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检测《树林和草原》语文版分享

上传人:小了****8 文档编号:280910059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检测《树林和草原》语文版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检测《树林和草原》语文版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检测《树林和草原》语文版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检测《树林和草原》语文版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检测《树林和草原》语文版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检测《树林和草原》语文版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检测《树林和草原》语文版分享(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2 树林和草原1. 走近作者屠格涅夫 (1818 1883) ,俄国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 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有罗亭贵族之夜 父与子等。2. 形似字漉 l 漉网懒 l n 懒惰蔓 m n 蔓延辘 l 辘轳赖 l i 赖皮慢 m n 慢行普 p普通晖 hu春晖晋 j n 西晋辉 hu光辉3. 主题解说本文按时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出了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通过极富表现力的描写,细致

2、入微地凸显景物特征,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再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从中领略到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4. 重点突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树林景象的?举例作具体说明。提示: 从视觉、 嗅觉、听觉、触觉上写的。 如“绿色的痕迹”“发出闪闪的红光”等是视觉,“一股暖气”是感受,“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是嗅觉,“一辆大车轧轧地响出”“后面传来镰刀的响亮的铿锵声”是听觉。5. 难点攻克(1)说说本文的写法特点有哪些。2 提示一: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提示二:以时间为顺序,层次清楚,条理井然。提示三:语言朴实而富有变化,简洁而又很细腻,描写准确生动,清新流畅,极富表现力。提

3、示四:情景交融。朴实的描写中散发着浓郁的诗意,意境优美,充满了生活的喜悦、蓬勃的活力。文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俄罗斯草原的气息和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诗意。(2)本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的景物?你能概括一下各时间段里景物的特点吗?提示:黎明时候。景物特点:清新、湿润。在阳光底下。景物特点:虽然凉爽,但炎热已经逼近。太阳越升越高。景物特点:空气新鲜清爽,景物欢快明亮。黄昏来临了。景物特点:景色变换,空气清新。夜幕降临了。景物特点:温馨。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湿漉漉(l ) 灼热 (zhu ) 蔓草(w n) B.榛树(zh n) 炙热(zh ) 穹隆(q ng) C.朦胧(m ng

4、) 铿锵( ji ng )荞麦(qi o) D.贪婪(l n) 清澈(ch ) 濡湿(r ) 2.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 果然,断涯的下面隐藏着泉水;泉水上面, 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2)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猾的青苔的水底升起。()(3)鲜红的光辉随着露水散落在不久前还酒满了淡金色光线的林边草地上。()(4)风突然吹来,又疾弛而去;四周的空气颤动了一下:那不是雷声吗?()3. (襄阳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3 B.徜徉在襄阳护城河边,能使人看到清澈的河水,婀娜的垂柳。C.这次

5、研讨会,大家对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交换了广泛的意见。D.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4.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1) 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滑的青苔的水底升起。( ) (2) 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 ) (3) 这是什么?火灾吗?不,这是月亮正在升起。( ) (4) 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闪耀着亮光,空气多么新鲜、清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 ( ) 5. 下面各项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以第二人称来写,容易拉近读者和作品主人公的心理距离。B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个时段的景物特点:黎明,清新

6、、湿润;阳光下,凉爽、逐渐炎热;黄昏,清新;夜幕,温馨。C从“我”的视角出发来描写自然风光,表现出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其中蕴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和陶醉其中的心情。D “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闪耀着亮光,空气多么新鲜、清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句中加点的词语融合了猎人惊喜欢愉的体验,充满诗情画意。学了本课后, 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丽: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清凉的泉水、可爱的动物。善良的人们,只要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大自然将永远美丽。 可是,现实生活中总有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存在,请观察漫画,并回答问题。4 (1) 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30 字以内 ) (2

7、) 谈谈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40 字以内 ) 家园落日莫怀戚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我想起到过的许多地方,见过的各种落日。戈壁落日很大, 泛黄古旧, 半透明, 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 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云海落日则很缥缈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 落呀落, 落到深渊了吧, 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

8、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 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珠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似乎一下子静了一

9、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 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

10、而已。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家园! 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 又都代替不了家园。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7. “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8. 文章题为“家园落日” ,但却先写家园之外的各种落日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9. 联系全文品读语句: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1)

11、 “这一切”指的是。( 请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2) “我”为什么“很焦急”?10. 文章以议论抒情结尾,面对“家园的落日”,作者发出“那才是我的太阳啊”的感慨。你如何理解其中的深意?【参考答案】1.D 2.(1) 涯崖 (2)猾滑 (3)酒洒 (4)弛驰3. A (解析: B选项中,结构混乱,把“使人”去掉。 C 选项中,语序不当,把“广泛的”和“交换了”调换一下位置,“的”改为“地” 。 D 选项中,语意不明,把“不再”的“不”去掉。 )4.(1) 拟人 (2)比喻 (3)设问 (4)排比5.C(解析: C选项中,本文是从猎人的视角出发来描写自然风光的。)6.(1) 一人在挥斧砍倒一棵大树

12、的同时,沙尘暴随之而来。 (2)人类应该自觉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环境,盲目地乱砍滥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7. 总领全文 ( 奠定全文基调) ;点题 ( 揭示文眼 ) 。8. 为后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蓄势, 以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对家园落日的深深依恋( 眷恋 )之情。9.(1) 家园落日时刻的美妙景色 (2)家乡的落日自然宁静、柔和美丽, 而当地的人们却习以为常并不关注,这让“我”格外失望。“很焦急”表现出了“我”对家园落日的深深眷恋之情,并希望与人们分享这份喜悦的心理。10. 家乡养育了我们并在我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乡或许有一方供我们施展才华的天空,然而却不能替代我们对家乡的情感!只有家乡能够容纳、懂得自己儿女的苦乐,所以,只有家乡的太阳才是“我”的太阳,这更体现了作者对家乡强烈的热爱。( 意思对即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