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1KB
约9页
文档ID:28119465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_第1页
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华东师大巢宗祺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一方面保持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改革精 神和结构框架,另一方面则又根据十年来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课程 改革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X下面从四个方面作一个简要的介绍X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X二、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大致情况X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与调整的主要内容X四、当前语文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和环节一、课程标准的修订坚持“实验稿”的改革思路和基本理念X 1.坚持语文课程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 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例如:上世纪初对工具性的批判 冇段时间工具性强调过多而不关注学生思想素养文革时语文课上成政治课X 关于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人文性的定义:1、貝有文学素养,有文化的人2、促进个性发展(不要都成为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表现在语文中:语言文字表达规范,但也要冇个性X 2.坚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一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X A语文素养,是多方面要素的集合,学生整体素质在语文学科方面的体现。

X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学习习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 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X B “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更 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思想观念多方面和谐地发展X “养成S激发、培育、养成、熏陶感染…・,多方面信息,多种方式和力 量,多渠道,自我建构、生成X 3.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与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全 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X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与内容是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 求,(如何看待占代经典、“国学S写字与书法,等等)X全而的语文素养,三个维度的目标,不能只顾知识、能力这一部分例如:古代经典在中学教学中占多大分量?过去语文课程中认为不学古代经典的想法是错误的当前许多中文系大学教 师不能用文言文写作,原因是中学时代营养不够,书读的少中学读经典是 一种修养,一种能力那么,中学阶段学多少古代经典,怎么学?有天分的有条件的可多读一些经典,国家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大部分学生 可有选择的读一些。

x 4.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人文性、实践性、本国通用 语言文字教学以及汉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X人文性特点(与自然学科的差别:主观、具体、模糊,不确定性、熏陶感 染)X实践性特点(感性特征、实际运用——不同于对知识系统清晰理解条件下 的运用)X本国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特点(资源、情景)汉语言文字特点(规则的例外,对规律的把握,语感,整体把握)X课程标准修订,在课程性质部分进一步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SX 5.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吸收当代教育的 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X接受学习,探究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 X “对话=激发、引导、点拨,X评价——发现问题、促进教学,主体多元,方式多样 语文课程的廿标,应当包含“人文修养、创新能力骂夬得这种“修养、能力,啲途径——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强调:探究——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合作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X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在学习语 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 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X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读书,经典一诵读X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方法,相应的概念及话语体系X读书,感悟;积累,梳理;运用实践;熏陶感染X 7.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 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避免固步自封,能根据需要不断更 新与发展,始终适应时代的变化X继承传统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X ——口标、内容,方式方法,选择、吸收引进、更新调整X二、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课程改革实验的情况对课程标准进行了较大 面积的修订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依据全教会确立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的战略主题,努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化课程和 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改革创新的目标,同吋也依 据对调杳中收集到的意见的研究分析修订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 透;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一一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根 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 施的可操作性;针对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 措施,增强改革力度;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捉出语文教学的新要求。

X修订的大致情况如下:X 1.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进行了修订,修订幅度有所不同x 2.从课程标准的构成部分来看,改动幅度较大的地方主要是:X (1) “前言"X导语完全重写;“课程性质”的表述有重要的补充;“课程基本理念”和“设 计思路”也有较多的修改X (2) “课程目标与内容"X “总体目标与内容苗口“学段目标与内容=在内容方面和语言表述方面也有 较多修改X (3) “实施建议”X “教学建议"增加了比较多的具体建议;“评价建议"也补充了具体建议,结 构上有较大的调整;“教材编写建议"有所补充X (4) “附录”X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S比“实验稿"增加16篇,在具体篇目上略冇调 整;“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例举的书目有所增补和调整;新增两个“字 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木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X (5)结构体例与标题X课程标准的结构体例和标题也作了一些调整,尽可能和其他学科课程标准 取得一致,如,“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的标题及相关内容(比较:实验稿的“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实施建议” 四个部分的排列顺序X但有的地方,语文课程还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來安排,课程标准中未设“内 容标准”这一类,不强求与别的学科保持完全统一,语文课程标准里的“内 容''与“目标”融在一起;标题则采用“课程目标与内容'',下而一级标题未 采用按内容划分的“分目标'啲名目,而是按学段提出“目标",称为“学段 口标与内容”;“总口标"则称为“总体口标与内容"。

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于调整的主要内容X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X 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世界各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都对母语教育课程是否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给予特别的关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 家,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语 文课程是一门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 文字进行阅读鉴赏、交流沟通的实践性课程,承担的是祖国语言文化传承的 功能,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宗旨所以,课程标准的修订,根拯党中央的指 示精神,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补 充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X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过程Z外 另加一项内容,而是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 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加强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精心选择阅读、表 达的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2、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一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 能力和创新能力X根据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的修订继续坚持学习方式、教 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再作 适当调整,在本课程里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X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不仅是要让学生懂得这方面的道理,而是应该在阅读、表达的活动中,通过引导,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激励、感染, 让这种意识成为自觉的行动X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 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 能光靠反复做题,学会应对考试,而是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 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來,和各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 学习的实际需要,在运用中真止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X生活、学习和工作对丁•语文能力的要求也是在发展的,课程标准根据社会 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例如,关于绢E连续文本叫X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木,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 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X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 出冇意义的结论第四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X所谓“非连续文本=是和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言的阅读 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 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口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 离,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

学会从非连续文木中获取我们所 需耍的信息,得出冇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冇的阅读能力X现代学生不仅应该学会通过传统的媒体阅读和表达,还应该能够运用新媒 体、新技术来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X 追求创新,是这个时代的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中的主旋律语文学科也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 创新能力在语文课程中,应该逐渐改变“告诉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 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从习以为常的语言现彖和事实中发现问题;在自己的表达中,努力摆脱模式化的套路,寻求语言运用的创新学习语文,的 确要展开技能训练,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书写的 规范,但是不能把它当作唯一的学习方式实施创新教育,还必须改变刻板划一 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 生获得充分的展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3、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长久以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没有直截了当回答“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 近些年,许多语文教师和研究工作者强烈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能作出明确的回 答这一次的修订,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 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 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o强调课程的目标和I匸容须聚焦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 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 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紧 扣这一核心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大家都注意到一些背离语文课程核心目标的做法有些老师在阅 读教学中,往往会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 感情问题根据语文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