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代孝廉方正科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5135934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清代孝廉方正科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试论清代孝廉方正科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试论清代孝廉方正科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试论清代孝廉方正科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试论清代孝廉方正科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清代孝廉方正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清代孝廉方正科(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清代孝廉方正科张丹卉孝廉方止科,是清代科举制科之一种,取古时贤良方止合以孝廉之意而命名。英制始于 雍止元年( 1723),以后每遇皇帝即位,即下恩诏,山各府、州、具、卫举荐孝廉方止之士, 齐赐六品章服,经礼部验看考试后,或授官或以备召用,是为定制。清代行孝廉方止科,旨 在广揽人才、收得贤之效;举髦士以为表率,敦励风俗。其意又重在后者,兴廉举孝实乃社 会教化的一项重耍措施。初举孝廉方止,被选者官虽不显,却以此为荣,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至清末,所举之人,多为名不副实,竟至于人以为耻,其间种种耐人寻味。近年來,科举研究渐热,但多集中在进士科,对制科研究较弱,而在制科的研究中又偏 重“博学鸿词

2、”,对“孝廉方止科的研究实在是微乎其微。尽管孝廉方止科在淸代科举制度中 所占地位并不显著,但是,自雍止帝伊始,清朝历代帝王皆举荐孝廉方止,奉行不替,是为 定制,存在近二百年之久,它与清代的政治尤其是社会教化紧密相联,是清史研究中不能忽 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孝廉方正科设置Z缘起、荐举制度的演变,以及如何对其评价等问题进行探讨, 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斧止。一、孝廉方止科设置之缘起清代科举考试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常科是指常年按制度举行的科目,即所谓“常贡之 科”。相对于常科而言,制科是山皇帝亲自下诏而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唐设制科最多,视 为优选;宋、金亦有制科之设;白元、明专用进士-科,不设制科。清代

3、又恢复制科,包括 博学鸿儒、孝廉方正、经学、召试、经济特科,其目的在于广揽人才。“孝廉”、“方止”始见于汉代。两汉以察举制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方法,即朝廷公卿大臣 或州郡长官,经过考察,向封建国家推荐人才、选拔官吏。察举的科目繁多,包括孝廉、贤 良方止、贤良文学、秀才、明经等科目。孝廉即孝悌廉洁,只要具备该品行即可充选,无须 经过考试选拔;贤良方正全称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被举者,须经策试方能授官。汉以 后各朝多沿袭之,为荐举科目之一。淸初陆续恢复制科,合古代孝廉、贤良方止为一科,称为孝廉方止。所谓“孝廉方止”, 即孝悌、廉洁、品行端止者。举荐孝廉方止始议于顺治十五年(1658),是年,都察院

4、左都御史魏裔介奏请用孝子授 官。吏部议复:“孝行关系风化,若有司呈报,果有真止孝子,许抚按严行体勘,详开事实 具题,礼部覆核真确,敕臣部考试,酌量选授县正佐贰等官。川这是清廷首议用孝子为官, 但是顺治、康熙两朝并未真止实行,止式设置孝廉方止科始于世宗即位。1清世祖实录卷一百十七。2淸朝文献通考卷五三,选举七孝廉方止;王庆云:熙朝纪政卷一,纪制科 特举,山东书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版。3清世宗实录卷一四。4清世宗实录卷康熙六十一年( 1722)十一月,世宗登极,恩诏各直省,每府州县卫举孝廉方止,暂赐 以六品顶戴荣身,以备石用。$十二月,又命八旗详察孝行素著者以闻。彳并命九卿于新科进 士内,有

5、居家孝友、人品端方者,齐举所知。选拔吋以道徳实践为主,不以文辞为重。嗣 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诸帝御极之初,均颁恩诏,举荐孝廉方止, 成为-代定制。制科久废,清代复设之,这既是清初统治者为巩周政权所需,又是其学习并传承汉文化 的一种表现。就科举制度本身而言,自其产生至清代初期,己历千余年,开始走下坡路。所暴露的弊 端FI增,社会舆论的抨击日烈,但对广大士人而言,因为是步入仕途的主要途径,所以仍具 有极大的吸引力。清建立全国政权后,极力笼络汉人,尤其是士人阶层,用各项优惠政策吸 引他们,兴科举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在全面恢复帘科考试之后,复开制科。先是,康熙十 七年(1678

6、),圣祖设“博学鸿儒”科,为制科之一种。该科始创于唐代,时称“博学鸿词”, 宋沿袭Z,元明不置。圣祖复开“博学鸿儒”,旨在笼络那些有影响的博学Z硕儒,赢得他们 对清政权的拥护和支持。世宗承袭其父的思想政策,御极之始,乂增设“孝廉方止”科,令各 直省荐举贤能之人,或以顶戴荣身或授以官职。之后又置“经学”、“召试”等科。清统治者止 是利用科举制度笼络人心,扩大统治之基,巩固其统治。孝悌者,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孝悌乃百行Z根源,是人伦Z本,孝行关系社 会风化。它是封建伦理道徳的首倡内容,是处理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是修C教人、治国治 家之根本,从汉代起即被推崇。孝经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

7、于君;事兄悌,故顺 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止是因为孝悌是一切善行的基础,是忠君的前提,所 以历代统治者皆提倡以孝治天下。满族崛起于东北一隅,文化落后,除了留在头脑中世代不 变的传统习俗,并没有系统的成文理论。当他们建立起本民族的统治时,在思想上没有别的 选择,必须遵循历代亦即汉族的思想文化传统,接受儿千年来形成的封建道徳伦理思想,这 其中包括孝悌忠信的观念。满族的最高统治者一清朝皇帝们,在这方面更是堪称表率。世祖 时修成孝经衍义刊行,圣祖的孝道更为突出,他对母亲、祖母极尽孝心,清朝的官私书 籍对他的孝道均有记载和高度评价。肌宗即位,即以“孝为百行之首”,是“化民成俗之本二 规定:白

8、雍止元年( 1723) “会试”为始,科举考试内容加试孝经,与五经并重。淸 代复置孝廉方正科,止是消朝统治者对几千年來所形成的汉文化的传承。当然这种文化有利 于他们的统治,推行孝悌道徳观,山孝亲推及忠君,山事兄推及顺长,山理家推及治国,如 此这般,真可以孝治天下了!这止是统治者所需要的。顺治十五年,即有人提出举孝子为官,但是,顺康两朝60余年并未实行,圣祖时只设“博 学鸿儒”科。而世宗叩位伊始,即诏令荐举孝廉方止,举荐的范围从各府州县卫到八旗;从 未仕者到己仕者,乃至新科进士。世宗开孝廉方正科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二方而第一,旨在社会教化,端止风俗。康熙后期,圣祖为政“尚宽”,致使吏治松弛,社会风

9、气已出现败坏现象:吏风之坏己露端倪,民风已趋箸侈,士风不端。世宗即位,一方面从严 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打击歪风邪气,阻止社会颓风的继续蔓延;一方面施Z以教化, 开展全民教育,移风易俗。他表彰清官廉吏,将他们树立为榜样,让臣民仿效,带动吏治与 民风的好转。他撰著圣谕广训,洋洋洒洒达万余言,颁布全国各地,于每月朔望令人宣 讲。其内容自纲常名教至耕桑作息之间,无所不包。目的令臣民“共勉为谨身节用之庶人, 尽除夫浮薄嚣凌之陋习,则风俗醇厚,室家和平。川举孝廉方止, 也是施行教化、端止风 气的一项重要举措。雍止元年以月,世宗在给各直省督抚的谕令中强调:“国家敦励风俗, 首重贤良。举髦士以劝秀民,实为

10、政教之大端。”2针见血地指出举孝廉方正的目的和重要 性.1圣谕广训序,宣统二年刊本。2清世宗实录卷六。施行社会教化,针对全社会,当然包括八旗。世宗开孝廉方正科时,即令八旗详察孝行 Z人。高宗因“念八旗根本Z地,尤宜敦尚实行,以为天下倡。命八旗各参领、佐领详察孝 悌端方、历久不怠者上报。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举一人“可以风百”。果真能做到孝、廉、方止三点,必然会士风 止、吏风淸、民风纯,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地向前发展。第二,不拘i格遴选人才。科举制度是选官制度,自古以來,如果撇开“任人唯亲”这一 点,选拔官员的原则是任贤使能二即“徳才兼备”,英中,徳尤为重要,所谓“士人进身Z

11、 路,以立品为先J 2而常科考试,“一切以程文去留”的考试原则,很难考察出应试者的道徳 品质,入仕者未毕皆是“德才兼备”之人。同时常科考试还易形成“科甲刖党”之弊端。所谓“科 甲”朋党,是指在科举和官场中形成的廉主与门生及同年关系结成的朋党。他们之间不乏徇 私情,拉关系,札I互提携,相互徂庇者。世宗在藩邸多年,对康熙末年包括“科甲”在内的朋 党横行局面十分了解,对它的危害有切肤之痛,深知其对君权的分解作用,他认为非科甲出 身者少有刖党之嫌。事实上,雍正也脊遇最深的三位大臣鄂尔泰、HI文镜、李卫三人中田文 镜和李卫皆非科举出身,深受业宗的倚信。世宗认为:“古圣人立贤无方,没有固定之则, 各途皆有

12、可用之才。故在御极之初,即颁恩诏于天下,荐举孝廉方止,规定举荐选拔时以 徳行实践为主,不以文辞为重,以期求得“操履纯洁、才猷杰出、物望允孚、可备国家任使 者”。4|比宗希望以荐举孝廉方止的形式,求得既有道徳又无结朋党Z嫌的可用人才。雍正二 年,世宗引见直隶、福建等地孝廉方正6员。年55岁以上者,以知州用;55岁以下者,以 知县用。5举荐孝廉方止是世宗录用人才的又一条辅助途径孝廉方止科是在雍止初年特殊的背景下设置的,世宗希望通过荐举孝廉方止达到选人 才、振风俗的目的。二、孝廉方止的荐举制度自壯宗恩讹置孝廉方正科,以后诸帝奉行该制度不变,有至宣统朝。终淸ZIH,荐孝廉 方正制度虽无大的变化,却也在

13、不断改进完善。以下从儿个方而对该制度进行阐述:1、举荐的标准举荐不同于常科考试,难有整齐划一的固定标准。雍正元年,世宗谕各直省督抚:果有 行谊笃实,素为乡党所推者,即列名具奏。五年又谕内阁:命州具官会同该学教官,将贡 生生员内居家孝友、行C端方、才可办事、而文亦可观者,举荐奏闻。了高宗即位,诏令天 下:举荐“孝悌端方,久历不怠者”,“择其徳性才识俱优者,切具考语,送部引见。即朴实 拘谨,无他技能,亦题请旌表,赐以顶带荣身”。8穆宗在同治元年(1862)十二月谕内阁: 举荐孝廉方止“总以躬行实践为先,不准专取文词藻丽者滥膺盛典。”9自雍正朝始至清末,举荐孝廉方正的标准没有变化,主要以道徳实践为主

14、,以文辞为辅。 所谓道徳实践即孝敬友善、品行端止、道徳窩尚。自乾隆五年(1740)定孝廉方止考试例之 后,各省保举孝廉方止者分为两部分:朴实拘谨、尢他技能、不能考试者,赐六品顶戴荣身; 徳性才识俱优者,经考试引见录用授官。2、举荐程序1清高宗实录卷四。2清朝续文献通考卷八八,选举考五孝廉方止。3上谕内阁,五年六月十四FI谕n4清宣宗实录卷一八。5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75,吏部瘢。6清世宗实录卷六。7清世宗实录卷五六。8清高宗实录卷四。9清穆宗实录卷五二。世宗在登基之初,颁布恩诏,谕令务貢省每府州具卫举荐孝廉方止,又命八旗详察素以 孝行著称者。又于元年四月,指示直省各督抚:“速遵前诏,确访所属。果

15、有行谊笃实,素 为乡党所推者,即列名具奏。川五年四月,进一步明确:州县教职为一方师长,选贤荐能乃 其专责,命州县官会同该学教官,将贡生生员内居家孝友、行C端方、才可办事、而文亦可 观者,秉公确杳。一学各举一人,于当年冬底申报该上司,奏闻请旨。若实无可举者,出具 印结,该督抚查实奏闻。八旗之满洲、蒙古、汉军亦照此例,将人品端方、通晓汉文者,每佐领各举一-人。如不 得其人,亦出具印结,该都统汇齐奏闻请旨。2山此看来,世宗虽然求贤若渴,但并无具体 的举荐程序。乾隆元年(1736),严格保举程序,规定:凡府州具卫保举孝廉方止,均山地方绅衿、 邻佑里党合词具呈,该州具官详核事实。所举如系生员,需会同该学

16、教官杳核,造具淸册, 加具印|名结,申详该省督抚核实保题。照恩诏所开,给以六殆顶戴荣身。如其中果有徳性、 才识兼优,勘备召用者,准破格保荐。吏部会同九卿翰詹科道,共同验看,如果众论相符, 引见,候旨简用。彳至此,建立起从地方到朝廷,层层把关的保举程序,遂为定制。3、考试制度雍止朝及乾隆登基之初,保举孝廉方正以实行为主,不在文辞,无需考试,山地方封疆 大吏切具考语,送吏部,引见录用。乾隆五年,左赞善官李文锐奏请:保送孝廉方正至京者,除吏部会同九卿验看外,仿两 汉之制,或对策问,或课笺奏,果能削切醇茂、言行相符,方引见录用。因“送部引见,尤 为旷典,所以“必须明体达用,练习吏治,庶为不愧科幺4于是定孝廉方止考试例:嗣后 保举孝廉方止,除朴实拘谨、无他技能、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