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传人:解忧****铺 文档编号:286000489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 按要求默写。(1)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_。”(论语先进)(2)登岳阳楼中“_,_”两句写出洞庭湖的浩瀚无际和磅礴气势。(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繁华易逝,物是人非的句子是:_,_。2.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以保克终之美( )(魏征论自制)(2)令诘其官姓名( )(吕蒙正不记人过)(3)何忧令名不彰耶( )(周处改过自新)(4)居岁馀( )(其无足怪)(5)直寄焉以有待而后发耶( )(得山水意)3. 红楼梦描写大观园中有一处景致:“前面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春天“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湘帘

2、垂地,悄无人声”,秋天“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沥沥,清寒透幕”。这描写的是( )A. 蘅芜院B. 潇湘馆C. 秋爽斋D. 稻香村4. 根据汉字六书知识把用同一造字方法的汉字归为一组,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采 刃 羊 末 山 板 信 湖A. /B. /C. /D. /二、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时间表述形态和文化密码杨义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月-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顺序。人们对此也许习以为常;不过一种文化方式正是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方能沉积为民族群体的潜意识。中西文化之异,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而

3、在于可以互相对应的时间标示采取了逆行的顺序,或者处于顺序构成的不同位置。道理很明显,在“年-月-日”或“日-月-年”时序表述中,同样的组合因素以不同的结构组合,或以不同的顺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义的。顺序也是一种意义,而且是精神深处反复估量和整理了的意义。不同的顺序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一、它的第一关注点不同,是年还是日,是整体还是部分;二、它在第一关注以后的思维方向不同,是以大观小,还是以小观大;三、确定了思维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环节统率后环节,还是以前环节积累成后环节,是统观性的,还是分析性的。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

4、、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因此远古人对天象运行位置比后人更关注、更熟悉,与天象的心离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顾炎武的日知录卷三十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关之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这里引用的诗句,出自诗经和

5、左传,所谓火、三星、毕、龙尾,都是古代的星宿名称,诗句所讲都是星宿运行的形态和位置。而所有这些都被农民兵士、男女老幼用来表示岁月时令,表达人的感受和心情,可见古人是把天道、时间和人心交融为一个整体了。以时间呼应天道的思维方式,具有类乎宗教信仰的仪式感和典重感,在古老的时代已经沉积为中国人的精神原型。这种精神原型的生成,意味着中国的时间标示已经不能被看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而是隐喻着某种关于宇宙模式的密码。这种整体性时间意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如此等等的非常丰富的文化密码,赋予大小相衔的时标顺序之中。中国人把握某个时间点,不是把它当作一个纯粹的

6、数学刻度来对待的。假如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体验,他是会把这一时间点当作纵横交错的诸多文化曲线的交叉点来进行联想的。(有删改)5. 第一段加点字“潜意识”在文中含义是_。6. 下列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月-日”“日-月-年”两种不同时间标示方式根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B. 中国远古时代,天道决定岁时,岁时反映天道,人们观测天象测定岁时,指导劳作和生活。C. 文章第二段引用顾炎武日知录相关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有力支撑了论点。D.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纵向展开,在逻辑上逐层递进。7. 下列选项不能支撑古人时间观的整体性的一项是( )A

7、.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B.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C.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D.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8. “等疫情过去”是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内心最期许的时间点。请结合文末画线句的内涵,以下面这首诗为例,为这一时间点做文化解读。在乡村阮宪铣等疫情过去,我要:在乡村,自然而然慢下来石墙开始生锈,长出青苔的耳朵东篱的菊花、西园翠绿的蔬菜从不分汉唐晋魏我喜欢在这儿发呆,无所事事像一棵听风的树看着那朵白云用整整一天的时间从天空的这边飘到另一边多好啊,这里不必奔跑像老僧打坐起身时,身上落满了时光的草香和虫鸣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变形记(节选)卡夫卡一天清晨,格里高

8、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壳虫。他躺着,感到脊背坚硬,犹如铁甲。他稍稍抬起头,看见自己的肚子高高隆起,棕色,并被分成许多弧形硬片,被子很难盖得住,很快就会全都滑落下来。他那许多与他原来的身躯相比细得可怜的腿脚,无可奈何地在眼前舞动着。他飞快地转动脑子,思虑着这一切,而下不了下床的决心,闹钟恰好在六点三刻敲响,这时有人轻轻地敲他靠近床头这边的房门。“格里高尔,”有人喊道,那是母亲的声音,“六点三刻了,你不是要赶火车吗?”多温柔的声音!当格里高尔听到自己回答的声音时,不禁吓了一大跳,这声音分明还是他以前的声音,然而却掺和着一种来自下面的、无法抑制的痛苦的

9、叽叽喳喳声,使得他的话只是一开始还听得清楚,后面的话音就被破坏得不知所云,以致听的人都不知道是否真的听明白了。格里高尔本想详细回答并把一切解释清楚,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说这么一句:“是,是,母亲,谢谢,我这就起床。”由于隔着木板门,外面兴许觉察不出格里高尔声音中的这种变化,因为母亲听了他的这句话就放下心来,拖着脚步走了。可是这段简短的对话却引起了其他家人的注意,他们没想到格里高尔还在家里,于是在一扇侧门上很快听到了父亲的敲门声,敲得很轻,但用的是拳头。“格里高尔!格里高尔!”他喊道,“你怎么啦?”过了片刻,他又压低声音催了一遍:“格里高尔!格里高尔!”这时在另一扇侧门上又听到妹妹的轻轻的抱

10、怨声:“格里高尔?你不舒服?你需要点儿什么?”格里高尔朝两边回答:“我这就好。”他说话时十分注意发音,每个词之间停顿好长时间,以便消除他声音中一切引起别人注意的东西。父亲于是回到餐桌又吃他的早餐,可妹妹又轻轻地问道:“格里高尔,开门呀,我在求你呢。”格里高尔却根本就不想开门,而是庆幸自己在旅行中养成的谨慎习惯:即使在家里,夜间也要锁好所有的门。“妈妈,妈妈!”格里高尔轻轻喊道,抬头看着她。这一刹那间他完全忘记了协理,眼看着咖啡流淌,不禁张开嘴巴对着空中咂摸。母亲看到这情景又一次尖叫起来,起身往回跑,和正朝她赶来的父亲撞了个满怀。然而格里高尔此时没有时间顾及他的父母了,协理已经在楼梯上,他把下巴

11、搁在栏杆上,最后一次回头看了一眼格里高尔。格里高尔鼓起劲往前赶了几步,以便能追上他。协理则必定预感到他要干什么,一个大步跨了好几个梯级,只听得“呼”的一声便消失不见了,可他那声惊呼还在整个楼梯间回响。遗憾的是,协理这一跑好像把事情发生以来一直都还比较镇静的父亲也弄得慌乱不堪,你看,他不亲自去追协理,或者至少不妨碍格里高尔去追,却用右手拿起协理连同大衣和帽子一起遗忘在椅子上的手杖,左手从桌上拿过一份大开面报纸,一边踩着脚,一边挥舞着手杖和报纸,把格里高尔赶回房间去。格里高尔怎么恳求都不管用,也没有人听得懂他的恳求,无论他多么低声下气地不停转动着脑袋,父亲只顾踩着脚,而且越踩越厉害。那边,母亲则不

12、顾天凉,打开一扇窗子,把身体尽量靠到外面,双手捂住脸。弄堂与楼梯间之间刮起一股强劲的穿堂风,窗帘飘了起来,桌子上的报纸沙沙作响,有几张被吹落到地上。父亲像一头发狂的野兽似的发出啾啾声,毫不留情地逼着格里高尔回房间里去。但格里高尔真还没练过退着走的功夫,他往回退时实在是非常缓慢。要是格里高尔可以转身的话,他早就在房间里了,可是他担心这样做会让父亲不耐烦,父亲手里的手杖随时都会给予他背上或脑袋上致命的一击。但他终究还是没有作别的选择,因为他惊恐地发现,在他退着走的时候,他连方向都不知怎么掌握。于是他只好一边战战兢兢地、不停地侧看着父亲,一边开始尽可能把身子转得快些,而实际上却只能转得十分缓慢。父亲

13、或许觉察到了他的良好意图,因为他没有阻拦他的行动,而是用他手杖的一端从远处不时转动着,为他指点方向。只要父亲不发出这种不可忍受的啾啾声就好了!这啾啾声可把格里高尔搞得晕头转向。他本来已经几乎转过身来了,可他听着这啾啾声被弄糊涂了,又退回去一段。当他终于头部到达门口时,却发现,他的身子太宽了,无法径直穿过去。父亲在目前的情绪下当然也想不起打开另一扇门,让格里高尔有足够的通道进门去。他固执地一心只想着格里高尔能快快进屋去。格里高尔若要直立起身子通过门道,那就得做一系列繁杂的准备动作,父亲哪会允许他这样慢慢准备呢。相反,他大喊大叫地催促着格里高尔往前走,仿佛这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障碍似的。现在格里高尔

14、身后的嘈杂音再也不仅仅是父亲一个人的声音了,现在真的不是闹着玩的了,格里高尔不顾一切地往门里挤。他抬起身体的一侧,斜躺在门框里,身上的那一侧擦得满是伤痕,在洁白的门上留下难看的斑痕。不久他就卡在门里,靠自己再也动弹不得了,只见另一边的小腿颤抖着空悬在那里,另一侧的腿被压得疼痛不堪此时,父亲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父亲顺手用手杖一钩,关上了门,接着,家里终于寂静了下来。9. 请写出卡夫卡的另一部代表作品_。10. 下列有关小说视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用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协理员跑走、父亲关门等,推进了情节发展。B.

15、在描写书房环境和他人反应时,小说也穿插运用了格里高尔的视角。C. 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有助读者切身体会格里高尔的悲剧遭遇并分析成因。D. 格里高尔的视角有助读者感受格里高尔被家人无情排斥的焦虑心理。11. 下列有关“变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格里高尔是“虫形人心”,他清醒地知道自己悲惨的处境已无力改变,因而不再抗争。B. 格里高尔家人是“人形虫心”,当格里高尔不能做挣钱机器时,便态度冷漠、残酷。C. 格里高尔被父亲粗暴赶回房间,此刻开始变得压抑、忧郁,以致失去自我。D. 格里高尔身上的社会性被个体性不断侵蚀、压抑,最终被物化成甲虫。12. 无论是卡夫卡的变形记,还是蒲松龄的促织,都描写了人变成虫的荒诞故事,读来却让人觉得可信,因为两位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