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案例

上传人:闪**** 文档编号:290674968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法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际经济法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际经济法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际经济法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法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法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国际经济法案例 以下第一题请用电子稿形式予以分析并打定课堂议论发言,其次题给以斟酌。 案例一:圣保罗保险公司诉医疗设备公司案 一家美国公司Shared Imagining(买方)与一家德国公司Neuromed Medical Systems &Support GmbH(卖方,以下简称Neuromed)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销售一套西门子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合同“产品条款”规定系统将以完备的功能交付。合同“交货条件”条款规定CIF纽约港,买方清关和交付关税,并负责将货物运至伊利诺伊州喀尔马特市。“支付条件”条款规定,通过货币转账转至卖方的账户,预付定金93000美

2、元;装船前支付744000美元;接收设备后三天内支付93000美元。“弃权条款”规定,在货款全部支付前,Neuromed保持对设备的全体权。货物到达喀尔马特市后,买方察觉货物受损,需要举行大的修理。买方向保险人Guardian Insurance索赔。保险人赔付后以代位人的的身份起诉Neuromed。Neuromed认为,在CIF条件下,在它将货物在装运港交付货物后,风险即转移到买方,因此它不应承受责任。原告认为,CIF条件在本案不适用,由于被告留存了货物全体权,就理应承受货物的风险。 本案是一件国际商事纠纷,涉及美国和德国对国际商事惯例和国际商事公约的态度。本案由美国纽约南区法院于2022年

3、审结。 法官认为:首先,合同选择德国法为准据法。依据德国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德国法的一片面,由于当事人所在的国家都是公约缔约国,为实现公约统一国际货物买卖法的目的和德国参与公约的目的,本案应适用公约。其次,由于合同中使用了CIF,Incoterms关于CIF的规定应予适用。理由是:(1)公约第9条第2款规定,对于双方当事人已经知道或理应知道的,在国际商事交易上已为有关特定贸易所涉同类合同的当事人所广泛知道并为他们所经常遵守的惯例,除非当事人另有明示协议,视为当事人默示地同意受其约束。Incoterms即属于这种惯例,即使合同中没有提及Incoterms,但提及CIF本身就说明Inc

4、oterms将适用。(2)德国商法典第346条确认商事惯例具有法律的效力。 本案已确定适用Incoterms。按照Incoterms关于CIF的规定,本案被告即买卖合同中的卖方在将货物在装运港将货物完好装上轮船越过船舷时,货物灭失的风险即转由买方承受。本案双方都供认卖方将货物在装运港将货物完好装上轮船的事实,因而卖方无需为货损承受责任。本案原告认为,被告留存货物的全体权,就要承受货物灭失的风险。留存货物的全体权的规定修改了Incoterms的规定。法官认为,虽然Incoterms对留存货物全体权对风险的转移的影响未作规定,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7条规定:卖方受权留存操纵货物处置权的单

5、据,并不影响风险的转移。这说明全体权的转移并不影响风险的转移。本案即使适用德国民法典,其第447条也是采用了全体权和风险转移相分开的原那么,结果也是一样。因此,法官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苦求。 问题:在法律适用的分析、推理、判定、结果上,该案若适用我国法律会有哪些不同? 案例二:印度尼西亚汽车措施案 为了激励本地汽车产业的进展,印度尼西亚于1993年实施了激励汽车产业的机制(1993年筹划)。1996年以前,90%的印度尼西亚汽车市场操纵在日本手中。印尼总统苏哈托1996年2月发起了“先锋汽车筹划”(1996年2月筹划),以建立国内汽车产业并生产国产汽车。但只有一家公司PT TPN公司有资格享受该

6、筹划的税收和关税减免。此外,公司产的国 产汽车Timor不是国产的,而是该公司与韩国起亚公司的合资公司生产。该筹划起初是为了使合资公司建立制造厂。该工厂将在1998年10月开头运转,生产70000辆Timor汽车和50000辆运动汽车。国有银行和私人银行同意通过5年期6.0亿美元贷款为该筹划供给资助。苏哈托总统于1996年6月发布命令,允许合资公司免税从韩国制造商在其产品中使用20%的印尼部件或为其他目的添置同等数量的部件,同时在其韩国的工厂雇佣最低数量的 工人。 对印尼的上述措施,日本、欧盟和美国分别于1996年10月向WTO争端解决机构(DSB)提出了申诉。1998年7月23日,DSB通过了专家组的报告。争端方均未对专家组的报告提出上诉。 斟酌:印度尼西亚在汽车措施案的败诉对印度尼西亚汽车工业的进展有何影响?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