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都司卫所制度 明代的都司卫所制度可以说是朱元璋和他的高参刘基的一个创举,明朝建国初期,因为军队编制相对比较混乱,有原来的红巾军,有地主军,有新征兵,有降军(归附军)也有犯罪充军(所谓恩军)等等,队伍编制杂乱,战斗力各不相同,指挥调动也不方便,因此老朱和刘基苦心积虑,要把这些军队整合起来,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军队编制和组织形式那么基于如下考虑: 第一这种军队机构需要保证军队的绝对忠诚不能出现反叛的行为 第二需要包装军队国有化,不能成为私人武装 第三军队不能因此战斗力降低军队形式需要一定程度上统一,国家调动和指挥军队方便 第四军费的支出不能太大,影响国家开支 第五这种军事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保卫国家 于是,天才的皇帝和军师,根据以上原则,创建了都司卫所制度这种制度,实际上就是军区制度都司是大军区,卫所是小军区都司管着卫所,卫所驻扎在地方,统辖千户,百户,总旗,小旗,士兵等军民合一的军户也就是说卫所是管理军户的机构,所谓军户是指军队的士兵官佐成家以后,其家庭成员也成为了军队的一员,称之为军户这种军户是世代相传的,战时军户中抽调壮丁出征,平时除了自己耕作以外,还要参加军事训练。
都司卫所的最高管理机构是五军都督府但都督府只有管理权,军令权掌握在兵部手里,也就是,武官管理,文官调度士兵平时并不统属某个大将,只有战时,兵部统一安排调动军队,然后再由武官指挥打仗 因此在明朝,军队是和地方政F平行的,不受地方政F的管理和控制军队由军户组成,其管理权在五军都督府,军户繁衍后代,最后人数众多军队数量因此也将越发庞大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屯田,把无主或者原来大地主的地分给军户,国家拨给生产资料,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这样国家军费就可以大幅度降低 屯田制度并不是老朱和刘基发明的,由来已久,早在汉代赵充国,在西域作战时,就曾经采用过这样的做法,但范围不大,三国时期曹操也是依靠屯田制安抚了流民,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到了南北朝,新的屯田制度诞生,就是府兵制度到唐代发扬广大,形成规模,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府兵最后很容易成为将领们的私兵,而且因为管理和训练不善,战斗力下降很快,到唐代中期府兵制度逐渐开始没落被募兵或地方团练所取代屯田在国外也不新鲜,拜占庭帝国曾经大规模推广过,建立军区制度管理地方,尤其是边境地区,战时为兵,平时务农,一段时间内也收到很好的效果,有效的遏制了外敌入侵。
而明朝的卫所制度继承了府兵制度,但把管理权加以深化,对军户的管理,不再由将领直接安排,而是由国家机构统一管理而军队卫所化,可以有效的保卫国家,震慑地方因为卫所制度在当时是非常先进和突出了,他很好的体现了老朱的中央集权的思想把中国的单一制国家的特点发扬光大,国家因此再无分裂之忧 因此,卫所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点和唐代的节度使制度完全不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