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287767819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学习目标1、 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2、 探讨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二、课前准备联想 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一般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想像 利用原有的表象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外界刺激物的影响下,在人脑中对过去存储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成。人还能想像出当前和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但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过程。通过反复地有步骤地连贯地思考,提出前人未提出的问题,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1、给下列字注音。汲( )取 根深蒂( )固 孜( )孜不倦 锲( )而不舍2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成语。(1)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轻而易举 )(2)一件事都没有做成功,形容事业上毫无成就。( 一事无成 )(3)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生效。( 行之有效 )(4)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不言而喻 )3、本文从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4、本文为了论证“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两个事例:一是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 ;二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三、学习过程

3、 1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才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有: 渊博的知识。 运用知识去不断探求新思路。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因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不是伟人名人才有。3、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

4、题。3、 作者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4、 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于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兴趣。5、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关于创造性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6、 议论文中设问句的作用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几个设问句,体会表达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还有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7、为什么说“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只有把知识和实践结合

5、起来,才能算真正获得了知识,否则,知识便一钱不值。(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过:“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经验,谓之半知;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知行合一,谓之全知。”鲁迅先生说,读书要和“实社会”接触,和“实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也是要运用知识的意思。)反过来说,如果只是一味死读书,不知将知识运用于实践,那就是死读书、读死书。只有懂得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发挥创造力。(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8、课文说:“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说?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的巨大的天才的创造

6、,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苹果落地的小想法开始的;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从水壶里的水开了,顶着壶盖的小想法开始的;法国大数学家潘嘉顿,说他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法”开始的。)四、课堂训练【甲】“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是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7、。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乙】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向的,因此,应该从多种角度去考察;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探索。我们考察、审视思维客体时,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可是,在日常实践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人坚持直线式思维,考虑问题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上,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死胡

8、同,而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 有些人坚持习惯性思维,头脑僵化,习惯于用过去的教条解释现实,在已知的旧路上徘徊;凡是过去存在过的,或曾被证实过的东西,就认为绝对正确,万无一失,而对现实中与传统相抵触的新事物,则往往不予承认。 1、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2、甲文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 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3、甲文第1段“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这句话中的“那样”具体指什么?正确答案只有一个。4、仔细阅读乙文,解释下列概念。(30字以内)直线式思维:遇事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一条道跑到黑”的思维方式。习惯性思维:用过去的教条解释现实,在旧路上徘徊的思维方式。5、下列两个事例是从乙文的处抽出来的,请将它们填回合适的位置。 A比如,一谈到防治害虫,人们便想到各种化肥农药。实际上,这是囿于一种旧框框。 如果换个角度考虑,就会发现治虫也可以不用农药。如果我们在农作物区选择适合的农业生态体系,利用某些植物的毒性和避虫作用,不施农药,同样可以防治害虫。B比如,以前发生过的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就同这种思维有很大关系。(答案5、B A)五、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