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之管见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290813319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之管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之管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之管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之管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之管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之管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之管见 摘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数学魂、数学味,应着重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方法、理解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学教育改革浪潮,本文着力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形式、核心和目的。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课堂有效性一、关注生活经验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生活处处有知识。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教学中能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学习新知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孔企平教授在谈及有效学习时认为,“经验”,它是一个名词,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又是一个动词,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

2、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在有效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活动中,我们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二、以活动为主线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式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构建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领悟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为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实际教学中应营造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需要强调的是,教学中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欢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这里提出以“四无”为衡量、判断是否营造了学生主动

3、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的标准,即:童言无忌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童心无畏-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一种安全感;童真无邪学生发表自己真情实感,不必人云亦云;童爱无限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美好,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三、发展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思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实现“两个借助”和“二个转化”。1借助表象,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教学时,教师应把抽象知识“物化”成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可操作的具体材料,通过眼、口、脑、手多种感官参与,建立丰富的表象,促进思维的内化。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因为分数是一个抽象概念,教学时可以先用具体事物让

4、学生操作,把一张圆纸片平均分成4份,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8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与其他各份一一比较,通过操作,形成感性认识。再要求学生观察一条绳子,不动手,想像把其平均分为3份,用手比一比,每段多长。学生想像平均分绳子的过程,实际上是以原来动手操作、感性认识在脑中留下分数概念的表象为支柱,通过想像,实现思维内化,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2借助说理,实现思维无序性向思维逻辑性转化小学生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抓住某个字句作为思维的依据,如看到“多”字就想到加,因而导致错误百出。我们把学生的这种思维称为“思维的无序性”。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加强数学

5、语言的“说理”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概括出需要解答问题的数量关系,对部分问题,学生列出算式后,还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出为什么这样列式、其依据是什么,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数量进行概括、推理,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培养创新精神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而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有效教学目的之一。为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做到以下两点:1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我们应大力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书上静止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对象,使学生的观察、思考、猜想、探索有一定的凭借。例如,教学两

6、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有意识地将陈述性知识(是什么)转化为探究性知识(为什么),改变先用例题讲解,让学生明白计算法则后再指导学生巩固练习的教学程序,而采用先让学生自学例题,再要求学生讨论:为什么两位数乘一位数列竖式笔算时从低位算起,而不从高位算起?学生通过两种算法优缺点的比较,领悟了计算方法。2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即改变教学程序,教师不教,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在不断“尝试纠偏再尝试再纠偏”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当然,让学生先学,并不是教师不教,为了让学生的尝试、探究能成功,教师一要预设学生的“未知”,为学生选准探究内容、探究重点;二要关注生成,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说出相应变动,或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或调整教学进度,或将差就错,变学生错误为新的学习资源;三要适时点拨、引导,“该出手时就出手”,把握时机,疏通探究途径,拓展探究成果。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数学魂、数学味,这个“魂”和“味”指的是数学课能否让学生思考能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核心是在思考过程中,学生是否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乐学,能否通过思考掌握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方法、理解数学思想。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