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第二章教学设计(中)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284619664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9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第二章教学设计(中)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第二章教学设计(中)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第二章教学设计(中)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第二章教学设计(中)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第二章教学设计(中)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第二章教学设计(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第二章教学设计(中)(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第二章教学设计(中)51 单选题(江南博哥)阅读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导人语,按要求答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敬业与乐业,首先我们来看两张图片(PPT展示两张图片:一张图片中,员工坐姿端正,埋头工作;另一张图片中,员工翘着二郎腿,浏览娱乐新闻网页),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学生积极发言,明确:第一张图片中的员工是敬业的,第二张图片中的员工不敬业)那大家觉得,哪种员工会更快乐? (学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教师借机引导)工作,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创造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得到自我专业知识、技能等的提高,

2、才是充实的人生,才能收获真正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先看看梁启超先生是怎样看待“工作”的,他又是怎样论述“敬业”与“乐业”的关系的。现在请大家自行阅读,并找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对上述教学实录导入语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片导入不利于教师把控教学方向,偏离了教学重点B.导入阶段师生问过多的问答容易营造散漫的学习氛围C.教学导入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D.教师明确告知学生如何阅读议论文,并找出中心论点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案例中,教师用来导入的图片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以与敬业有关的图片导入新课,为学生营造了一定的教学情境,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较快地进入

3、学习状态。A、B两项说法均错误,C项说法正确。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中心论点,但并未告知学生如何阅读及如何寻找中心论点。D项说法错误。52 单选题 阅读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教学设计(片段),按照要求答题。教师组织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小组成员分别展示课余时间搜集的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资料。 第一组:展示广告集锦信心型、功用型、对比易记型、超常搭配型。 第二组:展示校园用语精选校园流行语,如“哇”“酷毙了!”“帅呆了!” 第三组:展示口语荟萃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整理分类,与普通话对比并寻找规律。 第四组:展示“街头巷尾”为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赏析命名立意独特的用语。 第

4、五组:展示网络语言“7456”“886”“青蛙”“大虾”等。根据其语言形式,将网络语言分为四类(文字类、数字类、英文字母类、符号类),阐述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汉语学习的冲击,初步思考其优点、缺点。 展示交流过后,该教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实践,并对同学们的积极思考给予了高度赞誉。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认识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对上述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片段)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搜集、展示与交流环节的开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培养其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B.展示交流阶段是体

5、验获得新知、克服困难及品味快乐的过程,学生能够增加知识储备,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C.教师在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搜集材料的展示和分享环节中占据主导地位D.展示交流阶段过后,教师应充分发挥参与和指导作用,对此次学习活动的过程、作用和收获进行总结与评价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题干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让学生自主展示小组搜集的相关语文资料,并在展示过程中对部分用语类别进行进一步总结分类,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C项说法错误。53 单选题 阅读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片段)

6、,按要求答题。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二个层次的学习精读。什么叫精读呢?精读就是反复地读,从各个角度去读,从各个侧面去读。今天,我们这样学习:读第一遍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读第二遍课文,了解课文的句式;读第三遍课文,感知这一段的层次;读第四遍课文,品味对比的手法,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请大家把第二段作为重点段来品析。先读一遍,揣摩几个词语的含义。 师:作者在这一段话里,用了一个很有感情力度的词语来说明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个词语是 生(齐):“极端”。 师:我们把这句话读一遍,注意重音。(生读) 师:重音很好地表达了感情。在这一段中还有很多贬义词用来形容一些人的不纯粹,帮老师找一找吧

7、。 生1:冷冷清清、拈轻怕重、麻木不仁。 生2:不负责任、漠不关心。 师: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读一下。看看这些词都是什么意思。(生齐读) 师:这里有几个表示强调的句子来肯定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精神。你们找到了吗? 生l:“从前线回来的人所感动。” 生2:“晋察冀边区的军民无不为之感动。” 师:好,但重音在哪里? 生:“无不”“没有一个不”应该比一般的语气要重。 师:找得很准确,“无不”“没有一个不”叫作双重否定句。下面同学们再把这两个句子读一下。(生读) 师:重音没有读出来。(教师范读)再读一遍。(生再读) 师:这一次读得好,我们理解了词语,知道了句式,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在这一段

8、里面将白求恩医生的表现和另外一些人的表现进行 生(齐):对比。 师:对,这个对比就很有力量。一正一反使我们更加深刻、清楚地感受到白求恩精神。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些对比的句子再读一读。(生读) 师:通过精读,我们很容易把握文章的层次,这一段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从正面说,第二层从反面说,第三层从侧面说。请同学们做旁批。 师:请同学们找出对比的关键词,找到了吗? 生1:“满腔热忱”和“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进行对比。 师:这是从哪方面进行的对比? 生2:主要是就“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进行对比。 师:把这个句子完整地读一读。(生读) 师:通过精读这一段,我们就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

9、作用,理解了句式,理解了各层次的意思,理解了对比的手法,这就是精读精心地品读。下面就要读出作者的情感,注意每个层次都要停顿一下,表示我们深刻理解。读句式的时候,要注意情感,读重要词语的时候,要读出重音。(生读全段)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反复体味,可以逐步理解文本B.精读过分细化,不利于学生把握思想感情C.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逐渐把握教学节奏、明确教学步骤D.精读环节设置重复、哕唆,应精简步骤,使课程更紧凑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A项,教师通过精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逐步理解文本,说法正确。B项,教师通过精读的方法教学第二段,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及表达

10、技巧的高超,利于学生体会思想感情。“不利于学生把握思想感情”说法错误。C项,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就交代了本节课的教学步骤,“逐渐明确教学步骤”说法错误。D项,该教学片段从词语的含义、词语的表达作用、句式、各层次的意思、对比的手法等方面逐步讲解,使得课程环环相扣,每一环节都不能缺少,“环节设置重复、哕唆”说法错误。54 单选题 某教师在教学孙权劝学时,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下列对该做法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浪费学生的上课时问,由教师范读课文的效果更好C.学生把握朗读腔调、语气,更易理解文中人物形象D.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

11、解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A、C、D三项说法均正确。分角色朗读课文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朗读时把握人物的腔调、语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合作完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B项,“浪费学生的上课时间”说法错误。55 单选题 学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后,学生对“铸剑为犁这一成语很感兴趣。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战争相关的成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制作“战争主题类成语集锦”的作业。下列学生搜集的成语不适合收录于该主题集锦的是( )。A.四面楚歌B.草木皆兵C.揭竿而起D.杀鸡取卵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A项,“四面楚歌”出自

12、史记项羽本纪,原为楚汉之争时,刘邦为攻陷项羽军队所设的计谋,后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B项,“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原指苻坚兵败后仓皇而逃,听到风吹树木的声音便以为是晋兵追来,后用于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时的多疑之状。C项,“揭竿而起”出自过秦论,原指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起义反抗暴秦,后指人民起义。D项,“杀鸡取卵”出自伊索寓言,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杀鸡取卵”与战争无关。56 单选题 某教师在教学小石潭记一课时,不要求学生预习,而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并欣赏一幅幅小石潭美景图;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

13、所见景物的感受;最后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下列对该教师运用多媒体方式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教师忽略了多媒体的使用是为语文教学的内容服务的这一特点,其设计不当B.过多欣赏图片,以多媒体展示代替学生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C.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想象,使其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D.多媒体技术运用越多越好,有助于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目前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时存在误区,如把教科书中的内容直观化,忽略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忽略了语文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忽略板书等。所以多媒体的运用

14、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情况的需要,恰当运用,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不可喧宾夺主。D项评价不恰当。57 单选题 学习完观沧海后,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默写诗歌观沧海。”下列对该作业设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作业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及自主性B.该作业更适用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C.该作业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声韵美D.该作业重在及时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A项分析错误。默写观沧海,并未体现出从易到难的层次性,作业只有一项,且对象是全体学生,也未体现出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作业的自主性。B项分析正确。默写诗歌的难度较低,适用于语文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或

15、课堂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C项分析错误。默写诗歌有助于学生准确识记诗歌内容,朗读诗歌则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声韵美。D项分析错误。该作业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58 单选题 某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课时,为学生设置了以下作业。 一、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们背诵下来。 二、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三、品味下面的句子,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四、课文中,雨果盛赞了伏尔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被雨果如此推崇的伟人吧?在课外查找有关伏尔泰生平、创作、思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对这则教学作业设计的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