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积淀之四: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名翟,鲁人,也有人说是宋人,生卒年不详,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的活动主要是上说下教,门下弟子众多,俨然一个宗教政治团体,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教学活动他的教育思想不像孔子那样系统完整,但他所提出的许多主张是相当深刻的,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珍贵遗产 一、论教育作用墨子的社会政治理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他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在他看来,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因此,教育通过使天下人知义实现社会的完善墨子反对命定论比孔子更为彻底孔子主张性相近,习相远,但又成认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保存着命定论的剩余而墨子认为让人受教育,又坚持命定论,是荒唐可笑的,由此他阐述了环境和教育对人性形成的影响他以染丝为例,染于苍那么苍,染于黄那么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士亦有染,所以染不可不慎也这就是著名的染丝说在他看来,人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这一思想比孔子的人性论在社会意义方面更具有进步性。
二、论教育目的与内容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贤士,由于贤士的主要品德是兼爱,故亦称兼士对于贤士,?墨子尚贤上?曾提出过三条具体标准: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道德的要求思维论辩的要求和知识技能的要求知识技能的要求是为了使兼士们有兴利除害的实际能力,思维论辩的要求是为了上说下教,去向社会推行其兼爱主张在教育内容上,除了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外,墨子还注意对自然科学、生产技能、军事知识等技能的训练墨家的自然科学教育有很高造诣,涉及数学、光学、声学、力学等许多方面例如几何学中的圆,墨子是这样定义的:圆,一中同长也[4]一中即对中心一点,同长即等距离,与现代几何学中圆的定义颇为一致又如力,墨子定义为:力,形之所以奋也[5]力就是使物体改变形状的东西而现代力学认为:但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可见古今之相通光学是墨家科学教育中最出色的局部,墨家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根本光学原理,由此探讨了一系列光学问题,并做了类似小孔成像的实验,?墨子经说下?指出: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这一原理也为近代光学所证明墨子教育内容论中还包括辩乎言谈方面的训练,即思维方法的教育,目的在于锻炼论辩能力。
首先,墨家认为人的言谈是否正确,需要有衡量标准,即所谓言立必仪墨子提出三条标准,即著名的三表法墨子非命上?说: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lsquo;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认为,任何言论是否合理,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古者圣王各种历史经验,是否符合现实社会百姓群众的感性经验,是否有利于国家百姓的利益言论的是非、对谬的判别必须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评判标准其次,墨家强调必须掌握思维和论辩的法那么,即形式逻辑,要求懂得运用类推与求故的方法墨子小取?中总结了从个别到一般和从一般到个别两种根本的推理方法:以类取,以类予以类取就是说从大量个别事实中或事物中提取其同类的共性,以类予就是从对某类事物共性的普遍性认识出发,推出对属于该类的某具体事物某种属性的断定墨子通过对 大量实际问题的论证,提炼出了各种思维的逻辑方法,同时又将这些逻辑方法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分析、论证、推理之中在他的努力下,墨家学派培养出了如公孙龙、惠施这样的名家代表,这确实是与墨子重视形式逻辑的教学密不可分的by8.533792总之,墨子的教育内容论很有特色,其价值主要表达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有进步意义。
三、教育教学原那么墨子关于教育、教学的具体经验保存的资料不多,也不够系统完整,但有许多思想和精神很值得研究与借鉴 〔一〕主动墨子主张主动积极地强说人,即使人们不来请教,也应主动上门去教,问那么答,不问那么讲他认为:不强说人,人莫之知孔子实施的是有教无类,来者不拒,而墨子那么更进一步,主张对不来者也主动施教,这叫做行说人墨子公孟?中说: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这种以教人为己任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二〕创造墨子批评儒家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保守态度,主张:古之善者那么诛之,今之善者那么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对古代的优秀遗产应继承,但还要有创造精神,使善的东西更多一些这既反映了墨子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也表达了他重创造的教育、教学方法论 〔三〕强力而行墨子特别强调道德行为的锻炼他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他要求学生树立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炼精神其原因在于:其一,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造就兼爱天下的贤士;其二,在严酷的社会环境中,人不能怠惰,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故要重视实践;其三,墨子认为,意志不仅是重要的道德品质,而且对知识才能有直接影响,即志不强者智不达,没有在艰苦实践中磨炼出来的意志,就谈不上人的智慧,而意志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炼才能强,否那么就会衰退。
四、教育管理思想墨子提出了代表小生产劳动者思想和利益的一种理论体系,他和他的弟子们都迫切希望这种理论能付诸于现实墨家私学不仅是聚徒讲学,坐而论道,更主要的是以周游列国、劝说君主的形式来实现其理想在墨家私学内部实际上已经实践了其理论主张墨家授徒,组织成一个类似宗教式的集团,墨子用巨子相承制度、墨家教义、严格的组织纪律等方式,将墨家私学凝聚成一个相当稳定的行动集团 〔一〕领导制度:巨子相承墨家私学有领袖,称为巨子,门徒有义务绝对服从,巨子由上代巨子指定产生,代代相传,墨子是第一代巨子巨子类似于宗教领袖,是精通墨家之义的圣贤,而且还是墨家之法的执行者巨子以自己的品格、道德力量和领袖地位对墨家弟子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和震慑力,墨家弟子对巨子都绝对服从巨子相承制的理论根底是墨子的尚贤思想,而墨子尚贤思想又源于尧、舜、禹的禅让之说另一位巨子孟胜以身殉义前说:我将属巨子于宋之田襄子,田襄子贤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说明在墨家内部是以举贤继任的方法来解决墨家领袖的继承问题的这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相一致,墨家巨子以身作那么、吃苦耐劳、献身救世的精神也是直接继承了墨子所称道的沐雨栉风、为民操劳的夏禹作风。
〔二〕私学管理教义教规墨子以求天下之利为核心内容的教义,使得墨家成员有着一种共同的信仰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境界,标准着墨家弟子的思想与行为严格的自我磨炼,又使墨家弟子不仅具有为墨家教义忘我牺牲的品格力量,而且具有相当团结的集体凝聚力墨子要求墨家弟子自觉地严守墨家教义墨子献书楚惠王,楚惠王不欲采取其主张,但表示乐养贤人,以书社五里封之,墨子不受而去又如越王欲以吴地五百里以封墨子,墨子得知越王不会用其道,亦辞封不去,因为墨子认为,不用吾道,而吾往焉,那么是我以义赠也墨子反对为禄背义和苟且偷生忘义的市侩作风墨家弟子的政治活动和经济生活均要受教义教规的控制,门徒出仕亦需由巨子安排和推荐,出仕者如违背墨家教义,既被罢免或撤回这说明墨家弟子入仕的主要目的在于践行墨家的教义,而非为追求爵禄令人惊叹的是墨家对入仕的弟子仍具有约束力,一旦不符合墨家教义,可以随时召回,说明其组织纪律之严明作为儒家教育思想对立面出现的墨子教育思想,其奉献虽比不上孔子的教育思想,但其中也包含着不少合理主张,尤其可贵的是其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专门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提出并实行的,这就 使得墨子教育思想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份独特的、很有价值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