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第六届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81158137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第六届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xx市第六届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xx市第六届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xx市第六届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xx市第六届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第六届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第六届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巴中市第六届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 行之有效的策略,做好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成果名称: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策略一、问题的提出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写作门槛,语言积累少,认识事物不多,作文是什 么也不知道,往往无话可说,也不敢写。所以如何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是摆在小学 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焦点问题,热点问题。于是,我就决定研究培养农村小学三年 级孩子作文兴趣的有效策略。二、研究对象与步骤一、研究对象:农村三年级孩子一、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启蒙作文的教学要求 和教学策略。学习心理学教程和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相关理论。2、问卷法。请教高师,向有经验的语文

2、教师请教,扬长避短,取其精华。3、实验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进而探索出一些 培养农村三年级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策略。二、研究步骤课题实施周期(2015.102016.5)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10) 1、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的对向和 内容。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选择好实验对象,学习相关资料。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112016.4) 1、学习教育教学理念;2、进行问卷 调查;3、设计培养农村三年及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策略;4、实验、探索、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5)整理分析资料,完成结题报告,撰写研究论文。三、研究过程与方法第一阶段实施计

3、划(2015年10月)(一)、小学语文课标学习新课标指出:三四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 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感受最深的内容。这就给老师指引了方向。在习作 的启蒙阶段,教师把握住教材后,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培养孩子的 习作自信心,不能一开始就让孩子觉得作文很难,遥不可及。(二)、微型课题的学习微型课题研究基于“教学及研究、教师及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使之成为 具有“属己、真实、微观、及时、渐进”等诸多特征的贴近教师的课题。课题好比一颗树的根、干、枝、叶。研究微型课题不是研究整棵树的根、干、枝、 叶,而是研究一棵树上的一片叶。(三)、完成课题申

4、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久的对象和内容。(四)、制定课题研究方案,选择好实验对象。第二阶段实施计划(2015年11月一2016年4月)一、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1、教育的经典名言:(1)中国古代大教育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兴趣是喜好的情绪,是学 习的老师,更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2)、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 忆。”(3)、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 身教育。2、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1)、课程内容生活化(2)、课程内容操作化(3)、 课程内容的活动性的开展(开放课堂、在参与中学)(4

5、)、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策略。二、为了有效的了解农村孩子学习、生活和家庭教育的现状,对学生的兴趣爱 好和家庭教育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了相应的数据制成表并撰写了调查 报告。(见附件1、2)三、为了做到集思广益,在实验前对语文老师教学启蒙作文的有效策略进行了 问卷调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见附件3)四、整合前面的信息,初步设计了培养农村孩子作文兴趣的教学策略案例一一做到 “八个结合、一条主线”。(一)、培养兴趣与体验生活相结合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 停”。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积累 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6、才有东西可写,才会写岀真情实感。所以在作文中要有计划的 引导孩子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实践,也就是体验生活。常言道:万事开头难。 对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就有可能让孩子产生厌倦心理, 反之就会欣然接受。三年级第一单元习作要求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大多数农村孩子 都是留守孩子,课余生活相对比较贫乏,不像城里孩子的课余生活那么丰富,学美 术、学钢琴、经常出游等,阅历广泛。为防止孩子无话可说,我就有意识的在课间 带领孩子做游戏、扳手腕,体育课上做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活动。习作之前的口 语课上,我就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课余生活有哪些,结果学生不假思索的说出了“老 鹰捉小鸡”、拔河、跳绳

7、,当然还有学生说出别的,像滑滑板、洗衣服、放风筝等。 然后我就鼓励学生把这些活动的具体过程说出来,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下课了, 老师带我们在操场上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们先选小明当老鹰,小红当鸡 妈妈其他女生当鸡宝宝,剩下的人当拉拉队。老师一声令下,游戏开始啦。只见“老鹰猫着腰,两眼紧紧地盯着鸡宝宝们,时刻做好进攻的准备,鸡妈 妈也不甘示弱,张开双臂目不转睛的盯着老鹰的一举一动,我们这些鸡宝 宝,紧张的抓着前面的鸡妈妈的衣服,生怕被老鹰抓住。突然,老鹰向 左猛扑过去,”鸡妈妈赶紧奋力抵抗,老鹰扑了一个空,就在这个时候,最后面的 那只鸡宝宝由于没有跟上队伍逃离,被老鹰抓住了,拉拉队的孩子都为老鹰

8、 欢呼起来,我们都沉浸在玩游戏的欢乐之中这位学生一说完,我就对她能够仔细 观察及时给予了表扬。其他同学说拔河、跳绳也比较完整,只是用词欠缺些。因为 这些活动来自真实的生活体验,所以学生表达出来就像小泉眼里流出来的水一样自 然通畅,学生也乐于表达,说明他们已经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再让他们把口语课上 说的写下来,对学生来说就不存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二.)、培养兴趣与充分利用当地的学习资源相结合每个人生活的周围都有一些特殊的地理优势,有的依山傍水,处于静谧乡村, 有的街灯林立,处于繁华城市。不管处于何地,叫事都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让学 生尽情的感受家乡的美。我校处于农村,周围有梨子园,在指导学生

9、写秋天的景物 时,便利用我们农村得天独厚的优势,带领学生走进田野、果园、校园、新农村等 进行习作指导。学生虽然在农村长大,但是把他们带出来再次置身其中时,他们还 是显得很兴奋。那飘零的树叶、晴朗的天、火红的柿子、灯笼似的梨子,还有路边 盛开的野菊花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秋天的美,而且他们把这些美用自己的语言 生动的表达出来,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习作。这种方法不仅消除了学生望而生畏的心理,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且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乐于去 写作。(三)、培养兴趣与通过开展多种活动相结合农村孩子平时的生活比较简单,我就在版上开展诗歌朗诵会、主题班会、手工 制作等有趣的活动,有目的的帮助学

10、生积累写作素材,是他们感受到习作的无穷乐 趣。我还在版上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开辟“作文园地”,并把“作文园地”分成两部 分,一部分为“优秀篇”,将本班学生中写得较好的文章,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 精彩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新颖的题材、与众不同的写法、恰当的修辞方法登 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另一部分为“进步篇”,把学生中少有进步的作文、 片段、词句也刊登上去。在发挥课堂效应,让他们当堂朗诵选登岀来的文章。这样, 是每个孩子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满足,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增加了他们对 习作的喜爱。(四)、培养兴趣与巧妙使用多媒体指导习作相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

11、,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对作 文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处理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 感染力。那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优美的乐曲能够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的 学习气氛,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该 运用多媒体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一个音像俱全的多彩情境,拓宽其想象空间,达到情 感共鸣,让学生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让学生渐渐觉得写作课原来 也是一件这么快乐的事情。如在指导写一种小动物时,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事先收集了很多有 关于小学生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包括图片和音像。当上课时,一听说是作文课, 学生满脸的无奈,我微笑着不作声,打开

12、多媒体电源。随着优美的旋律响起,一幅 幅五彩缤纷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蹦蹦跳跳地出来了我 似乎从来没有看见学生上作文课时如此专注过,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悦耳的音 乐,诱人的画面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赞美着:“小猴子多调皮啊,小白兔多可爱啊,小 花猫小花狗”作文课堂呈现出了以往从未有过的场面,学生争先恐后地讲述着 自己比较了解的小动物,讲述着它们的外表特征,讲述着它们的生活习性。(五)、培养兴趣与广泛阅读相结合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作文是否 有创意,取决于知识面的宽窄。小学生性情活跃,喜新好奇,因此我们还要在让他 们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博学群书,

13、积累词汇,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遣词造句从中激 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而农村孩子课外阅读书较少,这就需要老师去刻意引导。比如 我在班上成立了图书角,搜集有助于扩展学生知识面的课外书籍,供学生阅读。课 堂上,在通过阅读教材片段,让学生找出好词佳句积累下来。(六)、培养兴趣与根据课文内容指导仿写、进行小练笔相结合“仿写”,常被人们误解为写作的大忌,我觉得这很不公平。小学生如果模仿他 人之作是为了博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那这种沽名钓誉的做法固然不可取, 但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作为学生练笔,“仿写”又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环 节。我们知道,艺术的起步无不借助于模仿。达芬奇少年时一遍遍的画鸡蛋,就是 模

14、仿,贝多芬开始一遍遍弹奏他人的曲子,也是模仿模仿使他们终于站到了巨 人的肩上。“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的就是不断地、不厌其烦地模仿,这也说明 模仿是锤炼基本功的极好手段。我们不要以为“仿写”就一定是生搬硬套。只要认真地练,认真的仿,就会“熟 能生巧”。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教给学生“仿写”的第一步是要能读懂作品,会欣赏作品, 这样才能感受到作家的感情脉搏,获得写作的真谛。第二步就是多多的“仿写”练 习。篇数多,才易于博采众家之长。句子一般包括单句、复句和句群,因此,在读书进行仿写指导训练时,我们应 指导学生认识单句的基本结构是由“谁、干什么、怎么样”构成的,简单的认识复 句之间的关系是递进、并

15、列、转折或是因果等,句群中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是总分关 系,还是按时间顺序或事情的发展来写的。在学生对句子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认识 的基础上,我们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句子体会分析理解之后,再进行仿写才会水 到渠成。例如,在学习燕子一课时,我们就指导学生进行了大量的仿写训练。1、抓住单句,如“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先让学 生明白句子的主干是“微风、吹拂着、柳丝”,其它词语都是围绕主干的修饰形容, 于是指导学生结合生活仿写出了这样的一些句子“妈妈挥动着灵巧的双手在织毛 衣。”、“我欣赏着姨妈才给我买来的漂亮的花衣裳。”、“小草晃动着小小的脑袋在春 风中使劲地生长。”等等。2、抓

16、住复句,如“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 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在学生 明白了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后,指导他们仿写出了 “有的有的还有的”、 “像像像”、“一边一边一边”等句子。3、抓住句群,如“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 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让学生明白了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燕子是符号, 电线是谱线,电杆是小节线,蓝天是背景,这样才凑成了 “五线谱”。于是指导学生 写出了 “菜市场上一片熙熙攘攘,商贩们在吆喝着,顾客们在挑选着,讨价还价连 成一片,汇成了一曲动听的交响曲。”等句群。(七)、培养兴趣与写日记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