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月考联考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1588****170 文档编号:281915283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月考联考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月考联考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月考联考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月考联考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月考联考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月考联考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月考联考试卷及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月考联考试卷及答案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

2、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

3、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

4、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

5、,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C.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 B.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强调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及诗人精神气魄、高度责任感的形成。 C.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阐释了政治的强大摄动力对诗人创作的积极作用。 D.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指出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与

6、官员的交游,自然地收结全文。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治、体验政治,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B.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 C.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于山林田园,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 D.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

7、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迤,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

8、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也我不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能有与人共事而逃于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

9、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 汪琬曰:方胜国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伟、凌公駉与佥事公三人,而天一独以诸生殉国。予闻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作诗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盖其人好奇尚气类如此。 (节选自汪琬江天一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躬畚土筑垣以居 躬:亲自 B.间出逆战 间:有时 C.嘱其母于天表 嘱:托付 D.盖其人好奇尚气类如此 类:好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

10、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是宜筑关于此 赵尝五战于秦 B.有知天一者 马之千里者 C.当狼兵之被杀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D.而天一独以诸生殉国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天一安贫乐道,注重品节。他家贫屋坏,置身于漏屋之中,虽日晒雨淋,却能吟诵自如;更提倡读书人立品为先。 B.江天一不畏强敌,敢于担当。他一介诸生,却于乱世挺身而出;清兵下江南,他县多望风而附,他却率众奋起抗清。 C.江天一勇赴国难,至死不屈。他英勇杀敌,义无反顾,兵败城陷后慷慨就义,并说他如果不死,就一定会再次起兵。 D.江天一正直热忱,仗义执言

11、。他为佥事公被杀一案,奔走呼告,上奏朝廷,又作吁天说,最终使得冤案真相大白。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 译文: (2)笑谢曰:焉能有与人共事而逃于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 译文: (3)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 译文: 阅读下而两首唐诗,完成89题。(8分)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1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8.两首登临诗结构上起承转合,有着相似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9.两首诗的尾联都提到使人愁,但所指不同。请结合作品简析愁的内涵。(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是日也,天朗气清, 。 , , , , 。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 ,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世间行乐亦如此,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13、 春水碧于天, 。 (韦庄菩萨蛮(其二) 山河破碎风飘絮, 。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 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昆明

14、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昆明人包括外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

15、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我以后也再也没看到过这样大片大片的水浮莲。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同济中学的宿舍里,几乎每天都要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