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17932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山西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山西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山西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山西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山西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山西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山西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山西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摘要】在减少财政管理层级,提高财政效率的财政体制改革势在 必行的形势下,山西省独创性的选择了 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作为“省 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扩权强县”改革的试点。这一改革己初步取得 了一些成效,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必须采取切实的政策措 施,促进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关键词】山西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新中国成立Z初,我国的地方分配模式主要实行的就是市管县财政体 制,在执行过程中,市管县财政体制口渐暴露出其弊端和不足,很多作为 中心城市的市区,把县当作附属行政单位,并要求县的经济发展从属于市 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两个利益主体的冲突,

2、加大了市、县经济差距, 加剧了市、县矛盾。从1992年起至今,全国已有24个省市陆续进行了试 点。不同于各地“强县扩权”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山西省独创 性的选择了 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作为“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 “扩权强县”改革的试点。多年的实践表明,这一改革已初步取得了 “扩 权强县”的改革效果,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必须采取切实 的政策措施,促进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一、山西省试行“省直管县”的成效(一)中间环节减少,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提高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统一收支划分,除省级收入外,市级与 县级财政收入按收入属地原则统一划分。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

3、、一 级事权”的要求,明确市级与县级财政支出责任,减少了市级中间环节, 冇效避免了 “省一市一县”管理模式下带来的层层安排、成本过大、工作 延误、效能低下等问题的发生,也缓解了县级财政不能得到及时入库而产 生的资金压力,提高了省级拨付资金的运行效率。(-)县级财政困难缓解,县级财政实力壮大“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牢牢把握了 “财力适度向县级倾斜”的方向,通过调整省、市、县共享税的分成比例、加大对县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 按属地原则分配各级收入,有效地解决了县级财政多收不能多得、财力与 责任不相匹配等造成的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小,经济发展缓慢的现象。与 2006年相比,2007年试点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

4、1.07亿元,占全省一般 预算收入的比重也由4.13%提高到5. 20%,与2006年相比,2008年试点县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 40亿元,占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也由4. 13%提 高到5. 00%,而2011年该比重更是提高到6. 56%o(三)县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协调发展山西省通过调整财力分配结构,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把更多的资金用 于对试点县的转移支付,缓解县乡财政困难,逐步提高经济相对薄弱县乡 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冇数据表明试点县的一般预算支出逐步增加,占 省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06年的11.05%分别增加到2011年的12.66%。此 外,试点县一般预算支出的变异系数

5、,也随着“省直管县”政策的实行, 有变小的趋势,意味着贫困县间经济增长的差异情况逐渐减小,这使得各 县能够在基木相同的起点,实现竞争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四)赤字县减少,省域经济发展提速“吃饭财政” 一直以来是困扰和制约贫困县发展的问题,也影响了全 省经济的稳定发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以来,县域财力的扩大为县域 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使其不必再为发放基本工资,保证机 构正常运转等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问题担忧发愁,放下包袱,轻装 前行。实行政策以來,财政赤字县逐步减少,许多试点县还连续几年实现 了收支平衡,财政运行困难的局面得到了显著改善,也提升了全省经济的 整体水平,促进了全省

6、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山西省试行“省直管县”存在的问题(-)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不一致“省直管县”是与减少行政层级相匹配的财政改革,现有行政管理休 制不变,仅靠财政体制改革”单兵独进”,不可能完全割断市县财政部门 之间的隶属关系,客观上也导致了市管县行政管理体制与”省直管县”财 政管理体制之间的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效果。(-)管理不到位实行“省直管县”以來,省政府管理半径的延长给省级财政增加了一 定的困难,省财政需要耗费较大的精力和时间对个别工作与县财政斜街。 此外,各区域发展不均衡,各县情况迥异,省、市、县三级间缺乏常态性 沟通和协调,同样造成了省级工作的困难。(三)市级人力资源的浪费

7、“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大大减少了市本级财力,实际履行经济调节的能力削弱,管理范围缩小,出现了人力资源闲置、国有资产闲置及资 源浪费的现彖。(四)市财政的消极抵触由于缺乏了资金控制权,市对县的管理职能变为了 “软约束”,从而 使得市财政产生了消极抵触情绪,认为试点县财政能否健康运转由省财政 负责,有依有靠,自己只需量力而行,不必尽力而为。此外,市级收入分 享比例的降低,实际财力的减少,客观上也导致对试点县的资金扶持力度 减弱。三、结语山西省选择了全省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作为改革试点,这也是 考虑到这些县一直以来财政困难,旨在通过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 其有所倾斜,消除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县乡

8、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和行政管理 效率低下的问题。”省直管县”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行政管 理体制的滞后,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让始终处于”孤军奋 战”的财政体制改革负重难行。因此,逐步跟进行政管理的省直管县,合 理划分省以下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完善“省直管 县”下的转移支付制度,形成以政府监督为主体的多方位的监督机制,适 时推进全面、彻底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参考文献1贾若祥我国省直管县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07 (10): 32-35.土磊.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战略, 2007 (01): 56-59.3石亚军施正文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迈向省直管县行政改革J 中国行政管理(探索与争鸣),2010 (02).(编辑:刘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