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普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qq30****018 文档编号:289689343 上传时间:2022-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7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普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测试历史科试题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说明: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考场号”、“座位号”栏内填涂考场号、座位号。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

2、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已保存。一、选择题(30道,每道2分,共60分)1.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华文明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B.具有继承性C.具有多源和共融的特征 D.具有相似性2.商鞅变法时期,实行“徕民“政策。采取优服条件招徕移民,吸引了三晋相当数量的人口流入关中( 下图)。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促使邻国版图面积不断缩小 B.确立小农经济主导地位C.解决秦国的粮食及兵源问题 D.加强君权对社会的控制3.秦朝大兴土木,政策性

3、的人口流动极为频繁,“丁壮丈夫西至临洮、 狄道,东至会稽、浮石,南至豫章、桂林,北至飞狐、阳原。”这一现象反映了A.统一王朝的建立 B.人身依附关系强化C.商品经济的繁荣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4.汉高祖时期诏令简易朴实、近乎口语,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多援引儒家经典语句。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大一统局面形成 B.统治思想的变化C.汉赋的广泛流行 D.政治体制的变化5.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 洛阳号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北魏时期A.士族制度在洛阳地区得到了充分发展 B. 孝文帝改革推动洛阳经济文化的繁荣C.因洛阳长期处于战乱,人口被迫南迁 D

4、.孝文帝下令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6.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这说明,武则天的统治A.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C.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进行了科举制的改革7.白居易27岁中进士时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其慈恩塔下的“题名”缘于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军功授爵制 D.科举制8.下图中吐蕃大臣禄东赞(居中者)身穿的长袍,其面料是产自中亚的“撒答剌欺锦”,此锦是中亚人吸收唐代织造技术并结合当地技术,将“经锦”改为新式“纬锦”而成。这体现出唐

5、步辇图(部分)A.区域织造技术趋于一致 B.中外技术的交流开始于唐代C.技术的交流具有多向性 D.中亚是吐蕃与唐交流的桥梁9.北宋前期考试注重帖经、墨义和诗赋,不太看重策论。宋神宗在位期间颁布法令,“罢 .明经及诸科,进士罢诗赋”,以考查经义论策(策论: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为主,将王安石主撰的三经新义作为科举考试的准绳。北宋科举制这一变化A.禁锢了士人的思想 B.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完善C.确立了理学的正统 D.顺应了社会变革的需求10.空间观念是历史学习的- -项基本能力素养。元史载:“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从空间上来看,这里的“内”是指A.今天河北、山西、

6、山东等地 B.原先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C.今天四川、陕西、两湖一带 D.之前淮水以南原南宋的统治区11.饮茶在宋代不再是奢侈的享受,平民百姓日常也能享用。这反映出A.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C.边疆地区农业生产的进步 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12.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政局动荡,军阀割据严重13.“天子传子, 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

7、既罢,天子之子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材料认为A.世袭制造成天子不贤 B.君主应该传位给贤人C.宰相的废除弊端较大 D.宰相职位应该世袭14.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当地民众“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万. 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据此可知A.明朝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B.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C.月港是明朝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D.私人海上贸易使贫富分化加剧15.明代某学者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拒绝拜倒在圣贤的脚下,认为只要遵从良心行

8、事,人人皆可为圣贤。据此可知,该学者主张A.全面批判孔子的是非观念 B.致良知,知行合一C.以“格物致知”为修身手段 D.存天理,灭人欲1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 -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B.普通农户收益锐减C.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D.农业生产出现衰退17.1854 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一、 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各大城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据此可知,“修约” 要求的实质是A.打开中国

9、门户 B.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D.获取更多的战争赔款18.马勇在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 中说:“ 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 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该学者认为A.温情敬意是历史基本史观. B.李鸿章是反思甲午战争第一人C.民族危机引发了民族觉醒 D.甲午战争让中国彻底摆脱沉沦19. 王韬曾于19世纪60年代初提出:“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和“如徒颂西人,而贬己所守,未窥为治之本原者也”的主张。可见,王韬这一时期的主张A.与“中体西用”思想基本相符 B.有力地

10、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C.深刻阐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 D.标志着早期维新派同洋务派的决裂20.1898 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再次临朝训政,并公开斩杀了“戊戌六君子”,“百日维新” 最终失败。“百 日维新”期间的改革措施被保留下来的是A.振兴实业 B.建立京师大学堂 C.开放言路 D.实行君主立宪制2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强大武力作为后盾 B.违背社会进步潮流C.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D.民主革命派的反对22.下表是一些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看法,以下材料可以看出几位学者都认为辛亥革命观点A.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B.与社会主

11、义道路前后相继C.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 D.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2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其根本目的是A.批判和否定传统儒学 B.将西方文化系统地介绍到中国C.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 D.思想启蒙,巩固共和制度24.1921 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受国共合作的影响C.决定放弃暴力革命 D.对国情的正确认识25.著名作家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一书中说:“地球 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头连在瑞金

12、城外。”下列口号与之相关的是A.“消除内乱, 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B.“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C.“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D.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26.1935年12月,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告全国民众书中急呼:“华北之大, 却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与这一事件直接有关的是A.西安事变 B.大生产运动 C.七七事变 D.“华北自治运动”27.美国时代杂志载:“ 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下列哪次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侵华“时间表”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

13、州会战 D.武汉会战28.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 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A. B. C. D.29.著名党史专家何沁评价某外交主张时说:“ 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限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不仅如此,在纷繁芜杂的当今世界,它依然焕发着蓬勃生机。”该主张是A.“一边倒”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另起炉灶” D.不结盟30.1958 年,毛泽东写道:“ 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A.文化大革命爆发 B. “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 “一五”计划制定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1 题12分,32题14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