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章节汇总笔记(考研笔记)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87190994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 章节汇总笔记(考研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社会心理学 章节汇总笔记(考研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社会心理学 章节汇总笔记(考研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社会心理学 章节汇总笔记(考研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社会心理学 章节汇总笔记(考研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 章节汇总笔记(考研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 章节汇总笔记(考研笔记)(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章节汇总笔记第一章心理咨询的历史与现状一、社会心理学的对象范围(二级)(一)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含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个体或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和社会互动的一门心理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对 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和社会互动。简述社会心理学的几种界定:对社会心理学有哪几种主要的界定? 915.华南简.151我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吴江霖教授及沙莲教授等强调社会心理为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2在美国,具有行为主义思想背景的学者通常强调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行为。有的社会心理学家干脆把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并列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4具有社会学传统的社会心理学家那么

2、强调社会互动及社会环境对社会心理与行为的影响。由于社会心理学对象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不同的定义强调了不同社会心理学对象的不同方面。(二)社会心理与 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情境中受种种社会因素影响所产生的心理与行为。社会心理包括我们在社会情境下的各种认知与评价,态度与情感,倾向与决策等心理活动, 主要与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有关。社会行为人们不仅在内心会对社会中的各种人和事产生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也会通过自 已的外部行为活动对这些人和事施加一定的影响。(三)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的含义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要交往沟通,要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同时人与人之间会产生相 互影响,相互作用,这就是社会互动。

3、社会互动包含多种形式对称性社会互动:合作、竞争、冲突、调适。非对称性社会互动:暗示、模仿、感染(四)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包含三局部:总论,基础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总论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学科目的与任务,学科起源与开展,学科理论流派,学科研 究方法与方法论等。的学科体系基础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社会态度,社会行为,群体心理,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社会变迁 与心理适应。应用社会心理学健康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宣传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环境社会心理学。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与研究取向(三级)(-)社会心理学 的开展历程简述社会心理学 是如何开展起来 的(1)1

4、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心理 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写了第 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从其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中分化 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192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出版了具 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本书,即社会心理学。从理论与 研究的根源来看,社会心理学直接来源于德国的民族心 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以及英国的本能心理学。该书被公认为是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3)20世纪20年代起,社会心理学从描述性研究走向 实证性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大群体分析 变为4席体研究,并成为更加规范严谨的学科.从描述性研究- 实证性

5、研究,从定性研究- 定量 研究,从大群体分析-小群体分析,成为更加规范严 谨的学科。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开展阶段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二)社会心理学研究角度及侧重点基本概念理论建构研究方法的主要研究取向比拟社会心理学 的主要研究取向社会生物 学取向从动物和遗传学角度探讨动 物本能和遗传基因对社会心 理和行为的作用及机制。本能,印刻, 自然选择,进化洛伦兹性学, 威尔逊基因决定论, 亲属选择论等。动物观察 动物实验 遗传学研究第一节态度的一般概念(一)社会态度态度一级态度就是主体内在的以对某一对象的评价为核心特征的心理反响倾向,这种心理反响倾向既有一定的持续性,也有一定的情境性, 并且服务

6、于一定的功能。态度的种类主要有一般态度与具体态度、个体态度与群体态度、认知性态度、情感性态度与行为性态度。(二)态度的基本特征【简述态度的基本特征一级(三)影响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因素简述影响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因素一级18L17J(1)主体内在性(2)对象性首先,态度总是一定主体的态度。态度的主体既可以是社会个体,也可以是社会群体; 其次,态度具有内在性。态度不同于具体行为,尽管它有一定的行为倾向。田可态度都有一定的指向对象。这个指向对象就是态度的客体,它既可以是事,也可以是物,既可以是人, 还可以是某种思想、观念或信念.(3)评价性(4)持续性和情境性(5)功能性这是最核心的特征。所谓评价,就是根

7、据一定的价值准那么对事物进行分析比拟、判断决策的过程。态度既有情境性,又有持续性。一般来说,内隐态度较为持续,外显态度那么有较多情境性。首先态度具有认知功能,有助于人们对知识,特别是社会知识进行归类和整合;其次是社会适应功能,有助于人们进行调适、自我防卫及价值表现,从而表现自我,保证与他人关系融洽。(1)态度的具体性心理学家阿吉增等人认为具体态度指向具体行为,因而对行为具有更强的预测力,提出了理性行为理论。理 论认为,态度对行为的影响要经过一个理性的、深思熟虑的决策过程,这种影响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行为受一般态度影响不大,但受具体态度的影响。行为不仅受具体态度影响还受主观规范的影响。具

8、体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要通过行为意图表现出来,行为意图指导行为,但又不能完全决定行为。(2)态度的成分分为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与工具性行为有更密切的联系。态度的情感成分与任务应付性行 为有更密切的联系.不同成分可以不同程度地预测不同类型的行为。如果考虑态度的成分,对行为的预测力 将大大增强.(3)态度的强度强烈的态度比微弱的态度对行为更具有预测力.影响态度强度的因素主要有直接经验、态度客体中是否存在 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东西以及自我意识。(4)态度的通达性指人们提取具体态度并把它带入意识中的容易程度。态度的通达性取决于态度与态度对象的联结联系程度。(5)人格变量有些人态度与行为表现出

9、较高的一致性,有些人那么不然。这种个别差异与态度主体的人格变量有关。影响态 度与行为关系的人格变量主要是自我监控。高自我监控者可以根据情境相应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总之态度与行为之间并不存在一对应的线性关系,而存在许多中间变量。其他变量如态度的特殊性水平、时间约束、态度的可 接近性、行为主动性水平、心境等都与态度有密切关系。第二节态度的测量态度的测量方法(-)内隐联结测验三级名词解释:IATIAT指的就是内隐态度测验,是以启动效应为方法学基础,以反响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是两类词(概念词 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目标在于查

10、明各种态度客体和各种 评价属性之间的自动化联结程度。具体测量某个给定的态度客体(如一种花或一种昆虫)与某种评价属性(比方愉快词或不愉快 词)的联结程度,并假定这种联结程度越高,那么这种内隐态度越强烈。内隐联结测验含5个测试步骤:(1)第一阶段为目标词的归类与区分。(2)第二阶段为属性词的归类与区分。(3)第三阶段为初次联结任务。(4)第四阶段为反转目标区分。(5)第五阶段为反转联结任务。内隐态度口8M是指个人对当前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响产生影响的过去经验和态度形成的无意识痕迹。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如用自我报告法或内隐法),但这一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仍然

11、具有潜 在影响的认知现象。它是一种深层、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是认知主体不需要努力、无意识的操作过程。(二)李科特量表简述李科特量表三级(1)特征或假设(1)特征或假设假定每一态度工程都具同等量值,工程间没有差异量值存在,而被试的差异量值那么表现在对同一工程反响程 度的不同。被试态度的强烈程度可以尽量的表达出来,因为这类量表都设计了多级反响类别。(2)制作步骤确定研究主题,收集有关工程。确定每条工程的同意程度。确定计分方法。进行工程分析.第三节态度的形成(一)态度形成的主要理论简述态度形成的主要理论H一级】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巴甫洛夫提出来的。他用狗做实验并揭示条件作用的原理:(1)经典条件作用理

12、论狗对肉会产生唾液分泌,这是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无条件反射。这里,肉是无条件刺激,铃声最初是中 性刺激,铃声不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但通过铃声与肉的屡次联结,狗对铃声会产生唾液会泌。这时,铃 声已由中性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由此而建立起来的反射叫条件反射。用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解释社会态度的形成过程:如果把社会态度作为对于社会对象的评价或情感,那么以态度对象作为条件刺激,将其与人的已经具有的肯定或否认评价、情感等无条件刺激屡次结合强化,那么对于无条件刺激的态度对象也就会形成无条件刺激 同样的评价和情感,即形成特定的社会态度。此理论由斯金纳提出.他是以老鼠来做实验的,他把饥饿的老鼠放进一个箱子,箱子内装

13、有一个杠杆,该 杠杆与食物相连。老鼠由于饥饿在箱内四处乱窜,偶然一次触到杠杆获得食物。如果连续几次获得强化, 老鼠便学习到触到杠杆可以获取食物的经验。由此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利用其原理 可以有效地使社会态度得以形成或改变。(3)社会学习理论由班杜拉提出。该理论有两个核心概念:观察学习和模仿。观察学习是指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即可获得学习。模仿是指在观察学习时,向社会情境中某个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过程。模仿的对象称为典范,人们通过 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模仿而习得态度。凯尔曼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了态度的形成过程提出了态度形成的三阶段学说。(4)认知理论简述凯尔曼关于

14、态度 形成及变化的阶段模仿或服 从阶段这是态度形成的开始阶段。态度的形成开始于两个方面:一是模仿;二是服从。首先,人们都有模仿和认同他人的倾向;其次,服从是人们为了获得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或为了防止惩罚而表现出来的一种 行为。导致服从的外界影响主要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外力的强制下被迫服从,另一种是受权威的压力而产生的服从。同化阶段态度不再是外表的改变了,即已不是被迫,而是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 度与所要接受的态度相接近。这时,态度形成的动机不再像模仿或服从阶段那样,是为了 获得奖励或免于惩罚,而是因为同化者希望自己成为与施加影响者一样的人。内化阶段内化是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

15、一阶段,个体的内心已真正发生了变化,接受了新的观 点、新的情感和新的打算,并将其纳入了自已的价值体系之内,成为自已态度体系的有机 组成局部,即彻底形成了新的态度。个体就不再需要具体的、外在的典范来学习了。态度 进入了这个阶段以后,就比拟稳固,不易改变了。态度的形成,从模仿、服从到同化再到内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并非所有的人对所有的态度都完成这 一全部过程。(二)影响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简述影响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一级影响态度形成与开展的因素态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一方面,联结、强化和观察,是个体社会态度的形成机制;另一方面,在态度形成(1)基因遗 传因素一些研究者探讨了基因因素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与心理学中其他基因影响的研究一样,研究者发现,同卵双生子 之间的态度的相关程度要比异卵双生子之间的态度的相关程度要高,而且不管双生子是一起抚养还是分开抚养,都 存在这种结果。这说明,基因对态度形成有一定的作用。社会环境尤其影响个体态度的形成与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同伴、社会团体、文化。家庭对个体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