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标》中寻找激发学习兴趣的理念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880909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课标》中寻找激发学习兴趣的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课标》中寻找激发学习兴趣的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课标》中寻找激发学习兴趣的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课标》中寻找激发学习兴趣的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课标》中寻找激发学习兴趣的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课标》中寻找激发学习兴趣的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课标》中寻找激发学习兴趣的理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课标中寻找激发学习兴趣的理念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振兴教育作为应对世界形势发展的 基本国策,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 进一步全面认识、正确理解和深入研究现代学校美术教育提 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着重讨论在美术课堂中如何参详 课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美术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与贯穿课标的新理 念(1) 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 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 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 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使他们全面 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 体,以人为本”,目

2、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接受 美术教育,使其审美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形成基本的 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美术教育正是通过充满感情的艺术形 象,从感性上打动学生,感之以美,动之以情,然后晓之以理,达 到陶冶情操,使身心得到协调健康发展。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 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意境,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和 鉴赏能力。在欣赏油画作品蒙娜丽莎时,伴着优美轻柔的 音乐,面对画面里年轻美丽的少妇神秘、优雅、甜美的微笑, 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目睹整幅画散发出的艺术魅力不禁 让人浮想连翩,此时教师以简短的提示语予以点拔,使学生对 美的体验很快得到升华,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逐步形成健全 的审美

3、心理结构的基础,提高其对美的感知力、表现力、鉴赏 力、创造力。有了丰富的审美经验,学生的趣味也随之变得高 雅起来。教师在选择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时,应有意 识的渗透审美教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 性、普遍性、适应性和审美体验,通过教学审美活动情感投入 的体验和美术创作的非功利目的性,以及对社会真善美和伪 恶丑的识辨与表现,净化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培养高尚情操,提 高其思想与精神境界。2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持久的学 习美术兴趣。课标指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 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 情感态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各

4、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实物、参观、访问、旅游、故事、 游戏、音乐等方式组织教学,开展美术活动,或者调整教学结 构,改变教学形式,及时采取各种形式的评价和鼓励,紧扣学生 需要知、能、美感与运用的需要而产生兴趣,引导 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生动活泼地教学。另 外,“应将美术课程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 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 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美术教学应引导学生将每课所学知识与 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运用美术知识解决生活学习的问题 中,深刻领悟美术的价值与作用,由此对美术学习产生一种持 久的推动力。如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时

5、,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服 装的色彩搭配,居室的色调布置,水果拼盘、插花及礼品包装 的色彩搭配,头饰、胸针与衣服色彩协调的最佳选择等;学习 标志设计,要使学生明确生活、学习中处处有标志图像运用; 学习立体纸工设计,制作各种建筑模型和生活用品,要引发其 领悟立体造型的结构和原理;学习剪纸,要让学生明白剪纸在 民俗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这种对学习目的或结果感到需要 而产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美术学习与生存、生活质量和 发展联系起来,对美术独特价值的领悟自然深刻得多,对学习 美术自然产生持久的兴趣。3通过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教学,让学生在广泛的 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课标提出:“美术学习决不仅仅是一 种单

6、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 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 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 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明确指出了美术作为人类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不是单纯的传授 美术技能技巧的美术专业教育,它具有人文学科的性质,其目 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文化品格。这 就要求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美术文化的渗透与传递, 通过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教学,直接或间接地为学生提供美 术文化情境,坚持在课堂上贯穿开放型的美术文化的传递与

7、交流,让学生在 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始终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美术文化的熏 陶和感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注重学生个 性发展,使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从原有单一模式转到全方位 的、多元化的、开放型的、以文化渗透为主的新模式的轨道 上来。如在教学中注重美术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根据内容 需要改变学习场地和学习方式,利用当地环境资源举办美术 参观、考察与写生活动,进行渗透美术文化内涵的教育,使学 生在美术活动中广泛体验美术文化的美感,激发其积极参与、 主动探索、大胆创新的热情,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 发展。4积极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在自主学习 和合作交流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

8、题的能力。美术贵在创 新,创造是美术的生命。将想象变为艺术现实是创造;将心象 经过绘画和制作得以呈现是创造;将客观现实对象转化为艺 术形象的写生,并使之形式获得完美,也是创造。只要是艺术 表现,都是对生活能动的反应,凡是经过学生的艺术创造的产 物都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所以美术最忌模式先行,其创造的 情意性与心象自由表达性,为打破固有模式的桎梏和创新提 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例如教师在工艺设计与手工制作教 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尝试新材料的运用,通过学生眼、脑、 手协调合作,在自主与合作学习中不断完成具有新款创意的 作品,其制作过程就是想象创意的过程,也是智力发展的过 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创意造型

9、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自 觉地想方设法去解决它,如提示学生寻找更为合适的其他材 与工艺造型,让作品更具魅力,更具个性特色,使学生逐渐养成 探究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培养其创造性地解决 问题的能力。5开展多维性与多级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课 标指出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 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在具体 教学过程中,主要评价方式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美术活动 表现的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 同时,教师还应采用问卷形式,或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 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使其 在原有水平

10、上发展;要搞好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则要求 教师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个人、小组或团体在美术学习中 的客观行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 是目前常用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四点:(1)保护个 性,发展个性。美术作业既有创意,又有性格、情感的驱动,故 显示出明显的个性性特点;而性格粗犷的学生作业具有无拘 无束,漫不经心,动感很强的特点。这都属于艺术表现个性,不 能划一要求,只能保护,教师不要凭自己的喜好来评价学生,避 免伤害其创造积极性。(2)评出自信,评出志趣。由学生依据一 定的理由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把理由说出来。这样既尊重 了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审美偏爱,又可启发学

11、生的思考,加深理 解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愉 快,产生继续努力学习的想法和决心。(3)鼓励进步,充满关爱。 评价时要特别留意表现能力稍差的学生在作业中的点滴进 步,并及时予以肯定,要用充满关爱的语言鼓励其奋进,给予其 学习的动力,激发其持久的学习兴趣。(4)评价成绩,形式多样。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评价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效果,不宜用分 数表达。教师可以依据学生不同能力、掌握知识的水平和程 度,在对比其原有基础上打出等级,要善于抓住闪光点,写一些 建议性的评语,鼓励其加倍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 能力。总之,新课标着眼于人的培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 求,为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以课堂教学为主 阵地,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行列中,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与方 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和发 挥才智,培养其综合能力的开放、自主、合作、多元化的学习 环境,使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