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训练】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B卷)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88428817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试训练】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测试训练】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测试训练】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测试训练】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测试训练】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试训练】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试训练】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B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B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 .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钻探 *(zuan)地壳(ke) *诗兴不作 (xing)B.硕果 *(shuo)校补(jido) *气冲斗牛 (dou)C.弥高 *(mi)理然(jidng)潜心贯注 (qidn)D.迭起(die)漂白(pido)锲而不舍(qie)2 .以下书写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哀微专制沥尽心血B.硕果澎湃警报叠起C.疏懒慷慨炯炯目光D.赫然同标形式紧张3 .以下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B.仰之弥高、越高,攀

2、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一一作为革命家的方面。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4.对以下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 站出来!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 一定说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 6.【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 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 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

3、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解答】A.有误,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B.有误,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C.有误,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D.正确;应选:Do【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 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 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 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那么下,粗略读读原著, 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 深记忆。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

4、为主。因此, 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 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上,适当向课外拓展。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 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 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常网络。7 .【分析】【活动一】此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对鲁迅先生的介绍, 按上联的格式来对下联,上联突出的是鲁迅先生的节俭、热情、无私奉献的 精神;从材料中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谦虚、自省,安于贫困的人。所以可对 出下联:谦虚自省安于贫困。意思相近,能突出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即可。【活动二】此题考查

5、文学常识的积累与推荐语的拟写。解答此题关键要熟悉 鲁迅先生的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 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 且介亭杂文等。从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一部,推荐理由可以从作品语言风 格、人物塑造或是精彩故事情节等入手,写出理由即可。【活动三】此题考查名言名句的理解与感悟的表达。此题所给的第一句名言, 表现的是读书要博览群书;第二句主要表现读书不怕慢,贵在坚持不懈。选 择一句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来谈感受即可。【解答】答案:【活动一】例如:幽默谦逊货在自省;慈祥冷峻缘于爱憎。【活动二】例如:野草一部

6、深刻优美的散文诗集【活动三】例如: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句,这句话以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读书如同采 蜜,要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我以后不能只读文学类书籍,还要涉及到历 史、艺术或是理论性很强的书,让自己的知识面得以扩大。【点评】推荐语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要向读者介绍一篇小说, 首先应该告诉大家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应该介绍这首诗值得推荐的地方。 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8 .【分析】译文: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 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只要粗略地阅读

7、,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 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于 是吕蒙就开始学习。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 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己不再是当年的 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 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 后就告别了。【解答】(1)题考查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意思。解答时,将字词置于句子 中,借助对句子的理解,解释词语。我们发现ACD没有错误;B中“但。应解释为:只是,而非“然而”这一转折意思。应选B。(2)题考查的知识点

8、是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句子时,要按照现代汉 语的特点,灵活调整,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同时要注意重点的字词,或特殊文言句式。如:“以”字重点翻译;本句倒装句,要调整顺序。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3)文章标题为孙权劝学,文章写“蒙乃始就学二但吕蒙学习的效果却 没有直接写出。却是借助鲁肃的“大惊”,“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一侧面描写写出。(4)此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迁移。从孙权劝说的“不可不学”,到“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写出了吕蒙的巨大进步。故“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用“刮目相待”用新的眼 光来看待人或事物。答案:(1) B(2)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

9、(理由)来推托。(或:吕蒙借口军中事务 繁忙来推托)(3)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 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或答“比照”,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比照,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4)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 事物。【点评】1.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2.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 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9.【分析】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

10、多。节选的这段文字, 作者主要写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选文中作者只选取起稿 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就把闻一多先生的无私 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 了。刻画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解答】(1)此题考查理解语句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内容的基 础上来分析即可。结合内容可知,这句话是全文的中间语段,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还”“另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将“学者的方面”和 “革命家的方面”两个局部衔接,使两个局部的过渡十分自然;-作为革 命家的方面”领起了文章的后一局部。(2)此题考查学生代词的指代内容。

11、解答此题,应该从这句话的前面内容中 寻找答案。答案自然是“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3)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要事件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结合文章主要, 依据课文的先后顺序概括主要事件。概括的事件一定要表达出“说”与“做” 一致的原那么。从文中第六自然段可以概括出“起稿政治传单”这件事情,从 文中第七一一十自然段可以概括出闻一多先生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和参加游行 示威这两件事情。(4)此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结合内容可知,加粗字属于神态描写, 这是对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时的一个细节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 的气概,表达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5)此题考查理解语句的含 义和作用。解

12、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全文内 容可知,这是全文的结尾句,一般来说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表现主旨的 作用。据此回答,这句话总结全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答案:(1)总领下文,说明下文介绍的内容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2)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3)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4)这里是细节描写,描写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5)含义: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优秀的诗人,又是英勇无畏的革命 烈士;同时也突出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伟大品格。作用:总结全文,表 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

13、的高尚人格。【点评】语段的作用:文章开头的作用:统领全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营造气氛;开篇点 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中间的作用: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处于段末,起总结上文引 起下文的作用;比照反衬;伏笔铺垫;总领全段(或局部)。结尾的作用: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总结全文;篇末点题;深 化主题;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10.【答案】(1)宪法的草案。草率的宪法。(2)主要表达在他的自信,他的无畏,他的真诚,他的傲骨。(3)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溜须拍马。(4)中国二十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政治灰暗,人性扭曲。很多知识分子三缄 其口、明哲保身,有的甚至丧失人

14、格、卖身求荣,而梁漱溟先生的真诚无畏确实 起到了震烁于今的作用。失去他,是时代的不幸;有了他,是时代的荣幸。【分析】本篇小作文考查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形象中最主要就是人物的精 神与品质,而这些精神和品质都是通过人物在相关的情节内容中表达出来的, 所以在行文时就可以抓住相关情节来写,以突出这些精神和品质。【解答】略【点评】略的。A.无排比引用比照B.反复比喻比照引用C.无比喻比照比照D.反复排比引用引用5.以下加点的字意思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陈太丘与友人期行不期而遇B.元方入门不顾 顾全大局 C.吾日三省吾身 发人深省 D.四十而不惑授业解惑 6.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15、分)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8 .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说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 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与吕蒙的对话那么有调侃的味道,二 者的情调是不同的。9 .学了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后,班级开展“走近鲁迅,认识伟人”的学 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Q2分)【活动一】认识鲁迅(4分)下面是有关鲁迅先生的两那么材料。材料一: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 也以为快活。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 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CM G用FK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材料二:几个生活细节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 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北京大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