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合集

上传人:379****76 文档编号:287781241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合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合集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1我国最早的太阳历以及国礼春官明确记叙了“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的天文历的最根本常数。农耕社会以后,劳动人民发现日、月、年构成了历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已根本形成了24节气。24节气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编排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谣。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谣的第五位。也是农历历法中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片活力盎然,家家门口插柳条,祭扫坟墓和郊外踏青。农谚中也有“清明忙种粟”的说法。作为以花信为标志的花信风。清明的花期为一

2、侯桐花,二侯麦花,三侯柳花,充分点明了清明节气的花期和花种。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2清明节的起,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清明节”的得名还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3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风俗交融,到了隋唐年

3、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交融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清明节的风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玩耍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4在春秋时期有个晋文公 他的一个臣子在他落难时,割自己的肉来给他解饥,后来在文公成为春秋5霸的时候却隐居山林,不要封赏。文公寻他的时候放火烧山,他宁死也不出来,后来在他死去的树上,发现他

4、留下的一首诗,主要是劝文公廉政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清明复清明”。故此,把那天定为清明节,全国都吃冷食。不得生火。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5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风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风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风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清明节插柳植树

5、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创造各种农业消费工具并曾“ 尝百草” 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风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6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活力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玩耍,欣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光阴,所以成为清明

6、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意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时机,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7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祖先,早已蔚为风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原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 就是

7、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风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祖先的思念。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8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清明节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清明的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扫墓的一个风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渐渐地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9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

8、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风俗交融,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交融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六年级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10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开场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节”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节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节时节的一个风俗,清明节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