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课”的必要性(望江中学黄方)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13025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上好课”的必要性(望江中学黄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如何上好课”的必要性(望江中学黄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上好课”的必要性(望江中学黄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上好课”的必要性(望江中学黄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上好课”的必要性(望江中学黄方)安徽省备课、上课是教师一项经常性的具体工作,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上好课的重要 保证,上好新课程下的每一节课,应当是我们教师的美好追求。由于教学内容和 课型的不同,解决策略、途径也会异样,但一堂好课还是有衡量标准和一些基本 要求,即通过教学是否达到课标要求,是否与学生进行了真诚交流,学生是否进 入了 “琢磨”状态,课中是否有亮点出现,每个学生是否有收获与发展等。下面 结合地理必修课程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浅见,与同行交流,共同提高和进步。上好课,首先要确定好教学内容,搞好教学设计。以地球的运动为例, 课标要求是:分析地球的地理意义。教材具体体现了课标的这一要求,

2、其内容包 括:地球运动自转规律,地球运动公转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这些“规 律,,“意义,,里面又包括更具体的知识内容和这些知识的呈现方式。这部分内容 历来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课程的主干知识,学生掌握了对提高学习地理的 兴趣和自信心意义重大,对以后的学习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必须重点突破,上 好每节课。教师创造性教学首先表现在如何解读课标要求,处理教材和了解学情 上,从而设计好教学方案,这是上好课的准备阶段,是上好课的第一个环节。其次是进行教学。这是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上课的质量。通过继续教育网 上有关上好课专题的认真学习,我受到很多启发,限于篇幅,现以地球自转运 动的方向和周期为例,

3、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用分解知识内容的方法, 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学生已知的、半知的和未知的三部分进行教学。对于已知的, 我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学习。如地球的“自转方向”,学生当然知道是“自西 向东”的,但怎样确定或判断是“自西向东”的呢?由学生动手旋转地球仪,从 地球仪侧面以及南、北极点上空三个不同的视角说岀地球的运动方向,并且请学 生上黑板或在座位上分别在地球的侧视图、北极和南极俯视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 向。老师巡视查看学生画的正误情况。对于半知的知识,我先启发,再由学生得 出结论。如“地球的自转的周期”,先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或让学生回想看央 视新闻联播时地球自转的画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4、,也可设计一个课外测量地 球自转的方法,学生通过活动或通过教材的学习,知道地球的自转周期、太阳日、 恒星日以及它们的时间长度分别为24小时、23时56分4秒,并知道二者的差 异是多少(半知),但太阳日是我们日常用的时间,并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以及它们差异的真正原因。对于这未知的知识, 由我深入浅出讲解清楚,用图解或课件先让学生思考,以太阳作为参照物,测得 的自转周期是否有不足之处?如何改进?让学生懂得偏差是由于地球自转同时 还在进行公转,因而会影响到测量地球自转周期的准确性。改进的方法就是选择 远距离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可以提高测量精度,测量结果就是恒星日。这

5、时学生 就能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由上可见,这样教学就必然促使学生认真 听课、用心观察、紧张思考和积极参与,使学生处于“琢磨”状态;而且这样分 解,学生全然不知的知识也就所剩无几了,使教师“讲”和学生“学”双方都节 省了气力,从而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师生互动有了保障,教学效率 和质量都会提高。最后是教学反思。关于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我设计两个问题进行反思: 一、地球上纬线圈指示的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但两地经度在180度以内和180 度以外怎样确定两地的东西方位呢?二、航行和飞行方向不同,乘客经历昼夜长 短不同有哪四种情形?通过反思,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对建构有效的知识结构 和体系,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因此反思是教学不可缺少的 一个环节。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而上好课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和崇 高的追求,让我们不断学习,勇于实践,上好课,做一名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 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