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89671254 上传时间:2022-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刑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刑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刑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刑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刑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犯罪概念是( ) A、定罪量刑的概括标准 B、划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 C、划分此罪与彼罪的概括标准 D、犯罪成立所务必具备的条件 2、犯罪客体是( ) A、犯罪行为进犯的物 B、犯罪行为进犯的人 C、犯罪行为进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D、犯罪行为所违反的法律法规 3、李四带邻居家七岁小孩去河里游泳,因没看管好小孩致其在河里溺水死亡。李四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其不作为的义务来源是( )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 C、职务、职责所产生的义务 D、先行行为所产生的义务 4、对单位犯罪( ) A、以单

2、罚制为原那么,以双罚制为例外 B、以双罚制为原那么,以单罚制为例外 C、一律实行双罚制 D、一律实行单罚制 5、王五欲毒死 妻子,便在妻子的饭碗中放置剧毒药物。不料妻子在吃饭时,突然其三岁幼子抢着要母亲饭吃,王五畏缩事情败露没有阻拦,致其幼子与妻子一起死亡。王五对其子的死亡,主观方面属于( ) A、间接有意 B、直接有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6、无熟悉(预见)的罪过形式是( ) A、间接有意 B、直接有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7、张三持刀追杀李四,王五路过见状举棒打伤了张三。王五的行为属于( ) A、紧急避险 B、正值防卫 C、有意伤害罪 D、防卫过当

3、8、任何犯罪成立都务必具备的客观要件是( ) A、刑法因果关系 B、危害结果 C、犯罪目的 D、危害行为 9、甲男欲强奸乙女,先将乙女禁闭于室内数十日,待乙女无力抵挡时对其实施奸淫。甲男的行为属于( ) A、结合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想象竞合犯 10、不满十四周岁的人实施有意杀人行为的( ) A、构成有意杀人罪,但不负刑事责任 B、构成有意杀人罪,且应负刑事责任,但免予刑事处置 C、不构成犯罪,所以不负刑事责任 D、待其满十四周岁后,应追究刑事责任,但应从宽处理 11、有权对刑法举行司法解释的是( )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4、人民检察院 12、 A、 B、 C、 D、 13、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C、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14、甲因与别人勾搭成奸而欲杀夫另嫁。一日,甲听信巫婆教唆,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其夫名字的纸符烧毁,取少许纸灰,拌入白糖中,让丈夫喝下,企图依靠神力将其杀死。不久,其丈夫因患怪病意外死亡。奸情败露后,甲交待此事而案发。甲的行为( ) A、属于有意犯罪 B、属于事实熟悉错误 C、属于意外事情 D、属于摈弃犯罪性的行为 15、甲某男,14岁,放学骑自行车回家,因违章逆行

5、且车速极快,在转弯处撞着对面行走的乙某,造成乙某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甲某的行为:( ) A、由于不满16岁,不负刑事责任 B、属于意外事情 C、构成交通肇事罪 D、与乙某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16、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敲诈财产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17、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 ) A、应当减轻处置 B、应当从轻处置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置 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置 18、某甲(男)平日热

6、爱邻居2岁的男孩乙,一日,将乙抱起抛上天空玩耍,甲的妻子丙要甲提防,不要摔着孩子,甲说没事。当再次抛起乙时,甲没有接住,掉在水泥地上摔死。从刑法理论上看,甲对乙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 A、间接有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情 19、我国刑法规定,犯罪过失( )负刑事责任 A、可以 B、应当 C、务必 D、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遏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以下何种情形( ) A、幻觉犯,不构成强奸罪 B、法律熟悉错误,构成强奸罪 C、对象

7、熟悉错误,构成强奸罪 D、客体熟悉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21、司机刘某开车时打了个喷嚏,使方向盘失去操纵,于是车冲向路边,将电线杆撞倒,导致路人王某身受重伤和黄某死亡,刘某的行为是( ) A、过失致人重伤、过失致人死亡罪 B、交通肇事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交通肇事罪 D、意外事情 22、某甲对某乙有隙,甲伺机报复,一天晚上甲怀揣一把匕首来到乙路过处,将乙挡住,不让通过。甲还恶语相加,对乙肆意欺凌。乙愤怒之极,捡起路边的一块砖头向甲头部砸去。甲边躲边说:“这次是你先动手的!”然后掏出匕首向乙刺去,刺中乙腿部,致乙轻伤。甲的行为属于:( ) A、正值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防卫过当,构成有意伤害罪

8、 C、有意伤害罪 D、事后防卫,应负刑事责任 23、甲见两个小偷正在行窃,即前去制止,反遭小偷攻击,甲立刻举行反攻。此时,便衣民警乙赶到,未实时说明自己的身份即急速抓住甲以制止其斗殴。甲因此以为乙系小偷一伙的, 随即拔刀将乙刺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 A、过失致人重伤罪 B、正值防卫 C、假想防卫,应按过失伤害论处 D、假想防卫,应按意外事情处理 24、甲望见仇人乙在跑,便开枪将其击毙。而乙此时正在持枪追杀丙,但甲并不知道这一处境。甲的行为属于( ) A、正值防卫 B、意外事情 C、有意杀人罪 D、防卫过当,构成有意杀人罪 25、正值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在于( ) A、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

9、B、防卫行为造成重大损害 C、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D、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26、关于有意犯罪的中断形态,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有意犯罪的中断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有意犯罪中 B、间接有意不成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 C、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与未遂的问题 D、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展现犯罪预备形态,不成能展现其他有意犯罪的中断形态 27、甲某(女)和乙结婚后,一向视其与前夫的儿子丙为眼中钉,欲除而后快,就在丙的饭菜中下毒,丙吃完后毒性发作,甲看到丙的痛楚表情,又起恻隐之心,将丙送到医院,同于路途太远,经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 ) A、构成

10、有意杀人未遂 B、构成有意杀人既遂 C、构成有意杀人中止 D、应当减轻处置 28、甲某(男)和乙某(女)均为某公司职员,一日,甲某报告乙某他家里新买了一盆君子兰,邀乙某前去观看。乙某一向爱花,于是欣然前往。谁知到了甲某家里后,甲某即开头动手动脚,并欲强奸乙某,恰在此时,甲母买菜回家,甲某只得作罢,但小声要挟乙某说:“明天下午你再过来,否那么我报告你丈夫你和我通奸,还要在公司宣传。”那么甲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犯罪未遂 29、赵某闯入自己的女友钱某家中,声称要割下钱某的一只耳朵以教训她“与人通奸”的不忠行为,面对钱某的苦苦乞求,赵某将刀扔在钱某面前转

11、身离去。依照刑法规定,对赵某应如何处置?( ) A、可以减轻处置 B、应当从轻处置 C、应当减轻处置 D、应当免除处置 30、行为人在为犯罪打定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中,自动中断持续实施犯罪预备行为的,其行为构成(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31、甲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盗得赃物后,甲离去。乙察觉室内有一熟睡的少女,顿起歹念,将少女强奸。对于强奸罪( ) A、由乙独立负刑事责任 B、甲构成未遂,乙构成既遂 C、甲构成中止,乙构成既遂 D、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32、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3000元。丙察觉后立刻追逐甲和乙,甲逃跑,乙被丙抓住后对丙

12、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 A、甲与乙只构成盗窃罪 B、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有意伤害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 33、甲出于盗窃枪支的有意,窃得警察的手枪一支,随后藏于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 A、结果加重犯 B、结合犯 C、吸收犯 D、想象竞合犯 34、甲为擅自设立金融机构而伪造公文、印章,甲的行为属于( ) A、想象竞合犯 B、数罪 C、牵连犯 D、吸收犯 35、在以下犯罪形态中,适用“从一重罪处断”原那么予以论处的是( ) A、结果加重犯 B、持续犯 C、想象竞合犯 D、吸收犯 36、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符合以下( )处境,2年期满后,经合法程序批准后减为无期徒刑。 A、有悔罪表现 B、没有有意犯罪 C、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有立功表现 37、甲,1982年11月出世,无业。1998年12月假为了“捞钱”,将一富家的孩子乙绑架,并向乙的父亲敲诈人民币50万元,因察觉乙的父亲报警,敲诈未成,气急之下,将乙杀死。中级法院于1999年12月公开审理了此案。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甲应:(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