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中学德育创新教育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7191133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中学德育创新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施中学德育创新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施中学德育创新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施中学德育创新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施中学德育创新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施中学德育创新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中学德育创新教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中学德育创新实施现阶段,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切实落实德育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 中的首要位置,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创新,开辟 实施教育创新的多条道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要培育 “四有”新人,必须坚持德育创新,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这是我 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一些过去我们肯定的东西,现在正在经 受考验和检验,一些过去我们怀疑、排斥的东西,现在受到关注和肯 定,而我们的徳育工作还没有从传统模式中完全解放出来,因此,必 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一、德育现状令人忧心。毫无疑义,德育的岀发点不是为了禁锢人、

2、束缚人、约束人,而 是为了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总是有意无 意地从道德的规范性和约朿性出发,只关注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与贡献,而忽视甚至无视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结果造成德育内 涵的严重缺失。马加爵事件,以及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数量直线上升, 犯罪年龄直线下降,花未开先凋谢,这不能不说是德育工作未真正落 实的直接结果。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学校德育工作形式单调,地位 虚无,人员缺少,毫无实效,许多学生走山校门便沦为“混混” 一族。二、面对教育现状,德育工作思路必须要创新。道德是有层次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这一基本规律往往被忽视, 因而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假、大、空”的现象并

3、不少见。比如,我们一向提倡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就要付出自己的精力、 时间,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且还要以此感到快乐,这无疑是一种 很高的道德境界,虽然值得倡导,但一般人很难真正做到。对此,我 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思路,先“乐于助人”,然后再“应该助人”,再到 “不妨碍别人”,最后再“助人为乐”,这样的教育就不会再出现曲高 和寡了。教育部一次派一个中小学德育代表团到日本考察,乘了 15 天地铁,未见一个让座的,但也未见一个抢座的,人们相安无事,一 切正常。原来他们尊从的是“未必助人,但不妨碍别人”的道德观念。 只耍打好了这个基础,道德境界的提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倒是好高 鹫远,可能适得苴反。陶行知先

4、生曾经说过:“中国就坏在虚伪的教育培养了虚伪的学生。,因此, 他强烈呼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创新就耍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能忘记的血的教训。正 是从这一意念出发,我们提出,素质教育,德育先行,新时期德育, 要注重创新教育,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三、面临新的问题:如何创新?所谓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 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 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创造性的运用。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总是人为地把德育与其他诸育割裂开来,把德育 当作是学校

5、分工中的一个门类。事实上,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 展的教育目的的三个重要方面,徳育属于教育目的的范畴,徳育不是 学校的一种工作,而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归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 目的之一。因此,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要把德育渗透到诸育当中 去,做到相互联系,密切协调,共同育人第一、班主任通过系列教育实施德育创新。班主任是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是学校 实施德育创新的最有效途径。过去,班主任的工作就是简单的管一管 纪律,排一排座位,统计一下学生成绩,组织学生搞一些简单的课外 活动就可以了。这样的班主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德育教育的要求。班 主任应该如何实施德育创新教育呢?一是要抓好系

6、列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 义教育、道德晶质教育、劳动观念培养和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礼 仪教育、文明卫生教育、国防教育、健康教育、纪律教育、养成教育 等。二是要抓好德育系列活动,如九月军训、国庆演讲、元旦知识竞 赛与征文、三月学雷锋、五四文艺汇演、周一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次 班团活动、每学年一次运动会、青年志愿者活动、知识讲座、开展辩 论会、报告会、主题班会、爱心助学等多项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寓 教于学,寓教于乐,定标于高,立足于活,着眼于导。三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德育活动,如学生自发办小报、办期刊, 办好黑板报,注重仪容仪表,鼓励学生参加各科兴趣小组,参加各种 竞赛,参与社会

7、实践,深入社会调查等等。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对学校良好学风、班风、校风、文明习惯的 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科任教师通过课堂教育实施德育创新。科任教师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一支庞大的德育队伍,“传道、授业、 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应是徳育教育和创新的主力军。但现 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只教书不育人,从而淡化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力度与 影响。应该要求科任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徳育教育,突出徳育工作 在课堂上的主阵地,在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做到有意、有序、有机、 有度、有效。对各科任教师应提出徳育教育的具体意见,如政治教师应对学生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人生理想、辩证唯物主

8、义观念、 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真正适应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如实验员在实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节约 物品的教育;图书管理员对学生进行爱护图书、珍惜图书,养成良好 读书习惯的教育;食堂师傅对学生进行节约粮食,“一餐一饭当来之 不易”的教育;体育教师进行大胆泼辣、勇敢无畏、健身强体、报效 祖国的教育等等。第三、学校各部门通过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实施德育创新。好的环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育载体,它时时处处对每个人的行 为起着匡正作用。净化育人的环境,目的是为了通过环境来育人。搞 好育人环境的创建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第四、加强对学生网络使用的引导,实施德育

9、创新。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对当代中学生的 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学习方式、个性心理及生活习惯都产生了巨大 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带來了一些负面 影响,网络中的文化垃圾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 响,极大地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面对诸多问题,学校德育工作 者是堵还是导呢?我们知道,网络技术的普及是吋代发展的大 势,不可阻挡,采取堵的办法显然不行。一是建立健全校园网,专门开设德育专栏,通过各部门制作一批 思想性强,趣味性好,适应性广的多媒体徳育软件,有效地增强思想 政治教育对中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作用。二是利用网络优势,加强思想政治

10、教育的课堂教育和利用主题班 会教育双向结合。三是指导学习认清网上的垃圾信息,积极抵制不良的网上行为, 把学习知识引中到互联网上。四是利用网络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第五、注重教师政治素质(师德)的培养。教育是一项宏伟的育人系统工程,要教育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 学生,除领导重视以外,还必须有高政治素质的教师队伍。江泽民同 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 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揭示了教师对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 性的关键作用。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推而及之,“有其师也 必有其徒”。为此,必须培养教师的高尚品德,增强教师的育人观念, 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

11、为德育主渠道,教师首先要真正“为 人师表”。第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中学生心理档案为科学育人提供依据。根据“心理学”、“教 育学”的原则,设计了个人情况(包括自我评价、生活习惯、读书习 惯、爱好与娱乐、心理困难)、测试情况、家庭情况三大类别。其中 个人情况与家庭情况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不清楚的部分 可询问家长。测试情况由学校心理教师完成。心理测验之后,我们把 有关的结果分别反馈给老师、家长和学生。如学习适应性测验后,我 们把班级分析表给班主任老师,把个人诊断卡给学生。反馈结果的同 时,我们将给班主任讲解如何根据测验结果评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 根据“测验结果可

12、相信但不可全信,可参考,但不可完全依靠”的原 则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自己、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同时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心态。主耍在以 下个方面进行强化:1、情绪控制:自我安慰并摆脱焦虑状态;控制冲动和愤怒;处变 不惊,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保持镇静、信心、希望和勇气;化解不良情 绪。2、自我感知:对自己优缺点和所处环境的准确感受和把握,对自 我的正确认识。3、自我激励:持续保持热情,不断明确口标,始终专注于口标。4、认知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的感受。5、人际交往:顺利进行人际交往。第七、加强社会、家庭、学校联系,实施教育创新。实施徳育教育不能仅靠学校一家,必须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重视, 要形成德育合力,立足于社会,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基 地为依托。政府部门要积极治理好校园周边以及社会大环境,学校要 主动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特别是要经常召开家长会,使得学校与家 长互相沟通,互相配合,使学生真止做到举止不出格,谈吐不失礼, 交往不失态。总之,学校徳育创新是一个大课题,学校、社会、家长要共同联 手,多途径、多渠道、全方位地和贯彻,使青年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理想教育信念和止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 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 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