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沿革:核心素养的视角—以“信息素养”为例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3KB
约10页
文档ID:28187722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沿革:核心素养的视角—以“信息素养”为例_第1页
1/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沿革:核心素养的视角——以“信息素养”为例作者:周达/王婷/杜宵丰作者简介:周达(1991-),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 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数学教 育、教育评价;王婷(1986-),女,山东荊泽人,北京师 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研究 方向为教育学、教育评价;杜宵丰(1989-),河南安阳人,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 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数学学科素养测评与改进提升(北 京 100875)・原文出处:《教育导刊》(广州)2018年第20185 ±期 第53-57页内容提要:通过对官方文件进行特征词提取和带入的方法,研究我国 基础教冇阶段核心素养中的信息素养与数学课程标准及大 纲的契合度,以期为未来深入整合信息素养与课程内容提 供借鉴与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数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虽然体 现了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但是涉及的深度不够;信息技 术作为教冇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与数学课程的契合度较低;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整合其他核心素养的同时,信息素养与 课程整合的程度受到影响.期刊名称:《初中数学教与学》复印期号:2018年08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素养/数学大纲/数学课程标准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 新中心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项目“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诊 断与反馈”(编号:105001).一、问题提出进入21世纪,开始了技术和媒体驱动的时代.大量的信息涌进,科学技术的快 速变革,21世纪的公民应该具备与信息、技术和媒体相关的批判性思考的技能[1]. 在信息技术时代,人们需要具备获取、评价和组织信息的新技能•此外,人们还应该 具备对信息进行整合并将其转化为新知识的能力,或者将其作为我们思考问题的一 种辅助方法[2].在信息技术时代,人们需要更加自信和批判性地使用信息进行工作、 休闲和交流,其中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可以使用电脑检索、评 价、储存、整合、呈现和交换信息并且能够通过网络一同协同工作⑶.因此,随之而 来的信息素养的研究便显得十分重要•信息素养已经被世界各大国际组织定义为21 世纪促进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在我国,2016年6月3日,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 )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共同发布了《面向未来:21世纪核 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硏究报告,并且将信息素养界定为新兴领域素养来进行硏 究[4].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其中信息意识作 为学生自主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也使得信息素养的内容得以体现[5].信息素养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人才培养的主 要方式是教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学校,所以学校教育对于人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信息素养也是如此,学校教育应该对信息素养给予一定的关注.美国21世纪核心技 能指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备的技能应该与标准(Standard )、评价(Assessment)、课程(Curriculum )、教学(Instruction )、职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和学习环境(Learning Environments )相关,并 将其清晰地整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各个学科的《州共同核标准》(简称 CCSS )则是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其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 ,CCSS明确指出,更高阶的思维技能是学生获得事业成功和进入大学的方式 之一.第二,CCSS已经在基本能力上建立了一个广泛的共识,比如批判性思考、推 理、交流与合作”作为学生进入大学和事业成功的基础第三,英语和数学的CCSS 文件将渗透批判性思考、推理、交流和媒介、信息与技术素养作为关键的输岀能力 [6].从中可以发现,美国将CCSS作为载体,将与人发展相关的核心素养作为核心, 并将核心素养渗透到CCSS当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作为人发展的核心素养 之一,同样也作为重要输出能力的信息素养也不例外•比如,在数学的CCSS中会涉 及数学内容标准(Math Content Standard ),基于内容标准希望学生达到相应的 数学实践(Mathematic Practice )或者数学能力.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就会渗透 学生获取、整合、评价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开始培养 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技能[7].因此,可以看出数学的 CCSS在促进信息素养的培养上,也在发挥著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信息素养的概念趋于完善,同时也成为学者硏究的焦点.与 此同时,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在1986年也初步形成了《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1986版小学大纲")和《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初级中学部分)(以下简称T986版初中大纲"),随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历经三次主要的 变革,形成了 1992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T992版小学大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1992版初中大纲")、2001版的《全日制义务教 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2001版课程标准")和2011版的《义 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程标准”).基于此背景,本研究提出如下的硏究问题:四个时期的数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是否渗透了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渗透的内容多少是否发生了变化?基本的变化趋 势如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为我们如何将信息素养有效整合到课程标准中提 供借鉴和参考.二、研究方法(-)硏究对象硏究涉及我国1986版小学和初中大纲,1992版小学和初中大纲,2001版课 程标准和2011版课程标准,共四个不同时期的课程文件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还涉 及几个国际组织与国家公布的一些官方文件,分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OECD国家21世纪学习者的技能和能力》、欧盟发布的《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欧洲框架》以及美国发布的《21世纪技能框架与州共同核心标准的整合指南》.(二)分析方法硏究参照以往相关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通过对文本进行特征词提取和带 入的词频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8],同时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硏究结果进 行呈现,分别回答相应的研究问题.(三)研究过程研究过程共分为如下几个步骤:步骤1:对国际上公布的官方文件中体现信息素养内涵的特征词进行提取•邀请 共计4名教育学类硕士和博士生,分别对上述涉及的三个官方文件进行仔细阅读, 并对体现信息素养特征词的词汇进行提取,然后取岀公共部分,同时对涉及的有争 议的特征词逬行共同讨论,最后形成如表1所示的特征词的信息统计表.在得到上述 统计表后,参与者又将上述含义相近、层级相当的特征词进行合并,最终得到在该 研究中所使用的信息素养特征词,共包含5个特征词,分别为〃信息获取、信息分 析、信息应用、信息解释、信息技术".步骤2 :计算出1986版小学和初中大纲、1992版小学和初中大纲、2001版 课程标准和2011版课程标准中共计有多少文字.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1986版 《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在内容安排上,分为五年制的课程内容安扫轿口六年制的课 程内容安排两个部分,为了统一标准,在该研究中计分为初级中学和高中两个部分, 为了统一标准,在该研究中计算字数时,仅计算六年制的课程内容部分第二,1986 版《全日制中学数学大纲》中的内容安排,计算初级中学部分.第三,考虑到2001 版和2011版课程标准,既含有小学又含有初级中学部分,所以为了统一,在最终 的研究结果部分将1986版小学和初中课程大纲合并作为1986版的数学课程大纲, 将1992版小学和中学课程大纲合并为1992版的数学课程大纲.具体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步骤3 :将三个官方文件中涉及的所有信息素养特征词分别带入到大纲或课程 标准中”梳理信息素养的特征词在大纲和课程标准中的体现情况.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邀请上述参与信息素养特征词提取的一位数学教育方向博士和一位教育 学博士,分别独立通读大纲和课程标准,并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句意分析.第二,对体 现信息素养特征词含义的句子,逬行分类编码.如果一个句子能够体现多个信息素养 特征词,则分别进行编码•第三,将两位参与者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如果出现不一 致的情况,两位参与者需要相互商讨,并确定商议结果;如果还存在争议则再邀请 参与上述信息素养特征词提取的一位教育学方向的博士生参与讨论,并确定最终结 果.三、研究结果(-)信息素养特征词在数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的原始词频统计结果把官方文件中提取出的信息素养特征词,带入到数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进行词 频统计分析,经修正后得到原始频数分布图,如图1所示.根据图1 ,可以发现,信息素养的特征词在数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有所渗透, 但是渗透的内容少且差异大•具体来说,在2011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虽 然信息分析能力岀现的次数最多,但是也只有256次(总字数为58687 ),信息素 养在课程文件中渗透的内容较少•此外,在1986版义务教育数学大纲中,信息解释 能力出现的次数最少,只出现1次(总字数为21119 ),可以看出信息素养特征词 在课程文件中的差异较大•相比较而言,课程文件对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应用 能力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但是对信息解释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注度稍显薄 弱•还可以发现,从1986年到2011年,四类课程文件中体现信息素养特征词的原 始频数基本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每一类课程文件的总字数不同,因此还 需要进一步分析其相对频数的分布状况,进一步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二)信息素养特征词在数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的相对频数统计结果为了获得信息素养的特征词在数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岀现的相对频数①,对数 据进一步分析,具体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2 ,可以发现信息素养特征词在数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每5000字出现的 频率有所差异.在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和信息解释四个方面,均呈现岀先 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主要拐点出现在2001年的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出现先降 后升的趋势.此外,信息技术在2001年与2011年的课程标准中出现的频率差异不 大.总的来说,2001年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每5000字出现信息素养特征词的频数最多, 其次是1992版的数学大纲,然后是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最后是1986版的数 学大纲.为了能够从总体上了解信息素养在数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的变化,本硏究将体 现信息素养的特征词在数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出现的原始频数和相对频数分别进行 相加/最后得到如表3的结果.(-)信息素养在数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渗透的深度不足根据图1和图2,可以发现信息素养的特征词无论是原始频数还是相对频数, 在数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渗透的深度均不足•尽管信息分析能力渗透的深度最高,但 是由于课程文件的总字数偏多,所以相对内容渗透仍旧不足•这一研究结果与美国的 研究成果有所差异•在美国州共同数学核心标准中”对于信息素养中各个内容的关注 度均相对较高.通过对《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K-8年级数学教材出版指南》(以下简 称《指南》)进行检索发现,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组织信息、评价信息、媒 体技术等相关特征词均有所涉及且频次相对较高[9].它更加注重通过州共同数学课程 核心标准渗透信息素养的内容•另外,美国的《K-8指南》不仅强调媒体技术的使用, 更加强调获取、使用、组织和评价信息的过程[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整合信息获取、 信息分析、信息应用等方面内容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信息解释能 力与课程的整合,进而使得信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