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哈医大“杀医案”(社工角度)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12884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哈医大“杀医案”(社工角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哈医大“杀医案”(社工角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哈医大“杀医案”(社工角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哈医大“杀医案”(社工角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哈医大“杀医案”(社工角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哈医大“杀医案”摘要:2012年3月23日的哈医大“杀医案”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死者的冤死和罪犯的可怜身 世都吸引了不少眼球。从此案中口J看出医患纠纷越來越严垂,医患矛盾这一问题需要从几方面着手 才能更好的解决,阳通过对此案罪犯越轨行为的分析,可以知道他采取这一极端行为是受心理和社 会因素的影响。这起案件在医患纠纷的解决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等儿个方而都对我们有一定的 启示,我们应该由一个案件看见其反应的社会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关键词:哈医人杀医案医患矛盾心理健康一、案情简介2012年3月23日下午,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杀医案”, 一名未满18周岁的患者

2、持水果刀在医院里砍杀医生,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一人轻 伤、一人轻微伤,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犯罪嫌疑人李梦南于2013年2月被判属故 意杀人罪,获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生,且需给予四位受害人家属68万余元的赔 偿。(-)死者死者王浩,28岁,为人正直、成绩优异,他曾说过:现在有些医生道德很差,对患 者态度不好;等我当了医生,一定会对患者很好很好,决不收红包,不拿回扣案发 当天,他止坐在办公室里等待一封來口香港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如若一切如常,这 一年他将按照承诺为弟弟筹备婚礼,与家人一同前往香港过一个特别的新年。然而,所 有美好憧憬都被那把挥向他颈部的水果刀给斩断了。(二)罪犯但是,逝者

3、已矣,我们为逝者痛心的同时应更多地去关注目前还在牢狱之中的生者, 也就是这起案件的罪犯李梦南。李梦南,男,1994年生,在他出生不到10个月时 父母离异,从此再也没有见过母亲;两岁吋父亲因为伤害罪、抢劫罪被判处死缓,从此 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住在农村简陋的平房里;初中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学校劝退 辍学回家,在家中待了两年后外出打工;2010年因为腿疾回老家寻医,2011年被诊断 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2年6次求医未治好;在行凶之后,他曾采取自残行为。二、案件分析这起案件引起社会的关注,除了罪犯是未成年人、死者是年轻有为的实习医生这两 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起案件关系到如今愈演

4、愈烈的医患纠纷问 题。在事后的调查中显示,有六成的人赞成李梦南“杀医”的行为,表示如今有些医生 无徳,应该给他们点教训,支持李梦南的行为。如今我国揭露的医生收受红包、唯利是图、医院腐败的事件并不少,虽然并不是每 个医生都贪钱,但社会上对于医生这一职业还是出现了一-些消极认识,患者对医生产生 了不信任的心理。另外,从“杀医案”这起案件來看,就医的繁琐程序是导致李梦南杀 人的直接原因,他否认与医生存在矛盾这一说法,他对于自己为何杀医生这件事是这么 解释的:“当时我和爷爷来哈医大看病。我感觉大夫好像在麻烦我,之后感觉头脑一热 就把大夫给杀了。”可见,患者对于医生的误解和不信任是悲剧产生的原因Z-o同

5、吋,医生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目前医生对于患者的关注点仍更多地放在疾病 本身,而没有考虑患者的心理因素,在治疗时使用不近人情的语气,有时甚至会斥责患 者,使患者感觉医院缺乏人情味,不尊重患者。在“杀医案”这起案件中,李梦南和爷 爷第一次就医时便遇到这样的医生,给他们留下了十分不好的印象。我认为这可能给李 梦南日后对医生的看法带來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三、越轨行为的分析(一)外罚性反应和内罚性反应1. 外罚性行为从罗森茨韦克的挫折攻击理论来看,李梦南的犯罪行为属于外罚性反应。外罚 性反应,即把挫折引起的愤怒情绪向外界发泄,对外界的人或物进行语言、身体的攻击 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从外界寻求引起挫折

6、的原因,即使不存在客观的外部原因, 也会归咎于外部,构成暴力性的犯罪李梦南之前五次求医都没能治好自己的强直性脊柱炎,还因为肺结核而不能注射治 疗脊柱炎的约剂类克(类克是肺结核的禁忌一药),在第六次前往哈医大一院求医时,他 和爷爷都抱着很大的希望,先在医生的建议下前往哈尔滨胸科医院拍片,拍片回来后又 被告知没有胸科医院的门诊手册不行而折返冋去取,冋來之后只让爷爷一人进诊室而不 像以往让他也进去,他心中的不悦被爷爷察觉。而当爷爷出来时转告他医生说结核病述 没好需要再等三个丿时,他虽没右在表面上表现出来和爷爷回了旅馆,但是可以断定他 那时候心中肯定是愤怒的,于是当天下午他独口一人揣着水果刀前往哈医大

7、一院行凶。 他多次辗转就医无果、家境贫困无法承受医疗费、爷孙两人终日奔波生活拮据所产生的 愤怒在那时需要找岀一个发泄口,而医生又被他认定为是自己就医无果的主要原因,因 此他终是将自己的愤怒发泄在了无辜的王浩和其他三位受害者身上。2. 内罚性反应内罚性反应,即把挫折引起的愤怒情绪向白己发泄,对口己进行谴责、虑待。在这 种情况下,个人从自己身上寻求引起挫折的原因,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内疚感,受到良心 谴责。李梦南在行凶Z后曾有过自残行为,这屈于内罚性反应。后被爷爷发现强行带回医 院包扎,他还曾跟爷爷说过“我也不想活了,不给你增添负担了,他们这么难为我,我 拿刀把他们杀了”的话,可见他心中因就医无果而产

8、生的愤怒并没有宣泄完,他因为口 己成为家里的负担而产生内疚感而后自残,因为自己杀了人而充满内疚感,对于死者的 内疚感迟迟没有退去。(二)标签理论李梦南出现犯罪行为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密切的联系,我认为这里可以用标签理论来 解释。在李梦南两岁吋父亲被捕入狱,他成为了 “罪犯的儿子”;而在初中时又因成绩差 而被学校劝退冋家,成为了一名“坏孩子”;之后外出打工又成为了 “工人”。他的人生 经历似乎被贴满了标签,李梦南虽没有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但是他人生小的这些标签 很可能带给他自卑感。从他家中仅有的四本书都是关于为人处世的这件事来看,他十分 希望能通过改变口己來获得别人的认可。但是,就医过程中的坎坷经丿

9、力,让他觉得口己 很无助,他之前的人生经历也可能使他对医生产生抵触心理,认为医生看不起他所以百 般刁难他,因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总而言Z,李梦南越轨行为的产生除了他自身心理因素Z外,述有社会对他所造成 的影响。无论是在对医生的认识之上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所思所想都十分极端, 这应该也和他长期以來心中的口卑感和不安全感有关系,而这样的口卑感和不安全感乂 是他的家庭环境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周围人对他的看法所带来的。四、案件启示(一)医患矛盾的处理依我看来,这起案件带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便是:要尽快完善我国的医疗体制和医 疗机制,加强对医患矛盾的处理,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

10、断发展,医疗纠纷也呈现着愈演愈烈的趋势。所存 在的问题有: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不能够做到换位思考,两者之间缺乏沟通,个 别医护人员对患者缺乏关心以及其开大处方、乱检杳、乱用药等有损医疗行业整体形象 的不当行为都引起患者不满,此外还有部分患者不能用理智的态度运用法律、法规和合 法程序与有关部门进行交涉,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也同样使医护人员和医院陷入窘境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我国政府应该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拨款,完善医疗卫生服 务,简化患者的就医程序,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监督,严惩医疗腐败的行为,对于医闹事 件要采取及时并且有效的方法;其次,医院也应加强自身的保护措施,避免患者的无理 取闹,完善内部监

11、督机制,减少医护人员的腐败行为,并且应增设和应的工作岗位,如 医务社会工作者来充当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中间人”,促进两者沟通;再者,医护人员 本身应做好自律,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遵守职业道徳,主动与患者沟通,做到耐心地和 患者平等相处;最后,患者和家属也应改变对医生不信任的看法,采取正确合理地方式 来解决医患问题,不要刻意刁难医生,做个文明的公民。(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这起案件可看岀,李梦南采取极端行为主耍是因为他的心理问题。对丁李梦南这 种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孩子中,社会应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可以发 现李梦南的家人都不能理解他为何采取这样极端的行为,这也就告诉我们,他们并没有

12、 和李梦南有过更多的沟通,李梦南不懂得如何止确疏导口C心中的不安情绪最终走向了 极端。在我看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我们需耍重视的一个大问题。在学校中,学 校应对心理健康进行一定的宣传,并告诉学生缓解自身压力、疏导自身情绪的方法,而 老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可以增设心理老师这一岗位来帮助学生 缓解学习压力和解决其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在家庭里,家长们不应只重视孩子 的学习成绩而应更加重视孩了的心理健康,增进与孩了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孩了的心 理问题,如若自己也无法解决则应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或者社会工作者;而在社会中,社 会应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一定的宣传,特别是在农村等地方更应加强,防止如李梦南这 样的事件再次发生,社会应该对特殊家庭的孩子给予更多的照顾,更关注他们,与他们 共度难关,帮助他们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三)其他启示除以上两点之外,我觉得社会还应实现去“标签化”。从标签理论我们可以知道标 签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当今社会似乎并没有多大重视,如新闻媒体也是时不时就给 他人贴上标签,这个现象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政府及社会应该倡导去“标签化”,提 倡平等对待任何一个群休并且努力去贯彻实现。参考文献:1 2】高和荣主编,越轨社会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3;【3】宋连义,中外医患关系对比研究【N】,东方企业文化,2012. 5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