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小王庄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用这残损的手掌》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288429588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小王庄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用这残损的手掌》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天津市小王庄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用这残损的手掌》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天津市小王庄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用这残损的手掌》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小王庄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用这残损的手掌》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小王庄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用这残损的手掌》教案(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备_徐艳枝_ 二备翟文华_ 计第( )课时课题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课型新授教 学 活 动教学环节补充一、导入新课: 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

2、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多媒体展示)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

3、,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三、朗读1.听配乐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2.朗读指导。语调:前半部分深沉,后半部分激昂。感情:前半部分消极,冷色调;后半部分积极,暖色调。3.分四组朗读,让学生点评。4.指名读诗,师生共同点评。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四、研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归纳点拨:形象:“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 “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感情: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未曾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

4、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2.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点拨归纳: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 五、品读这首诗中,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例: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句是以情侣关系和母子关系

5、比喻,把诗人对解放区的温柔感情抒发的细致动人。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这句诗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3.“那里是太阳,是春”这句诗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4.“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句诗用“广大的土地”借指整个中国,用摸索中的想像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爱细腻地表现出来。六、课堂小结学习本文,让我们看到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今天,我们吟咏诗歌,是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通过学习本诗,也让我们学到了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以后在我们的作文中要用所体现。作业设计: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