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测试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80698699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测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测试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中国出现两大基本的发展趋势:一是国家由分裂逐渐到统一的过渡;二是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经济基础和政权性质的变化,引发了思想界的大碰撞,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 古者圣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

2、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 A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B用何种思想控制人们的头脑C法律和仁义的优劣利弊 D尚贤与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2以上四则材料表达的思想分别属于 A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C儒家、道家、法家、法家 D儒家、墨家、道家、法家3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最重要原因是 A七国并立的竞争需要 B社会处于剧烈变革时期C文化教育的发展 D思想家的纷纷出现上述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呈现出百花齐

3、放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着文化的发展 B诸侯割据使各国文化都得到发展C对夏商周三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5对当时的影响最大的主张及原因是 A儒家;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道家;诸侯争霸破坏社会生产力,需要无为而治C墨家;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手工业者队伍壮大D法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需要6诸子百家中后来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宣布从2006年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被誉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

4、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7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提出“仁”、“礼”的观点,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仁” B“有教无类” C“为政以德” D“克己复礼”8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B“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9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是

5、A扩大教育对象范围 B协调社会人际关系C选拔治国良才 D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10在西方的哲学史上,和孔子同时期出现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提出“美德即知识”此人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安提丰 D亚里士多德11儒家思想的许多积极部分不仅对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民族所包容,被世界所推崇。这表明 A儒家思想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B世界文化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C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将会走向统一 D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12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经访问中国,他在中国华北地区的某地参观时,被中国的古老文化所感染,他静静地坐了下来,闭目聆听,此情景被中国的一位记

6、者拍摄下来,并命名为倾听三千年的回声,请你猜测一下,当时密特朗最有可能是参观 A长城 B山东曲阜孔庙 C故宫 D黄河阅读下列的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孔府 孔庙 孔林13“三孔”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有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代推崇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孔子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历代封建统治者注重“三孔”的修建和保护 AB CD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著名的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非儒即墨”的现象,墨家学派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最深刻的社会

7、根源是 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得人民拥护B墨子主张选举贤能深得士人支持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15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墨家学说“兼爱”主张始终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的最主要原因是 A超越当时社会实际,在封建社会无法实现B不利于封建社会的建立和发展C有利于抵制统治者,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16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思想能够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法家主张适时改革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C适应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现实需要D和秦始皇个人的看法一致,故得到肯定17儒家学说到西汉时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的最根本

8、原因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B儒学经过改造,增加了提出“君权神授”C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 D秦始皇失败的教训18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统治思想源于 A儒家孔子的“仁” B儒家荀子的“王道”C墨家的“尚贤” D道家老子的“无为”19孟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的主张,其“仁政”思想的核心是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贤人治国 D以礼治国 20儒家思想对历史产生的积极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暴政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有利重建新的社会制度 AB CD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

9、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单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

10、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21以上二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是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君主专制中国集权渐趋于阻碍中国历史的发展AB CD22据材料可知,秦汉以来,使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的是 A汉武帝的“贤良对策”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C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D“三纲五常”的提出2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D C D 24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

11、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25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A封建制度日趋完善 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C“仁政”最终取代“法治” D封建统治思想日渐成熟26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于西汉武帝时期,下列与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有关的社会背景是 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加强 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 D佛教冲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他非常强调“大一统”,他认为,全国人民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

12、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有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被接受。 摘自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参考27以下对董仲舒的思想实质的归纳最全面的是 A“君权神授”,用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B“大一统”思想C“天人感应,天人合一”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28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以阴阳五行为框架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13、D唯心主义的谶纬之学29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思想 C阴阳五行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30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的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31关于汉代统治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A一开始就以新儒学为统治思想B黄老之学自始至终为西汉的统治思想C 汉代统治思想及变化是由政治经济现状决定的D黄老之学形成于西汉时期32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33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孟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 D孔子的思想34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老子 B孔子 C汉武帝 D董仲舒35对“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神化君主权力,是唯心主义思想 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起了积极作用 用“天”的威望来限制封建君主,对封建君主的统治进行某些制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清明 这种思想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封建迷信思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