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88318266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主义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建构主义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构主义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学师范胡晖 130112748纵观近几年的物理教学发展,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物理教学过程中,常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看书看得懂,但在解决问题时一做就容易错的情况。通过自己的反思与理论学习,发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头脑中没有建构起完整、准确的物理情景。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意义的建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明确学习目标、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实现学习过程最

2、优化,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建构主义,其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士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 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构建主义要求学生要在真实的情景下学习,应

3、该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用构建主义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时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物理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提炼,设计学习情景是则应还原知识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且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学习情景背景中,其变现是不相同的。设计物理学习情景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来启动教学,使学习者产生学习的需要。要求有丰富的资源,其中应包括许多不同情景的应用实例和有关信息资料,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

4、想法。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的不可避免,学习者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其实,在学生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现象资源。建构主义虽然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但是也不否认外部引导,亦即教师的影响作用。 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

5、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具体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完整、有序的物理认知结构,先要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规律、观念、方法。这项工作必须通过实验或现象分析、数学推理,揭示物理现象、物理量之间定性或定量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归纳出物理概念、规律。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体会和认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总之,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寻找同一或不同体系中概念、规律间的联系,进行合理的建构,这样,学生头脑中的物理认知结构会逐渐变得纵横交错、变得稳固起来,逐渐变得灵动起来,也就逐渐建构起学生自己的具有个性化的认知结构。构建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情景的引入、实验课的教学、以及物理模型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一些物理情景、物理实验以及一些物理模型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大脑里面,这样比死记一些概念、规律效果应该好得多,而且学生这样学习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也许终身都不会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