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习题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81911030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争鸣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百家争鸣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百家争鸣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百家争鸣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百家争鸣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争鸣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争鸣习题(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节 百家争鸣一、单项选择题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思想核心是A、“仁” B、“仁政” C、“理学” D、“心学”2、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仁者,爱人”“无为而治”“兼爱”“克己复礼”提倡“仁政”A、 B、 B、 C、 D、3、下列关于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 B、 C、 D、4、“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下列对孔子“仁”的认识正确的是“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包含了民本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

2、仁”就是孔子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仁”完整地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A. B. C. D.5、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6、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A. B. C. D.7、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8、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已复礼”的实质是

3、A、人要有仁爱之心 B、维护落后的奴隶制度C、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D、主张“百家争鸣”9、孔子创办私学的作用是A、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B、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C、促进“百家争鸣”出现 D、五经成为教育传统课程11、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有矛盾的是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知之为知之12、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13、以下不是由孔子编订、写作的典籍有 A.论语 B.诗经 C.尚书 D.春秋14、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

4、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到和谐15、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A、“克已复礼” B、“民贵君轻”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德服人”16、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

5、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17、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1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应出自A.商君书 B.论语 C.孟子 D.庄子20、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A、否定了君主专制 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C、反映了重民思想 D、代表了人民的利益23、孟子被称为“亚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A、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B、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C、把孔子的

6、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D、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24、战国时,有一位哲学家说:“天不因人怕冷就取消了冬季,地不因人厌恶遥远就缩小了面积。”这位哲学家属于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25、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27、“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29、史记记载:“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以

7、上材料说明A.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B.孔子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C.孔子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 D.富商能操纵各诸侯国的行政大权30、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关系是相互依存; D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31、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法思想3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

8、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33、以下对庄子的评述,正确的是战国时儒家代表之一 提出“齐物”的观点其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A、 B、 C、 D、34、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说:“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该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A、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制 B、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C、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D、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35、“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道家 B、儒

9、家 C、墨家 D、法家36、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A、荀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老子37、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38、以下韩非子的主张,表述不准确的是A、以法为本 B、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C、性善论是其思想的哲学基础 D、国家大权集于君主39、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A.把法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C.法律是君王治理天下的工具 D.用法律来确立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41、法家思想在战国

10、时期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 B C D43、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没有反映地主阶级的利益 D.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44、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45、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小生产者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

11、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46、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其思想代表A、新兴地主利益 B、富商利益 C、奴隶主利益 D、平民利益48、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得人们拥护 B、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C、墨子主张选贤任能深得士人拥护 D、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扩大49、“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私学的兴盛 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社会的剧烈变革A、 B、 C、 D、5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经济的发展 B.私学大量兴起 C.战国七雄割据混战 D.社会制度的巨大变

12、革53、百家争鸣中各种学派实质上代表A.新兴封建势力的利益 B.统治阶级的利益C.不同阶级及不同阶层人的利益 D.知识分子的独立见解5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中国历史上一场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56、“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包括( )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 B、 C、 D、57、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59、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