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4)

上传人:qq30****018 文档编号:284377103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PPTX 页数:13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4)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4)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4)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4)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4)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4)(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歌一曲,礼赞劳动芣苢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芣苢,车前,宜怀妊焉。”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重章叠句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抒情达 意的手法。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三幅画面:1.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2.具体描写用手摘取芣苢的动作。3.具体描写用衣襟盛取芣苢的动作。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

2、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秧田稻田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白描比喻对话 结合本诗说一说“诚斋体”的特点。 这首诗,通篇用口语、俗语连缀成句,用毫不卖弄甚至毫不修饰的白描手法,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浅显,那么真实又是那么生动,那么形象,只觉一股活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1.善于捕捉生活场景。2.想象丰富,设喻成趣。3.对话设计4.语言通俗明快,清新自然。试分析芣

3、苢插秧歌在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的差异思想主旨上: 芣苢这首诗让我们了解了远古太平盛世时期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精神状态,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人的生活理念:没有战争、暴政、苛捐杂税,内心安宁平静,生活上能够丰衣足食。 插秧歌中诗人没有像晚唐诗人李绅那样抱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同情去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不像范成大那样具体深刻地揭露残酷剥削,同情农民疾苦,而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表现劳动场面,其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表现手法上:芣苢一诗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直接把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插秧歌一诗运用白描、比喻等手法,描写的是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 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读了这两首诗歌,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