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必修一要点梳理大全

上传人:1520****426 文档编号:281912550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必修一要点梳理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必修一要点梳理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必修一要点梳理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必修一要点梳理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必修一要点梳理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必修一要点梳理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的高三语文必修一要点梳理大全(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必修一要点梳理大全高三语文必修一要点梳理大全 每当我们学完一册书就要进行要点梳理才能更好的巩固知识点。xx小编高三频道给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必修一要点梳理大全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高三语文必修一要点梳理大全篇一】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 中华 ,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过秦论 序八州而朝

2、同列 ,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 赤县神州 。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参见 海内 条。指天下、全国。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 天下 。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

3、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 山东 之 山 ,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 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 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

4、: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 朔 ,泛指北方。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

5、事: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以后简称 辅 。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州】参见 郡 条。隆中对: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

6、以山北、水南为阴。 【高三语文必修一要点梳理大全篇二】 一、安 1、怎么,哪里。例:尔安敢轻吾射!又安敢毒邪?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2、安全,安定。例:谢庄遂安。可以为富安天下。 3、安逸。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安生,有 养 的意思。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5、哪里,什么。例:君谓计将安出?沛公安在? 6、安抚。例: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7、平静。例:始而惭焉,久而安焉。(安:这里是心安理得的意思)恬然自安。(安:这里指内心平静)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安:这里有心安理得的意思) 二、而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 然而 、 可是 、 却

7、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 着 、 地 等,或不译。例:朝而往,暮而归。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 如果 、 假使 。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4、表示并列,相当于 而且 、 又 、 和 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秦师轻而无礼。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 而且 、 并且 、 就 或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余闻而愈悲。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灭滑而还。 6、通 如

8、:好像,如同。例:军惊而坏都舍。 7、通 尔 ,你,你的。例:而翁归。若欲死而父。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三月而后成。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 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三、尔 1、同 耳 ,罢了。例:无他,但手熟尔。非死则徒尔。以头抢地尔。 2、你的,你们的。例:尔安敢轻吾射!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3、那。例: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从那时以来) 4、作助词。例:始尔未为久呼尔而与之子路率尔而对曰 5、如此

9、,这样。例:君尔妾亦然。作计乃尔立。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四、夫 1、丈夫。例: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2、成年男子。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作语助,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例:夫战,勇气也。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4、这,那。例: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5、作语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嗟夫!大阉之乱,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夫子 旧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例

10、:夫子积学,当 目知其所亡 以就懿德。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例:愿夫子辅吾志。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 同 子 ,旧指被役使的劳动者。例: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夫子:这里指挑夫) 论语中孔子弟子对孔子的尊称。例:夫子哂之。(夫子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敬称) 夫婿丈夫。例: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谢家辞夫婿。 夫人 官员之妻。例:公夫人甚爱女。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贵族之妻。例:公子姊为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 诸侯之妻。例: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五、盖 1、遮日挡雨的用具。例:日初出大如车盖,今已亭亭如盖矣。 2、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例:盖

11、音谬也。(盖:这里含 大概是由于 的意思)盖借寨墙为蔽也。盖以此得名也。 3、遮盖,掩盖。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枝枝相覆盖。 4、大概,大约。例: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盖五六百人也。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5、发语词。例: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6、胜过,超过。例:英才盖世。 7、通 盍 ,何。例:技盖至此乎?(盖:这里可译作 怎么 ) 8、通 盍 ,何不。例:盖亦反其本矣。(亦:这里是用以加强反问语气的助词) 六、故 1、原因,缘故。例:既克,公问其故。何故而至此? 2、本来,原来。例:两狼并驱如故。宋将军故自负。此物故非西产。 3、旧的。例

12、:温故而知新。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君安与项伯有故?(故:这里指旧交情)暮去朝去颜色故。(故:这里有衰老的意思)故国神游。(故国:旧地,这里指赤壁古战场)故垒西边。(故:这时有古老的意思) 4、特意。例:桓侯故使人问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今公子故过之。 5、所以,因此。例:故尝与过宋将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故治国无法则乱。故木受绳则直。 6、故意。例:广故数言欲亡。则再拜,故迟不起。 7、仍然。例: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8、事。例:乡园多故。(故:这里指事故,灾祸) 故乡家乡。例:送儿还故乡。 故人 老朋友。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

13、家。 指前夫。例外:知是故人来。 故事先例,前例。例: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故尔因此,所以。例: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 七、何 1、什么。例:子何而往?(何:凭什么。)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2、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其如土石何? 3、哪里。例:豫州今欲何至? 4、多么。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5、为什么。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怎么。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徐公何能及君也? 7、作语助词相当于 啊 。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8、何:通 呵 ,喝问。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盘问他是谁) 何如怎么样,怎样。例:吾欲之南海,何如?今日之事何如? 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 何尝并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