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抗日新闻传播论文范文-浅析中国抗战音乐在东南亚的传播下载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0KB
约9页
文档ID:281787920
抗日新闻传播论文范文-浅析中国抗战音乐在东南亚的传播下载_第1页
1/9

抗日新闻传播论文范文:浅析中国抗战音乐在东南亚的传播word版下载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中国抗战音乐在东南亚的传播的优秀论文范 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抗日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 文片段:在这一时期,东南亚各国的华侨也组织了很多群众性的爱 国抗日音乐社、宣传队、合唱团、歌咏队和戏剧社进行抗日音乐的宣 传1937年,马来西亚文律坡市的教室组织了宣传抗日的歌咏队, 大唱救亡歌曲,还邀请武汉合唱团来此演岀华侨乐育学校组织起了 较大的文律合唱团和群众的歌咏队怡宝的华侨青年先后组织起了抗 口剧团诗巫市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 运动,与祖国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也掀起了 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戏剧、歌咏运动中国抗日音乐特别是抗日歌曲 通过合唱团、歌舞团、歌舞剧团、抗日电影及音乐家在东南亚的工作 等各种媒介和途径迅速地传遍了东南亚各地一、合唱团的抗日宣传活动首先,合唱团是宣传抗日歌曲的一支最为重要的队伍这一时 期,在东南亚活动着多个从事抗口歌咏活动的合唱团其中最著名的 是武汉合唱团1938年9月,由夏之秋任团长兼指挥的武汉合唱团 一行28人应南洋华侨筹赈总会聘请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演出。

1938年12月中旬到达新加坡,12月18日晚在“星华各侨团学校” 组织的欢迎会上首次亮相就引起轰动,12月22 口正式在新加坡的长 必都戏院会演,一连八晚场场满座在市民的要求下,合唱团又加演 了八场此后,合唱团在新加坡“大世界”、“新世界”、“快乐世 界”三大游乐场所轮流演出1938年5月,该团开始到马来西亚各 地巡回演出武汉合唱团在新加坡、马來西亚各地共演出一年多,所 到之处,备受欢迎他们的演出以歌咏为主,节目有《八百壮士》、《旗止飘飘》、《长城谣》、《募寒衣》、《流亡三部曲》,还有一些戏剧 如由话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改编的《逃难到XX》(注:演到什么 地方就说那个地方的名字)、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等,其中的插曲《新编“九一八”小调》、《打桩歌》、《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 歌》等,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无论演到哪里,合唱团还总是带着自 己印制的歌片分给观众,演出结束后,夏之秋便指挥全体观众和合唱 团一起高唱抗口歌曲这些抗日歌曲和武汉合唱团的演出强烈震撼了 东南亚华侨社会,该团在480天内获得了华侨捐款1150万元,全部 支援了抗战和救灾,为国内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吋对新、 马两国的戏剧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推动了当地音乐歌咏运 动的蓬勃发展。

该团团员郑子秋、李豪等人在演出结束后还继续留在 当地从事音乐活动,为当地的戏剧音乐发展做出了贡献①当时,在东南亚较有影响的另一个合唱团是铜锣合唱团该团 的前身是1937年底新、马两国华侨组织的新加坡华侨抗日流动宣传 队后来在武汉合唱团东南亚演出的带动下,于1939年2月由我国 音乐家任光组织成立,并为其取名“铜锣”,意在“让歌声像铜锣一 样宏亮、一样有号召力,把民众召唤起来,抵抗日寇的侵略,掀起抗 日救亡运动”②该团宗旨是广泛地传播抗日歌曲,争取广大群众, 其成员大都为学生及各阶层的爱国青年铜锣合唱团自成立起每星期 一、三、五固定进行练唱,并不断得到祖国赴新音乐家的指导和帮助 其演唱的歌曲都是由任光提供的,有《延安颂》、《黄水谣》、《救亡进 行曲》、《太行山上》等等他们不仅在学校、工厂演出,还在广播电 台录音播唱,并在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唱片,其中有《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松花江上》、《流亡三部曲》、《长城谣》、《大刀进 行曲》、《中华民族不会亡》、《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打回东北去》、《救国军歌》、《打回老家去》、《孤岛天堂》、《保卫中华》等歌曲特 别是女高音李真演唱的《松花江上》使不少侨胞热泪盈眶。

抗日的歌 声传遍了东南亚各地,铜锣合唱团的声誉一时震撼了狮城合唱团也 得到了扩大,青年工人、店员的纷纷加入使铜锣合唱团进入了鼎盛时 期铜锣合唱团和许多进步社团的宣传活动起到了鼓动人民和使群众 日益觉悟的作用但不久,英国殖民者开始压制进步团体,逮捕和驱 逐抗日爱国人士1940年,任光被勒令出境,合唱团活动陷入低潮, 1941年英国殖民者解散了 “铜锣合唱团”直至1941年12月8日, 口本进攻马来西亚,英国殖民者接受“马共”的合作抗口倡议,“铜 锣”才又响了起来合唱团的抗日歌声通过新加坡广播电台又传遍了 新、马各地,直至新加坡失陷活动方才停止团员中有…部分同志参 加了马来西亚人民抗口军,抗口的歌声也随之传遍整个抗口军,并坚 持到最后的胜利③可以说,中国抗日歌曲的传播不仅声援了中国国 内的抗日战争,也为东南亚各国抗日战争鼓舞了士气,做出了贡献二、抗日救亡戏剧运动和抗日电影中的抗战音乐1937年以后,新、马戏剧界迅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救亡戏剧 运动”其宗旨是:以话剧为主体,推进其他一切戏剧形式因此, 各种抗日街头剧、话报剧、歌剧、音乐话剧、歌舞剧及其中的抗口歌 曲得以广泛传播在这一吋期,有几个较为活跃的剧团表现突出,对抗日戏剧、 音乐和歌曲的宣传起了较大的作用。

1938年10月,周恩来批准成立 T “中国救亡剧团”前往东南亚进行抗战宣传活动1939年10月, 在陈嘉庚的支持下该团前往新加坡演出,1940年6月6 口在新加坡 改名为“新中国剧团”该团在新、马等地演出历时一年多,先后到 过马六甲、槟城、森美兰、雪兰峨、彭亨、柔佛等地共演出七百多场 他们演出的节目有《放下你的鞭子》、《塞上风光》、歌剧《保卫芦沟 桥》、《八百壮士》等新、马各地还有不少本地演出团体,如马华巡 回剧团,足迹遍及全马西海岸各地,到过81个地方,演出145场, 仅《放下你的鞭子》就演了一百多场,还演出了《冋春之曲》等话剧 1938年成立的加影前卫剧社(加影是吉隆城附近的城镇)、1937年马 六甲成立的南岛话剧团、马来西亚槟榔的今日剧社、1938年槟城成 立的以演戏与歌咏为武器宣传抗日救亡的晨钟剧团以及1937年由爱 华音乐社改组扩充的爱华音乐剧社,也都上演了大量的抗口歌剧、音 乐话剧其中有歌剧《南归》、《为谁牺牲》、《文化琴的母音断了》、 《花溅泪》等一些话剧的插曲如《告别南洋》、《慰劳歌》、《梅娘曲》、 《春回来了》(《回春之曲》插曲)都得以广泛流传此外,加影前卫 剧社还组织了流动歌剧团进行歌咏宣传。

该团是新、马坚持抗日戏剧 活动最长的一个社团南岛话剧团独具匠心地进行歌表演,将《铁蹄 下的歌女》、《锄头歌》、《卖报歌》、《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抗口歌曲进行表演处理,增加其形象性和感染力,有 力地推动了这些抗日歌曲的传播此时,中国抗日电影也在东南亚大 量放映并深受欢迎,其中的主题曲、插曲也随之流传开来抗战时期, 侨胞组织了祖国抗战博览会,史东山编导的《保一卫我们的土地》,杨 翰笙、应云卫导演的《八百壮士》都曾在菲律宾等地放映,反响强烈 30年代初,华侨黄明政在马来西亚加奴州中心的唐人街创办的“甲 必都戏院”在这一期间也大量地放映国产抗战影片④影片《风云儿 女》曾轰动马来西亚,并先后在新加坡、吉隆坡、槟城、马六甲等城 市放映,深受侨胞的欢迎,场场爆满《大路》、《渔光曲》等爱相关 范文由写国抗日影片也在此间上映,其中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影片《风云儿女》插曲),《大路歌》、《开路先锋》 (影片《大路》插曲),《毕业歌》(影片《桃李劫》插曲),《渔光曲》 (影片《渔光曲》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影片《马路天使》 插曲),《夜半歌声》、《热血》、《黄河之恋》(影片《夜半歌声》插曲) 等传遍了东南亚。

三、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抗口音乐活动在这一时期,东南亚各国的华侨也组织了很多群众性的爱国抗 日音乐社、宣传队、合唱团、歌咏队和戏剧社进行抗日音乐的宣传 1937年,马来西亚文律坡市的教室组织了宣传抗日的歌咏队,大唱 救亡歌曲,还邀请武汉合唱团来此演岀华侨乐育学校组织起了较大 的文律合唱团和群众的歌咏队怡宝的华侨青年先后组织起了抗日剧 团诗巫市组织了诗巫合唱团,到处巡回演出,表演抗日歌舞⑤菲 律宾各地也有侨团组织的戏剧社在活动,华侨青年会在马尼拉光明剧 院演出了抗日戏剧还有新、马成立的虫吟音乐研究社,钟声音乐研 究社、吼声音乐话剧社等及华侨女校、中学、平民学校的戏剧组织如 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数量空前这些社团组织融戏剧、歌舞于一体, 走进乡村、山邑、矿山、胶园进行演出宣传他们演出《东北之家》、 《最后关头》、《放下你的鞭子》、《保卫芦沟桥》等抗口戏剧,演唱《义 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抗战歌》、《打冋老家去》、《中华民族不 会亡》和《游击队歌》等救亡歌曲,气势雄壮一时间,无论城市、 乡村,节假日、平时,剧场还是街头都充满了抗日的歌声1937年10月与12月初,新加坡星华筹赈会分别在大世界、新 世界及快乐世界三大娱乐场所举行了大型游艺活动,进行抗日宣传。

其中演出的节目有救亡话剧、街头剧、歌咏、地方戏、化装表演、武 术表演等特别是第二次游艺会演中,参加大合唱歌咏队的人数逾百, 汇演人数达七千多人,可谓盛况空前这些合唱团、社团、剧团的演 出活动在华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收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效果, 抗口歌曲也随之深入人心,就连几岁的侨童也在街头巷尾唱起:“起 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⑥1942年初,日军占领了新、马、 泰,还有一些剧团演员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演出如由杜边负责的马来 西亚人民抗日救亡军第四独立队司令部宣教团深入农村、山邑、胶园 和原始森林等游击地区演出,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为东 南亚的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这一时期,东南亚不仅有中国国内传去的抗日音乐和进步新音 乐,还有当地华侨自己创作的抗日歌剧和抗日歌曲等进步新音乐,如 马来西亚的朱绪改编并导演的歌剧《文化琴的母音断了》,杜边、钟 植松、李真等人创作的《树胶开花》、《兄弟们起來,起來!》(马來语 歌曲)、《打口本》(粤语歌曲),菲律宾华侨林夏明作词、智乐谱曲的 《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盟歌》(歌谱现存厦门华侨博物馆,林 夏明赠)这些带有东南亚风格的抗日音乐赢得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中国抗战音乐在东南亚的传播的优秀论文 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抗口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论文片段:987年第2期。

④曾瑞炎《华侨与抗日战争》,李世 平审,四川大学出版1988年版,第88页 ⑤《诗巫、漳泉会金 喜纪念特刊》(内部资料),1988年版,第262页 ⑥同④,第 73页 ⑦《怡朗中华商会成立八十…周年华商中学建校八十周 年双庆活动照片》(内部资料),1992年版 ⑧《商报》(菲律宾), 1986年3月初九日,星期三了当地群众的喜爱,不仅声援了中国的抗口战争,也激发了东南亚 人民的抗日热情它们是东南亚抗日歌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此外,这一时期东南亚各地的华侨学校也进行了一些抗日爱国 音乐、戏剧活动,如菲律宾怡朗华商中学在抗战爆发后,教师校友们 组织了 “国防剧社”,学生们组织起“少年剧团” O他们演出了不少 抗日戏剧和抗日歌曲其中国防剧社公演过《冋春之曲》、《凤凰》等 话剧其中的《梅娘曲》、《再会吧,南洋!》等插曲广为传唱少年 剧团演出过《放下你的鞭子》等剧,⑦其中的《新编“九一八”小调》 等曲也得以传唱他们的校歌也是富有爱国思想的新音乐歌曲,由当 时的校长、教育家黄泰楠先生作词,并从40年代沿用至今⑧这样 的抗日宣传演出活动和校歌在当时的东南亚华侨中小学是较为普遍 的这些华侨学校的华文进步新音乐活动及创作也是中国抗日新音乐 在东南亚传播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抗战音乐的传播活动一直持续到1942年日本占领东南亚, 东南亚的抗日宣传活动转入地下中国抗战音乐在东南亚的广泛传 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