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评论课程论文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88317208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评论课程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筑评论课程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筑评论课程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评论课程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评论课程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建筑评论摘要:建筑评论是建筑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建筑评论就没有建筑创作的发展。本文试从建筑评论的基本要素、评判标准、理论体系等多个方面认识建筑评论。建筑评论对分析建筑作品,研究建筑创作理论与思想,总结建筑设计经验,从而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字:建筑评论 美学 理论体系 标准 要素一、建筑评论的现状和存在意义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中,由于建筑师的人数和建筑规模不相适应,建筑师的工作一直是满负荷的,有的甚至在“超负荷运转”。许多发达国家的建筑师对此羡慕不已。然而,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总体上看,建筑设计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虽然,也出现了一些相当优

2、秀的作品,但是缺乏生命力乃至相当差的建筑还是屡见不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着力开展建筑评论,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建筑评论,说到底,无非是通过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实事求是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入情入理的而不是强词夺理的分析和评价,让人民群众辨别优劣,优在何处,劣之所在,从而杜绝低劣建筑的蔓延。在发达国家,建筑评论在一般报刊中大都占有相当的篇幅,建筑评论与繁荣建筑创作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知识渊博的总建筑师蔡德道说:“美国时代周刊每期都有“设计”专栏,纽约时报星期日辟有建筑评论专栏,都是以非建筑专业人士的广大公众为主要对象,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建筑观,向建筑师传达社会要求和公众愿望。”相比

3、之下,我们对建筑评论与繁荣创作的关系,还有待于从认识上提高。 建筑评论是建筑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建筑评论活动中,建筑评论主体即评论者) 既可以是专家学者,也可以是建筑的使用者、居民或社会公众; 评论的客体( 即被评论的对象) 包括建筑创作设计作品、实际的建筑空间环境、某种建筑学说、理论、建筑文化思潮或某位建筑师的创作思想、方法、技术和个人风格等建筑文化实践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筑评论是一种既具有专业性、学术性, 又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基础的建筑科学文化艺术活动,它将建筑理论与创作设计实践、建筑专业界与社会各界公众密切地联系、沟通,并通过对建筑文化实践活动的记载、描述、总结、归纳、阐释、论证和

4、评价,以及评论者主体创见性的表达, 以促进建筑师对创作设计的反思,启迪建筑师的创作智慧, 激发学术争鸣、引导公众对建筑师创作设计的理解和鉴赏,反映社会需求和公众意愿,提高社会公众的建筑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促进建筑创作设计和整个建筑文化事业的繁荣。要真正发挥建筑评论的积极作用,就应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建筑评论活动,除了广大居民和建筑使用者、社会公众基于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对建筑空间环境所做的即兴式、口头式评论外,应注重利用大众传媒和专业刊物开展较为正规的建筑评论活动,尤其应注重发挥专业建筑评论的主导作用。二、如何开展建筑评论除专业报刊开辟建筑评论专栏外,重要的是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报刊也拿出相当的版面

5、刊登建筑评论文章,开辟评论专栏或定期出建筑文化专版,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避免误导。为此急需组织和培养一支建筑评论队伍。建筑的社会性导致公众的关注,由于公众缺乏必要的建筑学知识(这是难以避免的)及个人感情与欲望等等的局限,就需要舆论引导,而建筑师也十分需要舆论的支持。建筑要为公众理解和接受,但不应以“喜闻乐见”为唯一标准,因为它往往会受到记忆、潮流和舆论的影响。例如,巴黎埃菲尔铁塔曾被300余名文艺界知名人士(包括莫泊桑、小仲马在内),联名指责,上书政府,要求尽快拆除。经过历史的考验,现在的埃菲尔铁塔不仅是喜闻乐见的,而且成了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开展建筑评论除了动员传播媒介之外,政府部门和学术团体

6、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叶如棠在近几年的多次讲话中都十分强调开展建筑评论的重要性,这给了与会专家以有力的鼓舞,并得到广大建筑师的热烈拥护。对评论文章,不必一律要求系统、全面,不妨从一事一议、一题一论入手,逐步开展起来。所谓一事一议,即是文章要求“短、平、快”,就事论事论题不是停留在口号上,也不求在方针问题上求是非,而是在具体实际上去做分析。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个体设计、创作手法、创作思想等等方面,总结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教训,是十分有益的。三、建筑评论大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描述、说明、解释;(二)目的、意图、侧重点;(三)相关性;(四)意念、构思与设计;(五)实践

7、检验与效益;(六)手段与表现。(七)分析、鉴定、评价;(八)教益、经验与普遍意义。四、建筑评论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一)、注重客观性,以批评为主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不太喜欢对他人作出批评,尤其是对同行或前辈。外国有专业建筑评论家,而且多不是建筑师,但他们的评论是受多数建筑师尊敬的。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深厚,而且是局外人,可以提出中肯的意见。此外,大家都知道,建筑师如同作家、美术家、雕塑家也是搞创作的,有人称之为创作人。历来,创作人都有一种通病,总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好的,不大愿意听取不同意见。这种心理障碍也不利于开展评论,努力培养虚怀若谷的情怀。(二)、关注非专业人士及公众的见解建筑与环境

8、、社会、经济、技术、历史等方面相关,具有文化、哲学、美术等内涵,与公众生活、工作、活动及思想关系密切,通过评论,能够建立互相联系的纽带,非本专业人士及公众的见解,是促进建筑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评论能使建筑师增广见识,明确方向,有利同行沟通,亦有助于通过自我反思,提高认识。建筑师的思想与语言多用图纸表达,而少见诸文字,有意义的设计往往本是探索,尝试而尚未知结果,是针对特定对象设计而非先考虑普遍意义,待建成后,经实践检验,通过总结、评论、概括成超越该项目自身意义的理论,从而扩大影响。(三)、评出水平评论重在评论出水平,而不是卷入流派争议中,分清是非曲直。在建筑多元化时代,各流派应共存,要繁荣创作

9、,就必然出现不同流派的作品,因为其方向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的根本目的,可称“殊途同归”。流派之正误,将由实践检验与历史考验区分;但其作品水平上下高低之分,通过评论,加以区别,是评论的重要作用之一。(四)、避免偏见评论是各抒己见,在平等的探讨中寻求共识,切不可囿于固有的偏见或成见,武断地判定是非曲直。建筑现象与社会生活一样丰富、生动、复杂,建筑理论与评论不能也不应以单调划一的标准去掌握多样的建筑形态,而是应以多样方式与角度,从不同层次去研究、探索、理解评析各种丰富、生动、复杂的建筑现象。不同的评论正是以各自的特点及长处取得各自存在根据与道理,在设计思想的发过程中,互相吸取、融会与渗透应重于互相

10、拒绝、排斥与否定。建立与维护正常的争论与辩解的良好气氛无疑是建筑进步的前提,建筑现象本事是“各极其则”,评论亦应如此。评论有一定独立性,是表达个人或少数人组合的见解,不论是从正面肯定还是从反面否定,都是与人为善,都是为了建筑进步与提高设计水平,应改无所顾虑。近年出现了对著名建筑师的作品及已获奖的优秀设计提出批评,报刊安排篇幅刊登,亦未闻有评论者被打击报复之事。当然,据说也曾发生过退稿之事,这并非主流,编辑部也有取舍之权,实不必介意。(五)、注重实地考察,综合运用第一及第二手资料建筑评论与文艺评论有相同与不同之处,文艺评论是以公开发行的书刊上演、展示的戏剧、电影或美术品等为对象,是人人可见的。但

11、建筑评论的对象是实物,有多方面的复杂背景,评论者应尽可能地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图纸资料,并亲临其境进行考察,这本是进行评论的前提。但限于条件,往往难以完全做到,由于种种难以克服的原因(如差旅费开支,看图纸、取资料与参观许可等),评论者难以有全面而深入了解的理解,与作者也不容易接触、沟通,这对评论的准确性是必产生影响的。所以在评论中,可能是当局者(建筑师)迷,旁观者(评论者)清;但也可能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对此不应苛求,只要评论依据大体准确,就不必多做计较。参考文献:【1】:建筑批评学 郑时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文化碎片建筑社会价值 徐千里【3】:建筑评论的创见性 朱大明【4】:建筑设计的批评性与建筑批评 彭怒【5】:建筑评论的评和论 朱大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