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风险人员判定与管控

上传人:z****1 文档编号:281699734 上传时间:2022-04-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冠肺炎风险人员判定与管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冠肺炎风险人员判定与管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冠肺炎风险人员判定与管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冠肺炎风险人员判定与管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冠肺炎风险人员判定与管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冠肺炎风险人员判定与管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冠肺炎风险人员判定与管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冠肺炎风险人员判定与管控一、疑似病例诊断与管理(一)疑似病例诊断。1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4)聚集性发病(14天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2临床表现。(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2)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疑似病例诊断标准:任1条流行病学史+任2条临床表现;同时符合3条

2、临床表现;任2条临床表现+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近期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者不作为参考指标)。(二)疑似病例管理。1转运。发现可疑新冠肺炎病例,应立即用负压救护车单独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单人单间隔离排查与治疗。2诊断与报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可疑病例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时,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在2 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3订正报告。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订正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排除标准: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间隔24h),且发病7天后新冠病毒特异性

3、抗体IgM和IgG仍为阴性(有疫苗接种史者,血清学IgM和IgG不作为排除指标)。二、确诊病例诊断与管理(一)确诊病例诊断。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或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且有(可测量)新冠肺炎临床表现者: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 抗体均为阳性。(二)确诊病例管理。1转运。确诊病例应通过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2报告与订正。确诊病例应在2 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在“临床严重程度”中注明其临床分型。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变化 24 小时内订正临床严重程度。病

4、例出院后,在24小时内填报出院日期。病例死亡后,在24小时内填报死亡日期。出院后的确诊病例出现“复阳”情况,可在该个案的传染病报告卡中进行备注说明,无需进行重复报告。各县(市、区)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辖区疾控机构应当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事件级别选择“未分级”。根据对事件的调查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并报告。3出院标准。(1)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3)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4)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h)。满足以上条件者可出院。4出院后管理。病例治愈出院后,在辖区医疗卫生机构

5、指导下继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并在第2周、第4周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随访、复诊。出院核酸复检呈阳性,并出现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CT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加重,应当尽快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按照确诊病例的要求进行隔离收治。核酸检测呈阳性但无临床表现和CT影像学进展者,按照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集中隔离管理。三、无症状感染者诊断与管理(一)无症状感染者诊断。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二)无症状感染者管理。1转运。无症状感染者应通过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

6、察14天。2报告与订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在病例类型处选择“阳性检测”,临床严重程度中只能选择“无症状感染者”。发病日期为阳性标本采集时间,诊断日期为阳性检出时间。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应当开展血常规、CT影像学检查和抗体检测;符合诊断标准后,需在24小时内订正为确诊病例,其发病日期订正为临床症状或体征出现的时间。3解除隔离与后续管理。无症状感染者需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观察期间,原则上连续2次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核酸检测仍为阳性且无相关临床表现者需继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连续2次核酸检测

7、阴性可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医疗卫生机构需于24小时内在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中填报解除隔离日期。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当继续进行14天的居家医学观察并于第2周和第4周到定点医疗机构随访复诊。解除隔离后的无症状感染者出现“复阳”情况,仍需按照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集中隔离管理,可在该个案的传染病报告卡中进行备注说明,无需进行重复报告。四、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一)密切接触者判定。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或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暴露于新冠病毒污染(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环境或

8、物品的人员。判定密切接触者原则:(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3)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4)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5)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6)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7)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其中,飞机上,一般为与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人员;全封闭空调列车上,病例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

9、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非全封闭普通列车上,病例同间软卧包厢内,或同节硬座(硬卧)车厢内同格及前后邻格的旅客,以及为该区域服务的乘务人员;全密封空调客车上,与病例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员;通风的普通客车上,与病例同车前后三排座位的乘客和驾乘人员;轮船上,与病例同一舱室内的全部人员和为该舱室提供服务的乘务人员;(8)暴露于新冠病毒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9)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注:近距离接触指1米内接触;未采取有效防护指无防护或防护标准不达标或存在脱离防护情况;判定时间可根据实际(如评估病例或毒株传染力大小、防控要求严格程度等)调整。对于明确或不排除De

10、lta等关切变异株感染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从严,调整为“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与感染者出现症状或阳性标本采样前4天曾经相处的人员”。(二)密切接触者管理。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后,应于12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新冠病毒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后14天。特殊人群(如14岁及以下儿童、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者)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居家医学观察。(三)密切接触者管理流程与要求。1知情告知:实施医学观察时,应当书面或口头告知医学观察的缘由、期限、法律依据、注意事项和疾病相关知识,以及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及联系人和

11、联系方式。2核酸检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4、7和14天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解除隔离后第2天、第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明确或不排除Delta等关切变异株感染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第7和14天采取双采双检。3健康监测: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并询问其健康状况,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4异常症状处理:医学观察和健康监测期间,密切接触者一旦出现任何症状,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 嗅(味)觉减退、腹泻等,需立即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如排查结果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应当对其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调查和医学观察。5医学观察隔离

12、解除: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无异常情况,应当按时解除医学观察。疑似病例在排除后,其密切接触者即可解除医学观察。(四)信息报告。实施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时,应填写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健康状况监测个案表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登记表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统计日报表和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每日统计汇总表,并及时上报。五、次密接判定与管理(一)次密接判定。密切接触者首次暴露至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其中,以与密切接触者接触频繁的家属、同事、同学和室友等人群为重点。(二)次密接管理。判定为次密接后,应于12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集中隔离医

13、学观察(特殊人群可结合实际情况居家医学观察)。隔离观察期限根据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结果确定,如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前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其次密接第1、4、7天核酸检测阴性可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如密切接触者前两次核酸检测有阳性,其次密接按照密切接触者管理。其它,如隔离管理方式以及知情告知、健康监测、异常症状处理、信息报告等,参照密切接触者管理。六、一般接触者判定与管理(一)一般接触者判定。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乘坐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场、农贸(集贸)市场、公交车站、地铁内等公共场所的人员,但不符合密切接

14、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二)一般接触者管理。做好登记,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和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和排查。七、特殊情况处理(一)其他风险人员判定与管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参与调查、采样、检测、消毒、转运、隔离管理、隔离治疗等相关人员,同样存在因防护和操作不规范而暴露的风险,可根据风险评估,视可能存在的风险大小,参照密接、次密接或一般接触者作为风险人员予以适当管理。(二)集中隔离场所不足情况。在农村地区发生聚集性疫情或在城区发生严重疫情,集中隔离场所短期内难以满足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需求时,次密接、密切接触者可考虑采取居家医学观察措施,期间严格落实封村、封户、封街道/社区,并加大核酸检测频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