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家“以法治国”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904277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法家“以法治国”思想及其现代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法家“以法治国”思想及其现代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法家“以法治国”思想及其现代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法家“以法治国”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法家“以法治国”思想及其现代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法家“以法治国”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段平2015级政治一班201502020127摘要:法家“以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虽然与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时间上相距两千 年Z遥远,但以史为镜,其历史经验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在政治变革实践中的重耍借鉴。关键词:法家思想;以法治国;现代意义法家以推行法治而有名。在法家发展史上,管子最早提出“以法治国”的口号,商鞅则 在实践中极力推行以法治国,韩非了最后对Z作了理论上的总结。法家的法治思想对中国的 政治、法律方面产牛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现如今新旧休制、新旧观念更替的中国也有重要的 借鉴意义。一、法家“以法治国” Z内容(一)公平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关键在于公平。法

2、家反对孔子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的说法,坚持同样的法适用于所有的人,不分高低贵贱。商鞅的“壹刑”就明显地体现了这 一点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 罪死不赦守法守职Z吏冇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根据“壹刑”,所冇的人 犯同一种罪都要接受同样的处罚,不因身份不同而有异。对于执法人员,尤其不能例外,执 法者犯法,最难容忍。韩非子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法不阿贵,绝不挠曲。法Z所加,智者列能辞,勇者 弗敢争。刑过不避人臣,赏善不遗匹夫。”法律绝不屈从、偏袒尊贵者,正如作为量肓之具 的细不能缠Illi的东西一样,对过错的刑法,不能避开大臣

3、;对善行的奖赏,不能避开匹夫。(二)重刑重刑论,是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商鞅是重刑论的奠基者,他的重刑 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重罚而轻赏,罚先而赏后,罚多而赏少;另一方面是轻罪 重罚。关于前者,商鞅指出:“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 不死上王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在他看來,赏罚各占百分之五 十的国家必定是弱国,赏占百分Z三十而罚占百分Z七十的国家必定是强国,做得最好的国 家是赏占百分之十而罚占百分之九十。关于重刑说的第二方面,商鞅指出:“故行刑重其轻 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故重轻,则刑去而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

4、 事生,国削。”商鞅认为,在执行刑罚吋,如果加重刑于轻罪,那么轻罪就不致产生,重罪 也无从出现。他强调轻罪璽罚对人们的威吓作用,这种作用使人们连轻罪都不敢犯,至于重 罪就更不用说了。这就是所谓的“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 “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 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韩非子继承了商鞅的重刑论,他持重刑论的依据与商鞅相同:轻罪重罚,则可以使那些 有犯罪念头的人具有害怕心理而不敢犯罪。与商鞅有所不同的是,韩非了明确指岀,重刑不 “伤民”不“罪人”,重刑不是为了为难良民百姓,而是为了止奸。(三)性恶性恶论是法家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在法家看來,趋利避害是古往今來人人固有的本性, 这种本性

5、是不可改变的。管子认为:“夫凡人Z性,见利能勿扰,见害莫能勿避故利Z 所在,虽千仞万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商映同样认为,人的木性是好利 的,人性好利主要表现为人的牛存欲望和牛存需要。“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而 索乐,辱则求荣,此民Z情也。”由于人有这种生存需要,因此,没一个人在利弊Z间都要 趋利避害。“民Z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商鞅认为人的木性与生俱來,人的 一牛就是逐名逐利的一牛,人的所有行为都受制于好利的本性。韩非子的人性论继承了商鞅的人性好利的观点。他认为,人的好利主耍根源于人们的生 存需要。每个人都冇利欲Z心,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好利的本性支配,即使是

6、父了、君臣Z间, 也是计利而行的。“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重爵禄与臣市。君臣之间,非父子之亲也,计数 Z所出也。”他述认为儒家所说的君臣Z间以忠信仁义相待是不町靠的。二、法家“以法治国”之简析法家“以法治国”思想小的公平精神体现在它希望给不同等级、不同背景的人以公平的 对待:同功同赏,同罪同罚。这种公平精神为西方政治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着相似Z处, 是对同时代儒家学说中注重等级、重视人治思想的反驳。法家不主张平均主义,他们对公平 的追求并不意味看对公平主义的追求。平均主义向往结果的平等,而法家的法治则向往机会 的平等。但是,法家所主张的公平仍是在君主专制制度基础上的,皇帝的权力远远人于法律 的效

7、力,法律的制定在木质上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这个“平等”并不属于真正意 义上的平等。法家把重刑论作为其“以法治国”学说的重要内容,但是,其重刑思想实际上已经偏离 了法治的正轨。秦朝在大一统后,攻守形势发牛了重大变化,而继承者继续对法家重刑思想 不断继承和发挥,使得刑法已经成为赤裸裸的眾力,最终官逼民反,导致秦朝的灭亡。严明 的法治,既不要求轻刑,也不要求重刑,而要求“当刑”。对于犯罪行为恰如其分的处罚, 才符合罚的人公无私的木性。如果一味重刑,必然会导致韩非子所坚决反对的“释法术而任 心意”。既然刑越重越好,判刑者便不是根据客观、公平的法,而是根据主观、偏私的心意 作出判断。性恶论最早由

8、苟了提出并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以韩非了为代表的法 家则将人性恶的主张发挥的更加鲜明彻底,治恶手段也从礼治发展成为用刑。法家思想小的 性恶论与西方性恶论存在很大差别,最突出的便是性恶的主体的不同。法家学者认为性恶的 主体以普通的黎明百姓为主,而西方的“原罪说”引出的性恶论是対人性的普遍不信任。山 此可见,法家“以法治国”思想仍然存在很人的局限性,无法做到所有人的平等,实质上是 统治者统治国家、稳固政权的工具。三、法家“以法治国”之现代意义法家“以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虽然为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吋I可上相距两千年Z遥 远,但以史为镜,其历史经验仍然口J以作为我们在政治变革实践中的重

9、要借鉴。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现代意义首先在于:推动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 现。公平正义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 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公平正义是人类的其 同政治价值和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中共I八届三中全 会将公平正义当作全血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中全会乂对建设法治国家和依法治国 作出全而部署。这清楚地表明,实现公平疋义的重要性,法家“以法治国”所追求的“同功 同赏,同罪同罚”与此是相通的。其次在于:促进当前中国“重重轻轻” “宽严相济”的刑法体系的完善。储魏植教

10、授从 罪与刑在哲学上是对立统一关系的角度论述了刑罚的严厉程度与遏制犯罪之间的逻辑关系, 即“罪与刑双方互相斗争,但乂相互以对方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双方斗争的结果是有时候刑 遏制罪,有时候又是罪与刑相抗衡。”法家重刑主义的失败,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单纯采用 重刑是不能达到减少更不用说消除犯罪的目的,反而会导致弊端丛生。只有从人民的利益出 发,真正为人民的利益考虑的刑事政策才具有住命力。单纯重刑化的选择也与当今小国和谐 社会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经济的和谐发展、政治民主的稳步推进、重视 人的价值、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更包含社会公正、安定秩序等棊木的冃标追求。而重刑思 想则破坏了这种和谐秩

11、序的构建,具至使刑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最基本的功能即遏制犯罪、 保障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的功能都无法发挥,人们看到的仅仅是无界r暴力的刑罚。单纯重 刑化的失败为我国刑法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最后在于:有利于我国依法治国这一基本国策的全面推进。因为人性本恶、人性好利, 要采取赏罚的政策,而赏罚要依法进行,这是法家的基本主张。依法治国是任何一个现代国 家治理的基木国策,徳治只是法治的补充和附属。依法治国包含着对人实行货罚的前提,而 依法则是赏罚的一个标准和治国的保证。因为人好利恶害,所以用赏罚,赏罚需要法律,这 是法家的逻辑。法律是标准和准则,现代国家治理虽然少去了对赏罚的解读,但用法律作

12、为 治理国家的标准和准则,是冇历史共同性的,或许这就是法治的普适性价值。但与专制社会 不同,现代的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和前捉的,它是民主制度的保障和体现,维系的手段是强 制和自觉的有效结合,目的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意志和利益。四、结语目前,我国止处在政治体制利经济体制的变革吋期,原来单纯靠行政手段调节社会生活 各个领域的方法已经不适用,需要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作为主要的调节手段。因此,国家提出 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人加快了制法的步伐,制定出了一大批既符 合中国国情乂具有国际适用性的法律法规。法家“以法治国” “以法为本”的主张得到现实 的实践。在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价值观、道徳观念碰撞的今天,重提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非常有必要。虽然我们处在不同的时代,但同属新旧观念、新旧体制更替之时,我们也必须 把“法”放在首要位置,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我们的国家更具竞争力,保证国内的现 代化建设稳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