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团百年的主题征文【8篇】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287822299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团百年的主题征文【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关于建团百年的主题征文【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关于建团百年的主题征文【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关于建团百年的主题征文【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建团百年的主题征文【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团百年的主题征文【8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编辑操作关于建团百年的主题征文【8篇】 中国共青团已经走过整整100年了,中国青年人在时代滚滚浪潮中,携梦前行,勇破浪远航,那么关于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主题征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共享的关于建团百年的主题征文,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关于建团百年的主题征文1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世界那么大,幸而我能生于东方,长于中国。 “中国,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那时,百年前的旧中国,军阀混战,外敌入侵,人民受到残酷压迫。一首诗传遍了安源的大街小巷“

2、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如今,走进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我们照旧可以看到漆黑的矿道里,骨瘦嶙峋的工人匍匐在地面,空洞的瞳孔泛着灰色,乌黑的脸上布满皱纹。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眼中充斥着无望,但心怀盼望的人,却可以在黑暗中制造光明。 1921年秋天,他们来了。他们怀着坚决的共产主义信仰,深化人民群众传播真理,引导安源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在他们的关心下,安源先后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中国共产党支部和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他,就是,是信仰坚决的战士。他就是李立三,是学识渊博、敢为人先的先行者。他就是刘少奇,是无惧生死,敢于牺牲的革命者。他,就是千千万万愿为无产阶

3、级革命而牺牲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带着光来,为安源路矿工人点燃盼望。 1922年9月13日零点,震动中外的大罢工号角吹响。伴随着火车汽笛的长鸣,工人们举起了罢工的旗帜。“一万多名路矿工人手执岩尖斧头,潮水般地涌向路矿当局办公大楼,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震天动地。”最终,路矿当局被迫签订十三条协议,大罢工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实现了劳工运动中“绝无而仅有”的胜利范例。 “这片红色土地闪烁着复兴的光线”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从今,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小土房渐渐被一栋栋高楼大厦所取代,

4、学校的设备日益健全,通往家乡的路越来越宽敞,家乡的活动变得日益多彩在我的家乡,越来越多的老人老有所依,人们的幸福感不断提升。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随着祖国这个大家庭的脚步,越走越欢乐,越走越英勇。 进展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20年10月18日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正式开幕。中国用坚决自信的语气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了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其次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历史巨轮

5、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数年风雨兼程,中国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质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焕发出强大的生气与活力。我们有理由信任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必将在一代又一代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前仆后继的奋斗中日益富强! “我在这片闪烁的红土地上成长” 2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年12月,我来到了这个世界。 20年,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九十周年,我十岁。 深冬的夜晚,天气渐凉,暗黄的灯光微亮。屋内,电视机吱吱呀呀地放映着黑白电影,耳边断断续续地传来爷爷梦呓的声音。“快,快走打,打”不知爷爷又梦到什么,手脚并用踢开了奶奶盖上的被子。奶奶倚在青铜古床边,温顺地为爷爷添上被子,苍老粗

6、糙的双手轻轻抚上爷爷紧皱的眉头。此时,原本吱吱呀呀的电视机传来了响亮的歌声。 “世界啊,我们来制造,压迫啊,我们来解除。” “制造世界除压迫,显出我们的威严。” “联合我劳工,团结我劳工,劳工,劳工,应做世界仆人翁” 回过神时,我发觉略带微意的奶奶眼中蓄满了泪珠,稚嫩的小手,学着奶奶的样子,抚上了布满皱纹的脸颊。 “孩子”奶奶哽咽道,“不管多久,你都要记得,只有国强民才能富呀!” 那一晚,奶奶的眼泪滴进了我的心里。 20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成功的100周年,我二十岁。至今,我照旧记得奶奶讲过的每一句话。五星红旗为什么那样红?由于它是被中国成千上万革命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觉

7、,每逢祖国危难之际,中国人民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便剧烈凸显,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抵抗强权的民族力气更尽数爆发。不论抗日战斗,解放战斗,亦或_,中国始终拥有一群崇尚革命、信仰忠诚的勇敢之士,正是由于他们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正是由于他们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新中国的成立,拼来了山河无恙,国泰民安。如今,中国早已不是曾经那个任人践踏的国家;如今,中国早已成为世界东方的灯塔,强大自信地立于国际舞台。 “这片红色土地,我们守护” 饮水思源。生活在今日之中国,脚下的每一片土地都浸透着革命者的泪与汗。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建设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少奋斗。我们仍需清晰地

8、熟悉到,前辈付诸巨大努力甚至牺牲换来的成果并不是我们贪图享乐,乐享其成的借口。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急于解决难题。守护这片红色的土地需要我们居安思危,牢记使命。 以新冠疫情为例。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中国,乃至全世界。面对这场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突发公共卫生大事,中国党中央第一时间制定防控举措,全面统一领导,动员各地党员投身抗疫。在党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不分年龄、不分职务,共同扛起如山使命,用自己的身躯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和健康的铁壁铜墙。抱负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面对恶魔般的病毒,人们由于信仰

9、迎了上来。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的家乡和学校亦在行动。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第一时间联系了村长,自愿主动地参加到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在整个疫情防疫过程中,我始终严格遵从村干部要求,自发地在家向村民们进行防疫学问的线上线下宣扬。最开头的时候,基层乡村中的民众对疫情了解存在偏差,防护意识也较差。尽管工作人员多次通过微信消息等形式向村民们宣扬疫情现状和防护(措施),仍有不少村民不以为然,但随着宣扬工作的深化开展,村民们慢慢地了解了当前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看到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地协作志愿者防疫工作,我的心里也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后来,防护物资日益充分了起来,我开头走出家门

10、,走进村民家里,为村民送上口罩等物品,向村民们现场宣扬防疫学问,并做戴口罩的示例。看到村民们正确使用口罩,乐观地询问防护学问,我更加明确了宣扬的初衷,更加坚决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念。日复一日,我时刻关注着防疫新闻,随时预备着向村民们进行最新防疫学问的线上线下宣扬,仔细地解答村民们关于疫情防控的怀疑。虽然我更多的时候只是在说,但我明白它的力气。能够以我擅长的方式去关心我的家乡,我很快乐。 事实上,除却公共卫生大事难题,中国还面临着各种意识形态冲击及许很多多挑战。毋庸置疑,挑战时时有,难题到处有,迎接挑战,解决难题的根本在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11、义制度。“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如今,新时代进入进展的紧要关头,这片红色土地需要我们的守护。作为共青团员,我们应始终牢记那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坚持弘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坚韧、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困难困苦、始终保持昂扬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给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祖国护我们成长,我们伴祖国前行!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东方已渐红,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加油! 关于建团百年的主题征文2 车水马龙的闹市中有这么安静一处八

12、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被誉为英雄城的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地方,所幸有机会再一次前往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回望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历史,切身实地的感受八一馆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寒假期间的八一起义纪念馆有了很多同学的身影,我看那穿着绿军装眼神坚决的小男孩正和一代英豪雕塑合影、那脸上贴着红旗参观的男女老少踱步来踱步去无不在告知我此处的吸引力之大,红色文化精神之深厚。 我是一个南昌长大的姑娘,当我还是一名学校生时,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外出学习活动,学习地点正是八一起义纪念馆,虽然当时的记忆已经模糊,但当我再一次来到纪念馆时,此时的我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能够理解革命先烈们的初心与使命,都更

13、迫切地盼望能从这里得到精神上的洗礼,思想上的进步。面对展馆内的各种革命文物,我更加有了自己的思索,少了小孩子那种对事物的奇怪感和新奇感,多了高校生的一丝沉稳和庄重,由于我更加清晰这里记载着的是我们国家那个时代的光辉历史,承载着的是那个时代的珍贵文物,安藏着的是那个时代勇敢烈士们的英魂这时的我听见的、观察的不单单是讲解员告知我的关于那段历史的文字,而是从那些枯枝烂叶中、从那一件件打满补丁单薄的不能再单薄的衣服中、从那一张张照片上的英容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体会到艰苦时期孕育出来的革命精神。 进入序厅,映入眼前的圆雕石破天惊照旧令人震动,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紧扣步枪的扳机。旁边的石

14、块上镌刻着曾多次在我脑海中出现的话语“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二时,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抵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再一次的参观让我了解到圆雕四周,嵌在墙壁上的雕塑是由预备起义、民众支援、打响第一枪、庆祝起义成功、南征下广东和会师井冈山六大主题组成的,围着序厅走一圈,我看着雕塑墙上那一张张眼神坚决的面容,体态前倾保持向前冲的身姿,仿佛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坚决与热血。 进入陈设展厅,参观了南昌起义主题中危难中奋起、宏大的决策、打响第一枪、南征下广东、转战上井冈、群英耀中华部分和强军伟业主题中的星火燎原、中流砥柱、解放全国、钢铁长城、精兵之路、科技强军、强军新程部分。我想记录感受最深的两个部分: “

15、八一歌谣”唱出南昌城民的盼望 在数字展馆听到讲解员唱的时候毫不生疏,虽是第一次听但其中那南昌城的乡音让我感到亲切,南昌城民唱出来的喜悦让我不禁动容。歌词中的这么两句话“七月三十一,夜半闹嚷嚷,手榴弹、机关枪其格格其格格响啊,响到大天亮;莫不是国民党又在兵变?莫不是伤兵老爷又在闹城?啊噢嘿!噢嘿!噢嘿!我想到就可怕。”“八一大天亮,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其格格其格格响啊,它是为哪桩?原来是共产党武装起义,原来是红带兵解决国民党,啊嘻哈!嘻哈!嘻哈!我愉快笑嘻哈!”,足以看出在老百姓心中谁会给他们带来盼望,带来光明。 回望历史,就在南昌起义快打响的最终关头,共产党遭受叛徒给国民党报信,以至起义比方案早两个小时开头。敌人早已有所预备,在通往制高点的鼓楼上建立了机枪火力点,一声令下,封锁了起义军的攻击路线。即便是这样,起义军照旧拿出不惜一切的精神,勇敢奋战,毫不退却,从凌晨两点激战到凌晨五点,最终占据了敌总指挥部,南昌城也迎来了新一天的曙光。起义成功后,南昌老百姓欢呼雀跃,在大街小巷传唱着这首“八一歌谣”。 起义成功后,南昌城掀起了一股革命热潮,江西民众踊跃参军,献身于革命事业,由于人数太多军服不够,南昌工人们便自发为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