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本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实施方案3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1880838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校为本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实施方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校为本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实施方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校为本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实施方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以校为本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实施方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以校为本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实施方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校为本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实施方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校为本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实施方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校为本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依据和意义。1、论题提出的背景商洛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杨峪河初中是一所地 理位置比较特殊的学校。“普九”以来,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了相应的完 善,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还比较传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风 气还相对较差,一些应有的设施,设备还得不到充分地利用,为了进一步 巩固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创造性的开发我校现有的专业性人力资源,探索性地把握学生跟随时代的 脉博,力争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山区教育探求新的发展途径,现 依据商州区基础教育课题研究指南特提出

2、此论题。2、论题提出的思想依据: 理论依据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上级有关法规政策为指向,以省内外,国 内外有关实验成果为依着点。主要结合下列理论为依据:A创造性学习的理论B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C教学模式理论D思维科学理论 、实践依据:结合我校过去的一些研究成果,如2001年一2003年的“创新性语文学 法与教法指导”、“数学学法与教法指导”和04年度数学教研组所研究的 “校本教研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的研究成果 及经验,以及近年来我校校本教研方面所取得的点滴成绩作为本课题的实践依托点。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3、。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形像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开发学生勇于表达,控制自我,富有独创,打破固定思维方式,活 用既存价值观念的潜力。 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寻求最佳途径。 让校本教研“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进教研”。 、通过实验活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改进他们传统的教学行 为。 寻求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现从教学思想到教学实践的根 本转变。以校为本,充分开发自我潜能和资源。 为巩固课改成果搭建平台。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寻求以校为本的创新性学法和教法的良好途径,确立创新教育思想, 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教育平台。深化教学改革,探索 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教育新思路,扭转学风、教风,初

4、步形成校本和人本相 结合的新型教育理念。实现三转变:即学生观的转变,教师观的转变,教 学观的转变,为配合新课改的实施提供有效方法和手段,形成具有我校特 色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思想观念的转变。 个人素质的提高。 教学模式的突破。2、校本制度下的新课改 新教材、新教法、新学法。 学校现有条件下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3校本教研中第二课堂如何开展。四、研究方法形式及实施步骤:1、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查找,学习,分析有关心理学,社会学及创新教育的有关论文,论著,较为系统地了解有关规律,寻求科学理论对实验的指导。问卷调查法。在实验前或者实验中及一个阶段

5、实验后,组织对实验对象进行综合或单项测试,借此了解实验对象各项索质参数的进展情况。 自然实验法。即学生处于自然状态,抽取部分班级为重点实验班,把初步构建的实验体系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充实,完善,使假设最终得 到证实,取得预期的成果。2、课题研究的形式 常规教研(学科问题的研究) 非常规教研(课改中的教研)采取专业引领,连环跟进的方式,通过教学观摩、教师论坛、学术沙 龙、课后小议、教学扎记、案例研讨、个人反思、群体学习等手段。让校 本教研“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进教研” O另外还可以采取叙事研究方 式(即对教育事件的叙述)。3、实施步骤。通过三个阶段,大概两年半时间来完成本课题研究。 模索阶段(

6、2010、9-201K 9) o主要是理论的搜集形成。通过收 集,订阅查找有关资料,骨干教师及相关领导外出培训学习,先导讲座等 形式进行理论升学。 实施阶段(2011、9 2012、9),通过所掌握的理论边探索,边实 施,进行实践的检验。 结论的形成(2012、9 2013、9)、通过理论的升华和实践的检验, 形成一套完整的校本教研理论,最后写出论文或可行性报告。五、以校为本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研究”的子课题预案。(6组,7课题)1、语文组,负责人:秦亚锋。实验员:杨小锋课题是:运用发散思维去理解语文的内涵。2、数学组,负责人:崔保常。实验员:杨亚萍课题是: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灵活地

7、运用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 新意识。3、英语组,负责人:刘彩莉。实验员:刘彩莉课题是:提倡全英语教学,开发学生第二语言思维。4、政治组,负责人:鱼小妮。实验员:薛小索课题是:启发式教学在新课改中的应用。5、史地组,负责人:任永贵 地理课堂上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实验员:任永贵 改革历史课堂固有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实验员,刘亚荣6、理化生组,负责人:全书山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实验员:全书山(物理)六、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的设立K领导小组:组长:李向健(校长)成员:王相民(副校长) 李再民(教导主任)王 涛(教导副主任)2、课题负责人:刘彩莉(英语教研组长) 全书山(理化生教研组长) 崔保常(数学教研组长) 鱼小妮(政治教研组长) 秦亚锋(语文教研组长) 任永贵(史地教研组长)3、实验员:杨小锋杨亚萍刘彩莉薛小素刘亚荣 任永贵 全书山等7人(骨干教师)七、保障措施1、时间安排:每周二下午教研活动吋间及一切可利用时间。2、经费投入:每期拿出教学经费的20%用于教学研究。3、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电教网络建设,充分采集新资料,新信息, 定期请外校教学能手和教育专家来我校讲学,并进行校际交流及外出培训 等。4、激励措施:将教研教改作为重头戏,纳入年终和平时考核,学期末对教师摸底评 价,奖优树模,以点带面。商州区杨峪河初中2010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