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精讲班辅导笔记终版

上传人:小了****8 文档编号:280904580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2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精讲班辅导笔记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精讲班辅导笔记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精讲班辅导笔记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精讲班辅导笔记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精讲班辅导笔记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精讲班辅导笔记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精讲班辅导笔记终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精讲班辅导笔记(一)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学的概念与对象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其演化1. 英语国家“教育学”概念及其演化。pedagogue-pedagogy-education-educology 2. 法语国家“教育学”概念及其演化。pedagogue-p dagogie-psyche-p dagogie-scieces de ducation 3. 德语国家“教育学”概念及其演化。pedagogue- P?dagogik -Erziehungswissenschaft 4. 我国“教育学”概念及其演化。“教育学”- “教育科学”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2、“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不等于教育事实,但教育问题必定以教育事实、教育现象为基础。2、教育问题的性质:生成性、社会性、价值性3、教育学问题与其它学科的区别第二节教育学的创立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1、人类最早的教育活动此期,由于没有产生专门的教师,没有专门的传授知识的场所,学校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原始人的教育活动主要发生在家庭、日常生活与生产中。2、教育学萌芽时期的特征(1)以习俗的认识为主教育习俗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传承和享用的各种教育方式、手段、制度、谚语、诗歌、故事、仪式等,是鲜活的教育文化遗留物。近代以来,教育习俗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伴随着科学化,教育学理论远离了

3、教育习俗;另一方面是对一些落后的教育习俗的批判。(2)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教育学还处于经验阶段,还未形成一套概念体系,还未上升到理论阶段。(3)有关教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例如,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和法律篇当中论述他的教育思想,亚里斯多德的思想体现在他的政治学和伦理学当中。(4)没有专门的教育学语言对于教育的论述和表达还是借助于习俗或其它学科的语言。二、教育学的创立1、教育学创立标志(1)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方面的标志就是1623 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教育学从此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学科地位。也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

4、的研究领域。(2)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教育逐步走出经验的水平,突破“教育术”的阶段,开始用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来组成教育学体系。(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哲学与心理学成为教育学的基础,人们常识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如观察、统计、实验等引入到教育领域。(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爱伦凯的儿童的世纪、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等等。(5)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2 、教育学创立的过程(1)培根的贡献他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分离出来,

5、教育学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促使教育学从经验阶段向理论阶段发展。他提出的泛智理论对后来的夸美纽斯和法国百科全书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的归纳法。知识源于感觉,真理的获得依靠科学的归纳,这是人类认识道路上的里程碑,引起教育方法的根本性变革。(2)夸美纽斯的贡献他是文艺复兴以来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不朽功绩就在于创立了完整的教育学体系,完成了哥白尼式的革命。第一,他提出了让一切儿童都接受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思想。第二,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第三,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第四,确立了学校教育制度,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第五,探索教育中的规律,将教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研究。(3)康德的贡献他

6、是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之一。他明确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被认为是“教育科学”的始祖。(4)赫尔巴特的贡献他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之父”。他提出的“四段教学法”(后被他的弟子发展成为五段)影响至今。(5)裴斯特洛齐的贡献裴氏一方面继承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另一方面最早提出了使“教学心理学化”的主张。但他没有形成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只是一种“天才的预见”。3、教育学创立的条件(1)客观条件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发展科学方法论的创立(2)主观条件相关学科的成熟与发展教育学家们的个体努力三、教育学的发展1、实验教育学

7、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1)反对思辩教育学;(2)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3)提出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4)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基本评价:(1)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2)实验科学方法本身存在着局限性。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等基本观点:(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2)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3)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科学的理解的法;(4)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基本评价:(1)给人以深刻启发;(2)思辩味道太浓

8、。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生长;(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4)学校即社会;(5) 做中学;(6) 学生中心。基本评价:(1)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2)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校的相对独立地位。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凯洛夫、杨贤江等代表观点:(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基本评价:(1)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2)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等等

9、。代表观点:资本主义学校的不平等性;学校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对应关系;教育“复制”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基本评价:(1)有利于认识资本主义的教育;(2)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范畴;(3)其理论体系和学术立场充满矛盾。第三节当代教育学的状况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本章小节: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活动,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知

10、识领域;教育学从诞生时起一个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群;在教育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伟大的教育学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思想遗产应该永远为后人们所继承;对于历史上的教育学知识,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分析,力图有所创新,建设中国自己的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精讲班辅导笔记(二)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概念的词源西文“教育”的词源“education ”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 ”.“?educare? ”是由前缀“ ?e?”与词根“ ducare ”合成的。前缀e 有“出”的意思,而词根 ducare 则为“引导”, ?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

11、,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中文“教育”的词源。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概念的原典精神。所谓教育的原典精神是指“教育”概念创制时人们所赋予它的意义。从中西文“教育”概念的词源分析来看,教育的原典精神是“以 人 为本”而非“以才 为本”,关注人作为人的生存及其意义,努力从内在方面“唤醒”人、“生成”人和“提升”人,而不是从外在方面“训练”人、“塑造”人和“ 培养”人。教育的概念“教育”的三种定义广义的“教

12、育”定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 “ 教育” 定义:即学校教育, 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即指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的要素教育者:教师、父母、社会媒体、其他人员学习者:不仅仅是儿童,而且包括全民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教育方法等。教育的基本形态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现代社会的教育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本质问题2、教育本质的论争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双重因素说多重因

13、素说3、教育本质讨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教育的发展历程一、教育生物起源说(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2)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3)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二、教育心理起源说: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三、教育劳动起源说: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同一。教育的发展阶段1. 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原始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水平低。没有产生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只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如狩猎)中进行的,教育内容非常贫乏,教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实践中的模

14、仿;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与原始宗教或成人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人仪式具有较多较丰富的制度化因素,可能是后来制度化教育的起源之一。2、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古代学校的出现;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与道德知识为主;教育方法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师生关系是对立的、不平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 3、现代社会的教育特征: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现代教育越来越成

15、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现代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普及化;教育机会均等(准入、过程以及结果的平等);教育的法制化。现代教育的生产性: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现代教育的未来性。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要先行”。现代教育的国际性。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现代教育的终身性。现

16、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本章小结:关于“教育”,我们不可能形成一种标准的定义,我们只能试图通过语言的、历史的和理论的分析来把握“教育”的基本精神,那就是人道主义精神,即对人的存在的积极关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引导和对人性或人格境界提升的热情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确实应是“以人为本”的,从事教育工作就是在从事一项高尚的人道主义事业。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状况对教育的影响经济发展状况制约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目的。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影响教育的投入,进而影响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经济结构的类型影响着教育结构。经济发展影响着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经济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职业的不断变动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要求二、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教育通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