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木兰”的形象意义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11840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木兰”的形象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木兰”的形象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木兰”的形象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木兰”的形象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木兰”的形象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木兰”的形象意义李治平木兰诗中的“木兰”,经过作者精心描 绘塑造,在人们心中树立了 光辉的榜样,流传至今。在研读这篇文章时,应该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从作者 的实际出发,从整部作品看到形象的各个方面,不能只抓一点。我认为木兰诗可以分为两部分:从开 头到“壮士十年归”为前部 分,其余为后部分;前部分写木兰从军,后部分写木兰归乡;前部分写现实, 后部分写理想。前部分由四个情节组成。第一情节(由开头到“从此替爷征”),写木 兰决计代父从 军。这段写木兰的身份-家庭织女。写其从军的缘由“可汗大点兵”、“木兰无长兄”、“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文”,写其从军的目的一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写其从军时

2、的情感“唯闻女叹息”。从中可以看出,木兰从军是痛苦的、被迫的,是出于“孝”,才替父从军。教 师教学用书说:“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这恐怕是游离于题材 之外的想当然了。其实,这次“万里赴戎机”的战争是开媼拓土还是保家卫国, 诗中并未交代。“保家卫国”这一说法 是望文牛义地贴标签。木兰代父从军,这 是表层意蕴,其深层意蕴是反映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木兰之父,风烛残年 之人,却还是“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风道霜剑严相逼,这说明当时大 量的青壮年已死于可悲的战祸。木兰从军表现了兵役负担沉重的现实和社会的 苦难景象,加之决计从军时的“叹 息”,木文“反对战争”之旨,虽怨而不怒, 藏锋敛铐

3、,却“逸响旁通,伏采潜发”。第二情节(从“东市买骏马”,到“北 市买长鞭”),写木兰急切备械。此情节正面渲染了紧张浓烈的战争氛围,从 侧面控诉了战争的罪恶它 破坏了和平安宁的生活。第三情节(从“旦 辞爷娘去”到“但闻燕山铁骑鸣啾啾”),写木兰行军思亲。作者将温馨的家庭牛 活和冷酷 的从军牛活相对比,热爱和厌恶之情相对 照,木兰形象的意义在不言 中已露端倪。作者用反复咏叹,摇荡读者的性情,让读者体味,木兰为何有家 归不得?天下骨肉分离是谁的罪过?让读者在咏叹中辨味明旨。这使 木兰的形 象意义进一步强化。第四情节(从“万里赴戎机”到“壮士十年归”),写木兰 十 年征战。“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构成阴冷的意境。“将军百战死,壮 士十年归”,言战争之长、之酷烈、死亡之惨重。诗人把那如雨的啼声、如雷 的呐喊、如注的热血深蕴在冷 酷的意境和平静的叙述中。以上四情节组成木 兰诗的前部分,写木兰从军,流露出木 兰对战争的态度。后部分由“拒赏”和“还乡”两个情节组 成。第一情节(从“归来见天子”到“送儿还故乡”),写木兰还朝拒赏。它充分表 达了木兰 的理想不是追求高管厚禄,而是追求阖家团聚的和平安宁生活。这就是长期战乱中人民的最大幸福和最高理想。高尔基曾说:“政治家追求的 是权力,平民百姓追求的是 和平安宁的生活。”木兰诗表达的正是这一思想。 第二情节(从“爷娘闻女来”到“不知 木兰是女郎”),

5、写木兰归乡的喜悦。它把 木兰归家后与家人团聚喜不自禁的激情推向高潮。它淋漓尽致地抒写了木兰还 家的欣喜 之情,和家人欢聚一堂的温馨生活。后部分 写木兰理想还乡,渲染出木兰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求。艺术的情感性是艺术生命之所在。但我们在探讨木兰形象的意义时, 对木兰情感的研究极为不够。如木兰从军时的“叹息”,此 句以“不闻”映衬“唯闻”,以“机杼声”引岀“叹息声”。这是受长期战争蹂蹒的人们满腹 忧虑, 嗫嚅,欲言又止的生动写照,是木兰内心痛苦和愤懑的外化。木兰对战争的憎 恶之 情,由“叹息”微言点出。木兰行军中的思亲,以亲切温馨的“爷娘唤女 声”之平常家庭生 活和荒寂的夜景、战马的嘶鸣之冷酷的战场

6、生活相对比,在 这种反衬中,木兰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已在不言中。木兰还乡的欢欣,作 者泼墨 如云“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 床”,写对家中器物魂牵梦萦;“脱我战吋袍 对镜贴花黄”,写还我女儿装的急切,都 表现了木兰内心深处对和平安 宁生活的热烈渴求。我们应该从木兰的情感中去体味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木 兰诗把遭长期战乱 蹂蹒的人们的愿望反对战争,渴求和 平,融注在木 兰的形象里,从而使她光彩夺目,具有一定的典型价值。木兰诗为什么把家庭生活详写,征战生活略谈呢?原来作者不但 把木兰塑造成一个英雄,而口要表达战乱吋期人民的愿望。因此,木兰出征|寸 的“叹息”,繁忙的准备,征途中的思亲,冋乡的团聚,恢复I口装

7、的喜悦,要 不厌其繁地铺叙;而十年征战,只一笔带 过,惜墨如金。这样详而不繁琐,略 而不疏漏,剪裁得体,结构紧凑,就更能显示木兰形象的意义反对战争,渴求和平。木兰 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形象。“唧唧复唧 唧,木兰当户织”, 写其勤劳;“愿为市鞍马,从而替爷征”,写其孝道;“木兰不用尚书郎”,写其 不慕名利,她所具有的品德,都是劳动人民的美德。她的愿望反对战争,渴求和平,正是战乱时期人们的理想,这是作者倾心描绘,集中表现的。一个 人物的典型性,不是这个人物,而是这个人物的精神状态。木兰诗中的“木 兰”,寻常的家庭女子,女扮男装,十二年行军打仗,同伴竟“不知木兰是女 郎”;在“将军百战死”的情况下,她竟能活着冋来,还建功立业,官封尚书, 阖家团聚,在那地狱般的黑暗的年代,哪儿去 找呢?但却淋漓尽致地抒写了木 兰的愿望,代表了长期战乱中人们的理想,很有普遍 性,因为具有高度的概括 性和深刻的思想 性,木兰就成了千古传颂的典型人物。成功的艺术典型的概括 力是惊人的,是值得借鉴的。作者写了这个,同吋好像写出了一群,写出了一 种倾向,一股潮流,一个时代,一种精神,其至人类共有的情绪,心理意识。 中国历 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木兰诗中的“木兰”这一形象,同 吋也就写到了遭太多战乱磨难的人们的共同心声,木兰形象的意义在此,价值 也在此。作者单位:甘肃平凉草峰镇九龙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