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的高一语文学案:烛之武退秦师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281919820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最新的高一语文学案:烛之武退秦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一语文学案:烛之武退秦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一语文学案:烛之武退秦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一语文学案:烛之武退秦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最新的高一语文学案:烛之武退秦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的高一语文学案:烛之武退秦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学案:烛之武退秦师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下面是XX小编为您推荐高一语文学案:烛之武退秦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 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 (三)情感目标 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 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2、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解决办法 1.注意与已有知识联系,初中已学过曹刿论战,对左传有了一些了解,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要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自己参看有关书籍。 2.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3课时 学生活动 1.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 (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

3、。 2.课内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疏通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 2.了解背景知识,作家、作品。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公元前630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2.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

4、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 盈于衡雍 ,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3.主要人物介绍 烛之武是中心人物。虽然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说服了秦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 ,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郑伯,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的满腹委屈与牢骚。面对此,郑伯先是 是寡人之过也 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敌营。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