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第七章 思考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87191102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 第七章 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 第七章 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 第七章 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 第七章 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 第七章 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 第七章 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 第七章 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第七章思考1人们为什么会互相吸引?2结合有关研究谈谈离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4什么是爱情?爱情有哪些类型?5什么是自我展露?怎样利用它与他人开展关系?6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怎样与他人维持亲密关系7怎样利用社会支持来应付关系破裂所造成的问题?1人们为什么会互相吸引?答: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表现在人们对他人的影响与依赖。与他 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人际关系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有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概括来说人们互相吸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人类天生就具有亲和动机心理学家Atkinson, McAdams

2、等人认为,有两种动机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a.亲和需求是指一个人寻求和保持许多积极人际关系的愿望。b.亲密需求是指人们追求温暖、亲密关系的愿望。人类的亲和动机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a.与社会比拟有关,它强调人们通过社会比拟获得有关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知识。b.与社会交换有关,它强调人们通过社会交换获得心理与物质酬赏。按照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人们 会尽量寻求并维持酬赏大于付出的人际关系。R.Weiss指出,亲和需求可以提供六种重要的酬赏:a.依恋指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所提供给个体的平安及舒适感,这种依恋小时候指向父母,成人后那么针对配偶或 亲密朋友。b.社会整合通过亲和与他人交往,并与他人拥有相同的观点和

3、态度,产生团体归属感。c.价值保证得到别人支持时所产生的自己有能力有价值的感觉。d.可靠的同盟感通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意识到当自己需要帮助时。他人会伸出援助之手.。e彳导到指导与他人交往可以使人们从他人那儿获得有价值的指导。f.受教育机会与他人交往能够使人们有机会接受来自他人的教育。(2)克服寂寞心理学对寂寞所做的定义是: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些重要成分时所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 快感。Weiss把寂寞分为情绪性寂寞和社会性寂寞:a.情绪性寂寞是指没有任何亲密的人可以依恋而引起的寂寞。b.社会性寂寞是指当个体缺乏社会整合感或缺乏由朋友或同事等所提供的团体归属感时产生的寂寞。要注意区分寂寞与

4、孤独的不同:孤独是一种与他人隔离的客观状态,孤独可以是愉快的或不愉快 的,尽管孤独但却并不寂奥,所以说孤独与寂寞之间没有任何必要的关联。心理学家发现,有许多因素对人们的寂寞感有影响,这些因素包括:a.婚姻与经济状况一般说来已婚者的寂寞感较少,然而如果已婚者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或是缺少朋友的话,他们也会感到 寂寞。贫穷的人比富有的人寂寞感强,这也许与后者有较多的时间和金钱从事休闲活动有关。b.年龄因素研究发现青少年最寂寞。c.人格因素寂寞的人比拟内向、害羞、自尊心低、社交技巧差。寂寞也常常与焦虑和忧郁联结在一起,这些人格 因素里有一些可以同时是寂寞的起因及结果。心理学家那么相信寂寞与社交技巧有着更紧

5、密的关系,所以要想克服寂寞,首先需要提高社交技巧。 Kupke和Vangelisti等人提出了一些提高社交技巧的建议:a.提高对他人的关注向人多问问题,并表现出对他人话题的兴趣,而不要只是被动地对他人的问题做出回答,或者只谈自 己感兴趣的事情。b.培养自己认识并遵从社会规范的能力可以通过Adams等人的社会技巧训练来提高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能力。2结合有关研究谈谈离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答:(1)有关研究Bane根据一项调查指出,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孩子在18岁之前有父母离异的经验。而据一项统计结 果显示,1998年中国上海市和黑龙江省的离婚率(离婚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千分之四。早在80 年代初

6、,Longfellow在研究离婚的影响时就发现离婚对孩子成长有影响。(2)离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心理学家在探讨寂寞对个体生活的影响时着重分析了父母离异对孩子寂寞感的影响,发现父母离异的 孩子长大后较容易感到寂寞,并且孩子的寂寞感与父母离异时孩子的年龄有关,如果父母离异发生在孩子 6岁之前,寂寞更可能在孩子身上发生。(3)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来帮助人们理解父母离异对孩子寂寞感的影响:孩子的归因,较小的孩子常将父母的离异归于自己身上,虽然这是不合理信念,但孩子们却相信是 自己使父母离异,这种倾向在学龄前儿童身上更为强烈。另外,由归因所引起的这种自我责备常常会在孩 子的心理上留下阴影,并进一步伤及孩子的自

7、尊心。2与这些孩子对待他人的态度有关,父母离异的孩子也可能将他人视为排斥性的及不可信赖的,他们 常常认为父母不值得尊敬、令人挫折的。因此他可能会将这种知觉概化到一般人身上,认为其他人也不值 得信赖,人际关系不可靠,不愿与他人交往,从而产生寂寞感。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答:概括来说,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个人特质一个人的某些特征会决定他是否受人喜爱。总的来说,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包括三个;个人的温暖温暖是影响人们形成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主要特质,当人们对其他人有正性态度时便表现出温暖,而温 暖的人较受人欢迎。能力人们往往比拟喜欢有能力的人,但有时候过于完美反而引起他人不舒服。当

8、表现优异者犯了一点小小 的疏忽或失态时,比他毫无失误时更受欢迎。外表吸引力人们最容易注意到的是他人的外表。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漂亮的人更招人喜爱。外表之所以有 如此强烈的影响力,是因为:a.晕轮效应的存在;b.所谓的“漂亮的辐射效应“,即人们认为让别人看到自己和特别漂亮的人在一起、能提高他们的群众 形象,就像对方的光环笼罩着自己一样。(2)相似性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及人格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对人际吸引有重要影响 的相似性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特征的相似性,包括性别、种族背景、宗教、社会阶层以及年龄。态度的相似性,包括观点、人格、兴趣、人际风格等。外表相似性也影响人际吸

9、引。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在长相上相似的异性做伴 侣。Berscheid把这种倾向称为“匹配假设”。相似性对人际吸引来说如此重要,可以用以下理论来解释:a. Festinger和Goethals的自我确认理论认为,当情境不明确的时候,人们往往通过与他人的比拟来 确认自己,倾向于选择那些在某些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以确认自我概念,对自己的观点加以支持, 增强自信心。b.Heider的平衡理论认为,个体有强烈的欲望要维持自己对他人或事物态度的协调一致性,而这种一 致性可以通过喜欢或不喜欢来到达,人们便通过喜欢那些支持自己意见的人,或反对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而使认知到达平衡。(3

10、)互补性在恋爱与婚姻关系中,人们有时候喜欢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反的人。互补性有时候也表现在交往双方 的性格上,比方夫妻双方性格的互补性就能使家庭生活更有意思。(4)熟悉性熟悉性也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曝光效应是由于熟悉性而导致喜欢最常见的例子:a.某个人只要经常出现在你的眼前,就能增加你对他的喜欢程度。b.曝光效应也有限制:一开始对他人的态度是喜欢或至少是中性时,见得次数越多才越喜欢。如果 一开始就讨厌对方,那么见得次数越多反而越讨厌。熟悉性的作用机制:a. Bornstein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之,他认为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经常以小心的方式去应付不熟悉的物 体或情境,而这种针对不熟悉情境的谨慎又加强

11、了生物适应性。随着戒心的解除和舒适性的上升,人们对 该事物的正性情感也必然增加。b.一些人从其他方面解释熟悉性的影响,他们认为重复出现可以增加对某个人的再认,这是开始喜欢 的第一步,同时熟悉他人时对其行为的预测变得容易。熟悉性也引发了相似性。(5)接近性与他人住得近也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物理距离的接近性引发喜欢的原因可能在于:接近性能增加熟悉性,而越熟悉,喜欢的可能性越大。接近性也与相似性有关,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选择在某些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为邻居。从社会交换的观点看,物理距离上的接近性使得个体更易获得来自他人的好处,他人可以随时来帮 助个体,与这样的人交往个体可以用较小的代价换取

12、较多的好处。4什么是爱情?爱情有哪些类型?答:在Rubin看来,爱情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某种特殊的想法与态度,它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 次,它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含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1) Sternberg的爱情分类:Sternberg从理论上对爱情进行分析,提出了三元理论。在Sternberg看来,爱情由三个成分构成:激 情、亲密和承诺。其中激情指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指心理上的喜欢的感觉,承诺指心里或口头的预期。这 三种成分的组合构成了 7种爱情形式:喜欢式爱情:主要是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关系。迷恋式爱情:主要是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空洞式爱情:

13、以承诺为主,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为了结婚的爱情。浪漫式爱情: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伴侣式爱情: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愚蠢式爱情: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如一见钟情。完美式爱情:激情、承诺和亲密俱有。(2) Lasswell 和 Robsenz 的爱情分类:Lasswell和Robsenz对爱情进行了分类,找出了六种形式的爱情:浪漫式爱情:爱是强烈的情绪体验,最典型的是一见钟情,外表吸引力是此类爱情的必要条件。占有式爱情:对爱人有一份狂爱,容易嫉妒,完全被对方迷住。好朋友式爱情:爱情经由友谊、共同爱好及逐步自我展露而慢慢成长起来的令人愉快的亲密关系。实用式爱情:彼此都感到合适,并能满足对方

14、的基本需求,追求满足而非刺激。利他式爱情:强调爱情中无条件的关怀、付出及对对方的谅解。游戏式爱情:玩弄爱情就像玩游戏一样。(3)沃尔斯特的爱情分类沃尔斯特选取了这六种形式的某些成分,构成了人们常说的两种爱情形式:狂热式爱情:表现为一见钟情,难以自拔,当得到对方的回报时体验到了极度的快乐。在这种爱情 中,有两方面的因素很重要:a.情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常被激情控制了头脑,对他人毫无抵抗力;b.有先人为主的成见,被他人迷惑,将对方理想化。伴侣式爱情:比拟实际,它强调信任,关怀和对对方特点的容忍,温暖和情感是它的特色。狂热式和伴侣式爱情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爱情经验。当两个人建立起某种相互满足的关

15、系以后,伴 侣式的爱情便慢慢地成长。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伴侣式的爱情比拟普遍。5什么是自我展露?怎样利用它与他人开展关系?答:(1)自我展露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自我展露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用以与他人开展亲密关系的方法。在许多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是否有适当 的自我展露是其人格健康的重要标志。(3) Altman用社会渗透理论来说明自我展露在开展友谊等亲密关系上的作用。)按照这一理论,人们之间亲密关系的开展与人际交往中沟通的水平有关,随着话题由浅入深,人们 之间的关系也由一般向亲密转化。社会渗透理论还指出,与他人刚认识时,人们在自我展露的时候遵守相互性规范,即自己的展露水 平与他人的展露水平相对应。Kaplan认为自我展露中的这种相对性规范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开展极为重要, 如果一个人忽视这种逐渐式的过程,一下子向他人揭露太多有关自我的信息,会使他人害怕和退缩,从而 给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开展造成障碍。(3)除了对增进人际亲密关系有用,自我展露也有疏远与他人关系的作用。当亲密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一些人可以通过控制个人展露的深度和广度而从这种关系中退出。,也有一些人会通过减少讨论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