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3197427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市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淄博市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淄博市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淄博市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淄博市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淄博市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市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淄博市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 要】文章介绍了淄博市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 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淄博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对策。一是培育壮人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全面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二是创新产业支撑的城乡一体化 体制机制,提高对贫困人口的服务水平;三是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四是实施 “领头雁”培训工程;五是实行政府兜底式精准救助机制。【关键词】淄博市;农村;扶贫开发;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扶贫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体制改革推动扶贫 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和扶贫攻坚阶段。经过30多年不懈的艰苦 奋斗,中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解决了三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 饱问题,生产

2、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 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淄博市是老工业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城镇化率比较高,农 村扶贫开发的规模相对有限,但是仍有部分比较贫困的农户需要政府扶 持。自2013年起,淄博市启动实施“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力争十万 贫困农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到“十二五”末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以 上,实现脱贫奔康,确保在全省率先完成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截至2014 年底,全市共有8. 12万户、20.39万贫困人口实现顺利脱贫。一、淄博市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 一是突出产业开发。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比较优 势,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按照“一村一品

3、”、“一镇一业”的思路,以发展 绿色、有机农产品为重点,支持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制定实施财政激励政 策,引导和支持工商资本到贫怵I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怵侬户脱贫致富。 优化扶贫资金投向,鼓励贫困农户以经营权、承包权折价入股等形式进行 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化发展。二是强化能力提升培训。加大财政涉农培训投入力度,采取“政府买 单、农民受训”的方式,用三年时间,免费对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轮 训一遍,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施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和“雨露 计划”,每年培训1.5万人。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 和阳光工程,每年培训3万人。开展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每

4、年培训0. 5万 人。加大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力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带 动家庭致富。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自2013年起,市、区县两级每年投入不少 于1.2亿元,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开展。实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 励、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设立“十万农户脱贫 奔康工程”专项贷款50亿元,为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提供资金支持。完善 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引导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资“一事一议”项 目建设,多元化拓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投入渠道。加大 科技兴农扶持力度,将农业科技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强化科技对扶贫的 支撑。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实现农村最低生

5、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农村特困户纳入低保范畴,实行应保尽保;对出现临时性、 突发性困难的低收入家庭给予临时救助。继续实施孤儿和无生活来源重度 残疾人生活费补助及“五保户”集中供养等制度,实现养老全覆盖。完善 新农合制度,建立对口帮扶式个人缴费制,确保贫怵I人口全覆盖。对农村 贫困人口全面实行人病救助制度,减轻贫困家庭经济负担。二、淄博市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项目资金未足额拨付到位。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每年的扶贫项 冃资金总未能被按时、足量拨至项冃单位。以最近三年的扶贫开发和太河 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经济项目资金为例,淄川区,2015年项戸启动资金 己按时拨付到镇,英中太河镇已

6、将项目启动资金拨付到项目建设单位,西 河镇项冃启动资金尚未拨付;2014年项冃扶持资金已拨付到位;2013年林 果类追加奖补资金待9月份统一验收后视情况拨付。博山区,2015年启动 资金已按时拨付到镇,但镇级尚未拨付项冃启动资金;2014年项冃扶持资 金各镇的兑付进度仍不平衡;2013年林果追加奖补资金未到位。周村区、 高青县,2015年项目启动资金未拨付至项目单位。沂源县,2015年项目 资金未拨付至项目单位;2014年项目扶持资金拨付15%; 2013年林果类追加 奖补资金未拨付。二是财政扶持资金扶贫不精准、脱贫见效慢。大部分项冃未按要求带 动60%以上贫|木|户的扶贫目标任务,未与贫困户

7、签订扶贫带动协议。有的 项目精准带动率平均为30%,有的项目未带动贫困户,失去了扶贫资金脱 贫奔康的冃的。2013年、2014年及本年度项冃大部分为林果类项冃,主 要种植核桃、苹果、樱桃等经济林果,形成产业经济效益周期长,未起到 立竿见影的效果。三是存在重复申报项目、变更项目建设地点等违规现象。“淄川马陵 大白菜专业合作社核桃栽植基地项冃计划种植100亩核桃项冃”与2013 年度淄川区太河镇申报的“8000亩有机核桃、樱桃、连翘基地建设项目” 重复;淄川区太河镇“万宝家庭农场有机核桃种植项目”建设地点由北牟 村变更为西太河村,而西太河村既不在水源地保护区内,也不在省定贫困 村范围内;博山区“石

8、马镇蔬菜大棚及水果种植项目”在未请示的情况下 变更了建设地点,等等。四是部分项目管理不到位,重血积轻质量。部分以种植林果类的项耳, 假借合作社名义申报,但实际由村书记(主任)操作,利用扶持资金购买 树苗,打着免费供村民种植的幌子,任由村民随意乱种,没有规范可言, 缺乏统一管理,更谈不上技术指导,许多村民种上树苗就不再管了,长成 啥样算啥样,活一棵赚一棵,反正没花口己的钱。其后果是上级各部门只 知道种了多少血积却未必知道有多少成材,不利于将来政府出台产业结构 调整政策。五是干旱影响了部分项冃的开工建设。由于淄博市近两年持续干旱少 雨,包括淄川区、博山区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在内的4个项目尚未开工,

9、而部分林果类、中草药项目也存在成活率低的现象。三、加快淄博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对策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产业扶 贫是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的主要来源。按照“积极引导、政策支持、规范运 作”的要求,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家 庭农场示范场和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选创建活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形成农副产业集群,完 善产业链条,带动贫困农户增收。二是创新产业支撑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提高对贫怵I人口的服务水平。加强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 生等基木公共服务,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 阻止贫

10、困现象代际传递。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推进城乡规划、 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扶贫工作一体化,促进基本 公共服务向贫困村覆盖。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 广播电视村村通、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文化大院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亨 和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向贫困乡村延伸,推进贫困村接通符合国家标 准的互联网。三是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市及区县设立政府财政资金主导的为“三农” 服务的专业融资性担保公司。建立扶贫资金与银行资金合作扶贫新机制, 探索政府财政资金和农业龙头企业资金联合建立风险基金,与金融机构合 作,向经济实体发放贷款,提高贷款额度,放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 一

11、步发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补优势,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发 挥政策优势,强化农业银行县事业部“一级经营”能力,拓展邮政储蓄银 行小额贷款业务,发挥农村信用社贫困地区主力军作用,鼓励其他商业银 行创新信贷管理体制,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贫困 镇和社区延伸,改善贫困村支付环境。加快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办) 建设,在区县逐步建立农村统一征信服务平台,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探索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开展农户授信与银行卡授信相结合的信 贷业务,扩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实施范围,开立存贷合一帐户, 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四是实施“领头雁”培训工程。每年选择20

12、0名与贫困村联系密切的 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村两委负责人集中进行培训,提升带领村民干 事创业、脱贫致富的动力和能力。构建合作创业机制,鼓励农村能人领办 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参股入社,扩大 就近创业就业。五是实行政府兜底式精准救助机制。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城乡 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实现城乡常住人口养老保险全覆盖, 建立统筹城乡、保障基本医疗、满足多层次需耍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扶 贫开发政策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对已甄别界定清楚的贫 困户实行分类管理,对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 劣等原因造成常年生活困难的“五保户”、无劳动能力“低保户”,全部纳 入社会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使农村低保标准 与扶贫标准合理衔接。同时在低保对象的教育保障、医疗救助、高龄补贴、 取暖补贴、电费补贴、电费减免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对困难群众实行精 准救助。【作者简介】商薇(1982-)女,山东淄博人,中共淄博市委党校讲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