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教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12881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佛教的起源,发展与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佛教的起源,发展与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佛教的起源,发展与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佛教的起源,发展与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佛教的起源,发展与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佛教的起源,发展与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佛教的起源,发展与影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佛教的起源、发展与影响佛教的创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 III:纪的古代印度。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答摩(约前 566前486年),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乔 达摩出身于刹帝利种姓,是迦毗罗卫国(在今印度、尼泊尔边境地区)净饭王 太子。据说他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学习吠陀经典和五明;20岁时,始感 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乂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遂舍弃王族生活, 出家寻访师友,探索人生解脱Z道。开始时,他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学习禅 定,后在尼连禅河畔独修苦行,进而至伽耶(菩提伽耶)毕钵罗树下深思默想, 经过7天7夜之后,终于“悟道成佛”,这一年他35岁。之后

2、,他在卬度北部、 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任教,历时45年,从者甚众,流传下来,称为佛教。佛, 梵文为Buddha,意为“觉悟”,汉译音为“佛陀”。一、佛教的传入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宗教,各人宗教在不同的国 度与地区,皆有其不同的宗教派别。2500多年前,伟大的佛陀在古老的卬度创建 了佛教。佛教一开始仅在卬度等地广泛流传。它宣扬神灵不灭和因果报应等唯心 主义学说,教育人们更忍受苦难,安分守己,不要反抗、造反,要修來批,幻想 苦尽甘来土天堂。在公元第1世纪时,以胜法因缘,佛教辗转来到了这个早已具 有几千年文明史的神州大地,从此生根发芽。历尽七、八百年的兴衰变迁Z后, 八大宗派相继形

3、成,出此奠定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大乘佛教。有人称中国是佛 教的第二故乡,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中国佛教在传播大乘佛教的过程中确实 起了一个核心作用。大乘佛教在公元4世纪时从中国流传到朝鲜半岛;在公元6 世纪时乂从中国传播到日木。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中国佛教的另一个特别Z处, 即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有佛教三大系的国家,即汉地佛教,云南、广西一带的上 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存在了将近対千年的中国佛教,是拥有内容丰富绚丽多采 的文化遗产的。论它的典籍文化,论它的成绩经验,论它的国际影响,无论作为 宗教或学术来看待,中国佛教在全人类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中都有不容 忽视的土也位。J 海南是一个有多种宗教

4、的省份,现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道 教五种宗教。全省现有信教群众约8万人,其中:佛教20000多人,伊斯兰教 8000多人,天主教1000多人,基督教40000多人,道教约10000多人。依法登 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22个,其中佛教14个,伊斯兰教7个,天主教8个,基督 教92个,道教1个。依法成立和依法登记的宗教团体35个,其中:省域团体6 个,市县域团体29个,道教冃前尚无登记的宗教团体。佛教究竟是在何时传入我国的呢? 口古以降,聚讼纷纭,至今尚无定论,大体说 来,有如下六种说法:1. 先秦说。认为早在先秦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我国。如“周世佛法已来” 说,把佛教的传入上溯到公元前

5、10世纪的周昭王、穆王之世(汉法木内传 周书异记)。乂有人说孔子已闻“西方有圣者焉”。而据史料推算,孔子和 释迦牟尼加同时代人,当时儒家、佛教均处初创阶段,中国和印度两国尚无交通 关系,所以孔子和释迦牟尼相互知晓的可能性很小。拾遗记中也说:燕昭王 七年(公元前317年)“沐胥(即印度)Z国来朝有道术人名尸罗荷锡 持瓶,云发其国五年乃至燕都”。清代学者俞極据此条认为此“乃佛法入小 国Z始”的记载(茶香室丛钞卷十三)。众所周知,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 世纪的印度,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将佛教定为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 播,所以先秦时期佛教已经传入中国不大可能。2秦朝说。认为秦朝时佛教己传入中国。隋朝

6、费t房在历代三室记卷一 中说,秦始皇四年沙门释利防等一十八贤者携经来化始皇被始皇查禁。H木学者 则根据史记秦始皇木纪中“禁不得祠。明星岀西方”的记载,以“不得” 为“浮屠”(佛陀、佛教的早期译法)之异译,也认为秦朝佛教已流行中国。 我国学者马元材在1943年撰文秦时佛教已流行中国考亦力主其说。岑仲勉 先生一开始亦赞同此说,后经其多方考证,认为上述材料是指伊朗的火教在秦朝 传入了中国,而不是卬度的佛教。总之,秦朝说还缺乏可信的论据,目前已无人 提起。3.汉武帝时期说。此说以东方朔答汉武帝的劫烧说最为著名。所谓劫烧说就 是汉武帝开掘昆明池,挖到池底时发现黑灰,武帝就去问博学的东方朔,东方朔 说他也

7、不知道,又告诉汉武帝可以问酋域人。所以当天竺高僧竺法兰來中国时, 对黑灰深感疑惑的众人连忙请他解释这个现象,竺法兰答道:“世界终尽,劫火 洞烧,此灰是也”(晋宋炳明佛论)。此事证实东方朔在汉武帝时已接触到 佛教了。但是很多学者持异议,认为此说的根据不够明确。民国时代中国佛教 史著者蒋维乔认为“我国知有佛教,应在武帝通西城后”。4西汉末说。持西汉末佛教已传入说的根据主要有:1.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 育王时期以斤,佛教逐渐传播到卬度西北地区、大夏、安息,并沿着丝绸Z路向 西域各国流传。据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魏书西域传得知, 西汉末年佛教乂从西域各国传到了我国于1真、龟兹、疏勒、莎车、高昌等地区。

8、2. 史称“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使伊存口 授浮屠经”(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注引)。大月氏是西域佛教盛行之地, 口授佛经乂是佛教的传统作法和我国早期翻译佛经的通行办法,因此大多数学者 认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的可信记载。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史学家均持 此说。而吕澈先生则根据某些日本学者的考证,认为贵霜王朝前二代是不信佛教 的,大月氏在贵霜王朝前,是否有佛教流传还值得研究,因此“伊有授经”之说 是“更需要研究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5. 西汉末东汉初说。也有些学者认为西汉末年伊存向景卢口授经虽然是确实 的,但这只是佛教开始传入我国的正式记录,因未受到朝廷重视,未得

9、到传播, 所以当时还没有宗教性活动。直至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佛教开始在贵族 阶层得到传播。当时“岀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佛教的皇家贵族刘英”(郭 朋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刘英“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因此汉明帝在给刘英 的诏书中褒奖他“尚浮屠Z仁祠,絮斋三月,与神为誓”(后汉书楚王英传)o 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把佛教视为“仁祠”,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它的态度,而汉明 帝颁诏褒奖刘英正是封建统治集团正式承认佛教地位的明确记载,因此方立天等 学者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应为两汉之际”(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6. 东汉初说。在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故事中,后汉明帝感梦求法说最为著名。 相传在永平十年(公元67年)

10、汉明帝夜寝南宫,梦见金人:身长丈六,飞绕败 庭,顶佩白光。次晨,汉明帝询问众位大臣,博士傅毅奏道:四方有神,其名曰 佛,正如陛下所梦。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便派遣蔡惜、秦景、王遵等十多 人出使天竺、拜取佛法。行至大月氏国,正好遇到在当地传教的天竺高僧摄摩腾、 竺法兰。永平十年汉使梵僧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回到洛阳。汉明 帝礼请二位高僧暂时下榻于鸿胪寺(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翌年,乂敕命于洛 阳城西修建僧院。这就是著名的白马寺(理惑论、冥祥记、后汉记、 高僧传、洛阳伽蓝记、魏书)。此说流传既久且广,唐朝韩愈在上 唐宪宗的论佛骨表中也说,“佛者,口后汉时流入中国汉明帝时始 有佛法然而现

11、在大多数佛教史家却怀疑此说。理由有三:首先感梦逍使木身 就非常奇怪。明帝做太子就和刘英很接近,故理应知道佛教的存在,梦而见佛不 能成立。其次明帝派到人月氏国求法的使节蔡怡(即张骞)为前汉武帝时代的人, 在明帝前约一百六七十年。当时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求法。还有替明 帝解梦的博士傅毅,明帝时他尚是个少年,不可能在朝廷作官。日木学者镰田茂 雄据此认为汉明帝感梦求法完全不是历史事实(简明中国佛教史)。有些学 者在否定明帝感梦求法的传说故事的同时,对佛教是否在东汉初年己传入中国的 事实进行了分析。严北溟认为佛教在东汉初年就传入了中国,但不能简单地确定 在某一年内。任继愈则从当时整个佛教传布的形

12、势,中国和当时四域诸国的交通 等方面考察后,断定“佛教开始传入当在东汉初年。二、佛教的传播公元67年汉明帝派人从印度请來佛像、经典及高僧二人,并于洛阳兴建了中 上第一个寺院白马寺。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使,西行収经必经九死一生。出 于翻译、印刷不发达,取来的佛经往往不能普遍流通。因此,学习佛经需要有相 当的福报。_译经工作大多由皇帝护持,第一个有福报看到汉译经典的人往往是 当时的皇帝。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艰辛努力和无数佛弟了的默默付出,饱含着佛 陀无量悲智的佛教种子不仅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更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友好和 善良,播撒向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新加坡等世界各国。佛教成为了世界 性的、普及型

13、的、平民化的宗教,真正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三、佛教的文化佛教文化包括佛教哲理、佛教文学、佛教音乐、佛教诗歌、佛教建筑、佛教 雕塑,以及寺院里的庄严器具、坛场布置、佛事仪轨、从林规制等等。佛教是中 国化的宗教,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与中国人的民族特征息息相关。 可惜的是,很多同学对西洋文化的了解远远超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对基督 教文化的了解远远超过对佛教文化的了解。希望大家对佛教文化有更加清楚的了 解,对口己的文化根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四、佛教的信仰信仰是宗教本质的部分、核心的内容,和当于我们常讲的“思想”、“精神 信仰与迷信不同,不仅一般老百姓不知道,文化层次高的人也不容易了解。佛

14、教 的信仰指的是坚信佛陀具有圆满的慈悲和智慧;坚信僧团能够住持佛陀的教法, 作为我们修行的指导和依坚信我们的生命有着无限的希望,只要锲而不舍地 努力实践佛法的真理,一定能够帮助自己同时也帮助别人完善生命。对佛、法、 僧的信仰是佛教的核心部分。从信仰推及到生命的形态、身心之间的关系、三世 的关联、人与人的相处等等,就成为佛教的哲理部份,并进一步演化出文学、音 乐、诗歌、建筑、雕塑等种种文化现象。在这一系列佛教文化的深层,蕴涵着信 仰的力量。五、佛教的影响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彫响,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只限于宗教,而是于宗教之 外,如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均有显著的影向,兹分述于后:(一)对思想界的影响

15、中国粋学思想,萌芽于周,而盛于战国。战国时代,诸子争鸣,齐倡其说, 使中国哲学思想,极盛一时。汉朝,则唯有孔老,后因武帝斥百家而定儒为一尊, 故道教日衰,及魏晋六朝,佛教盛行于世,而道教亦渐复兴,遂起冲突,因冲突 而排斥,因排斥之接触而融和,后讲老庄者,多取义于佛经,而讲佛学者,亦多 引用老庄。至于儒家,亦因诣王及名儒,多转向佛,致使当时卫道者辟佛,但 终因佛教思想Z超越,翻译文学的优美,当时一流儒者,无不学佛,唐朝一般思 想家,竟以佛教空有二门,及非空非有Z中道义,作为调和甚至领导儒道Z根据。唐末宋初,唯有禅宗独盛,且操纵当时思想界。因为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 外别传,旨在参究人生根本原理,使

16、人自己研究,有以发明一一明心见性,方可 论学。当时学术界受禅宗影响的,如周濂溪、程明道等。例如:周命门人参究 孔子颜冋所斥为何事?程亦命门人观察喜怒哀乐末发前之气象而且主张半日 读经,半H静坐,皆受佛教禅宗参究,生从何来,死从何往?,或,父母末生我前, 如何是我本来面目?之思想所彩飨。至于宋之陆象山,更进而以宇宙即吾心, 吾心即宇宙明Z王阳明,亦取禅宗方法,为其提倡致良知的根本。总而言Z, 周程朱了等Z理学,及陆象山、王阳明等Z心学,无一不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 可以说,彼等本乎佛理,加以所学,而建立一套学术思想与理论,此即是中国哲 学史上著名的宋明理学,凡研究中国哲学史者,想必有同感。(-)对文学界的影响佛经翻译的中坚时代,是晚汉至盛唐六百年间,佛教大藏经中,五六千卷的 经典,皆是此时的产品,宋元以后,虽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