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练专题(浙江专用)四文言文阅读精练十

上传人:折*** 文档编号:291097366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练专题(浙江专用)四文言文阅读精练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练专题(浙江专用)四文言文阅读精练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练专题(浙江专用)四文言文阅读精练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练专题(浙江专用)四文言文阅读精练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练专题(浙江专用)四文言文阅读精练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练专题(浙江专用)四文言文阅读精练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练专题(浙江专用)四文言文阅读精练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练专题(浙江专用)四文言文阅读精练十 二、关键虚词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先帝中兴,遗爱在人。圣主聪明,德洽朝野,思与贤哲弘济艰苦。不北面而执臣节,乃私相树建,肆行威福,凡在人臣,谁不愤叹!此直钱凤不良之心闻于远近,自知无地,遂唱奸逆。导所统六军,石头万五千人,宫内后苑二万人,护军屯金城六千人,刘遐已至,征北昨已济万五千人。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事犹可追,兄早思之。大兵一奋,导以为灼炟也。(选自王导遗王含书) 注 晋代元帝、明帝之间,王敦任大将军,手握重兵,有篡夺之意,时与朝廷发生冲突。后王敦病重

2、,其兄王含带兵攻打朝廷,王导为二人堂弟,时在朝任司徒,写信劝王含退兵,王含不应。 (1)不北面而执臣节,乃私相树建,肆行威福,凡在人臣,谁不愤叹! 译文:_ (2)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事犹可追,兄早思之。 译文:_ 答案 (1)不面向北方向皇上执持臣子的礼节,却私自相互扶持树立,肆意作威作福,只要做人臣的,谁不愤慨叹息! (2)靠着天子的声威,文臣武将竭尽全力,莫非能够抵御吗!事情还可以补救,兄长应及早考虑这件事。 解析 得分点:(1)“北面”“乃”“树建”“肆”。(2)“以”“毕力”“当”“追”。 参考译文 先帝复兴帝业,仁爱遗留在民间。当今圣主聪明睿智,恩泽广泛朝野,梦想和圣哲

3、之人广泛解脱时世的艰苦。不面向北方向皇上执持臣子的礼节,却私自相互扶持树立,肆意作威作福,只要做人臣的,谁不愤慨叹息!这不过是钱凤的不良精心为远近的人所知悉,自知无地自容,于是提议作乱。我王导统领的六军中,石头城一万五千人,宫内后苑二万人,驻扎在金城的护军六千人,刘遐已经到来,昨天已经渡过长江的征北军有一万五千人。靠着天子的声威,文臣武将竭尽全力,莫非能够抵御吗!事情还可以补救,兄长应及早考虑这件事。大军一旦发动,我感到分外的忧虑。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余阅殿阁词林记,恭述成祖视朝之暇,辄御便殿阅书,或召儒臣讲论弗辍也。尝问:“文渊阁经史子集皆备否?”学士解缙对曰:“经史粗

4、务,子集尚多阙。”上曰: “士人家稍有余赀便欲积书,况于朝廷,其可阙乎?”遂召礼部尚书郑旸,令择通知典籍者四出求遗书,且曰:“书值不成较价直,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复顾缙等曰:“置书不难,须常览阅,乃有益。凡人积金玉,亦欲遗子孙。金玉之利有限,书籍之利岂有穷乎?”大哉圣谟!非臣庶所宜恪遵者乎?(选自祁承熯聚书训序) (1)书值不成较价直,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 译文:_ (2)大哉圣谟!非臣庶所宜恪遵者乎? 译文:_ 答案 (1)书的价格不要与卖家计较,只按他要的价格给他,(用这样的方法来搜集书,那么)可能价值贵重的书可以搜集到。 (2)圣上的(读书)策略多么远大啊!(这样的读书策略

5、)不是我们这些臣僚理应严格遵守的吗? 解析 得分点:(1)“较”“惟”“庶”“奇书”。(2)“谟”“恪遵”,倒装句式、反问句式。 参考译文 我阅读殿阁词林记,恭敬地记述了明成祖利用上朝的空闲,就亲自由便殿读书,或者召见文臣讲诗论文不停。皇上曾经问:“文渊阁里经史子集的图书都齐备吗?”大学士解缙回复说:“经史类图书粗略备齐,子集类图书还多有缺少。”皇上说:“读书人家稍有余钱财就想珍藏图书,何况是朝廷,怎么可以缺少图书呢?”于是就召见礼部尚书郑旸,命令他选择精通经典书籍的官员四处收求过去遗留下来的书籍,并且说:“书的价格不要与卖家计较,只按他要的价格给他,(用这样的方法来搜集书,那么)可能价值贵重

6、的书可以搜集到。”再回头对解缙等人说:“添置书籍不难,务必经常阅读,才有益。平凡的人聚积金银美玉,也想留给子孙。金银美玉的利益是有限的,书籍的利益哪里有穷尽呢?”圣上的(读书)策略多么远大啊!(这样的读书策略)不是我们这些臣僚理应严格遵守的吗?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余读先生(戴名世)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好像。而其气之逸韵之远,那么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

7、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选自戴南山先生全集,有删改) (1)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好像。 译文:_ (2)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译文:_ 答案 (1)我私下里曾经将他的文章与古人的诗文相比,认为庄周的文章、李白的诗歌和他的文章差不多好像。 (2)仅这些(残存的)很少的文章,却还遭遇压制使它不能在世间公开流传,切实可悲啊。 解析 得分点:(1)补充主语“我”;“私”,私下里;“拟”,比;“庶几”,差不多。

8、(2)“区区”,很少;“厄抑”,遭遇压制;“良”,实在,切实。 参考译文 我读(戴名世)先生的文章,看到它的意境像太空的浮云,变化无痕;又像飘飞的仙人,没有谁可以窥视它的行踪。我私下里曾经将他的文章与古人的诗文相比,认为庄周的文章、李白的诗歌和他的文章差不多好像。但他文章气势逸致神韵的高远,就一向进入司马迁的境界而得到他的神韵了。我的学生尤云鹗曾经说司马迁文章的飘逸之气,欧阳修在其后,只有(戴名世)先生得到了,这并非虚妄之言啊。我又看先生文中的自叙,以及方苞先生所写的序,知道先生历来往往以司马迁自比,他的心中藏有百卷诗书,像江水一样滔滔欲出。从前让他写出(那些文章),确定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

9、陈寿这些人的地方,莫非仅这一点点文字就足以看到司马迁文章的神韵吗?怅然啊,先生有司马迁的才能,却没能够有司马迁的大志,仅这些(残存的)很少的文章,却还遭遇压制使它不能在世间公开流传,切实可悲啊。 (一)高频虚词:只要展现,紧紧抓住 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这类虚词只要在翻译句中展现,便要特别留心,紧紧抓住,确保翻译到位。 1以。设为“分点”的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测验其介词义,如“用(拿)”“把”“根据”“由于”等义项。另外,其实词义“以为”“率领”也不成忽略。 2其。在翻译中测验较多的是其指代词义“那”“那些”,活用为第一人

10、称的“我”“自己”。另一重点是语气副词义,如表揣测的“约莫”,表反问的“莫非”,表期许的“可要”“确定”,表婉商的“还是”等。这些都需要语境及在句中的位置译出。 3因。在翻译中主要测验“于是(就)”“趁机”“通过”等虚词义,另有实词义“沿袭”“起因”也不成忽略。 4乃。主要是测验在语境中“于是(就)”“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尤其是“于是(就)”与“才”的语境识别是个难点。 上面四个高频虚词的切实翻译主要靠对语意、语法、语境三个层面的把握实现。代入检验法也是一个不错的判断方法,不妨一用。 (二)虚实义兼有的虚词:细心区分,当译那么译,不当译那么删 有一片面虚词,主要以布局或语气助词用

11、法为主,如“之”“焉”“者”“乎”等,其布局、语气助词一般处境下可不译,但有少片面实义,不成不译。这里,尤其要留心“焉”“者”。焉: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实义,务必译出。者: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方)”;二是作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或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必译出。这两种词义、词性,在翻译中尤其要留心辨析,不成当译不译,或不当译而硬译。 (三)常见副词:除表敬谦外,意思实在,当须译出 虽然说各地考试说明都列出要掌管的18个重点虚词,但在实际测验中尤其在翻译中,涉及的范围远不囿于此。像片面常见的副词通常都设为“分

12、点”,不成忽略。 1片面副词放在句首,存在确定的意思,需要译出。如表示“等到”的有:比、迨、逮、洎、及。表示“恰逢”的有:会、适、属。表示“过去、从前”的有:向、乡、曩。表示“梦想”的有:愿、唯、教。表示“只、只是”的有:但、特、第、顾、直、止。 2片面副词的意思易混,翻译时尤须加以识别。 (1)无 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那么不达,见小利那么大事不成。 区分:无论。通“毋”,不要。“无”仅在后面为并列短语时译为“无论”。 (2)辄 例:先达谓余曰:“冰遇水辄化。”余试之,不爽。 自朔至晦,虽百般勖勉,辄不上朝。 区分:就。总是。前者强调客观性,后者强调一贯性。 (3)遂 例:乃遂私见樊於期。 屈原闻郢都已破,作怀沙,遂自投汨罗以死。 区分:于是、就。最终。前者强调前后两个分句时间的精细相承,后者强调后一分句是体验了较长的时间才展现的。可以根据时间跨度的长短来识别。 另外,“见”(相)虽不是副词,但因展现频率高,在这里也予以说明一下。 例:徒见欺。 慈父见背。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