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概念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280670196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你认识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带你认识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带你认识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你认识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概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带你认识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概念 带你认识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概念 经济学讲外部性有两种:一是负外部性。如某人行为对他人产生了损害而却不予补偿,结果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另一是正外部性。即某人从事经济活动对他人带来了收益而却不参与分享,于是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出现这两种情况,经济学家大多认为市场会失灵。 庇古是较早关注外部性的学者之一。他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中举过一个例子。从甲地到乙地,A、B两条公路皆可抵达。其中A路窄而平坦,行驶快;B路宽而崎岖,行驶慢。司机为节省时间都愿走A路。可如此一来,A路经常拥堵。庇古说,由于每个司机只考虑节约自己的时间而不考虑堵车增加别人的时间,导致私人

2、成本与社会成本分离,于是市场失灵。 见到A路越堵越严重,有的司机迫不得已改走B路,这样最终会形成一个均衡点:即走A路与走B路耗费的时间相同。庇古说,既然A、B两路最后耗费的时间相同,政府若一开始就对走A路的司机抽税,让部分司机主动走B路,这样走B路的司机没有损失,而走A路的司机则会受益,但由于走A路需要缴税,总体看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 “公路”的例子今天尽人皆知。而庇古用这个例子要表达的观点是:但凡存在外部性的地方,市场会失灵,而要弥补市场失灵,就要有政府干预。可到1924年奈特写文章质疑庇古。他问:假若政府不收税而让企业对A路拥有特许经营权,企业不也会收费么?奈特这里其实是说:公路不收费

3、并非市场失灵,而是政府缺位所致。 奈特不愧是经济学大师。如此一问,不仅推翻了庇古“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的观点,同时也引出了鼎鼎大名的“科斯定理”。1960年,科斯发表论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专门研究了怎样将社会成本内化问题。科斯说:“若交易成本为零,无论产权怎样界定皆不影响经济效率。”反过来理解:“若交易成本大于零,政府则应根据交易成本高低界定产权,不然就会影响经济效率。” 科斯用下面的例子作了分析:假定某工厂向外排放废气,如果企业不承担污染环境的社会成本,企业就会肆无忌惮,长此周边居民必与工厂发生冲突,而要协调冲突就会产生交易费用。对此,之前庇古的办法是对工厂收税,而科斯则主张界定产权。比如,政

4、府不给企业排污权,而同时将“社会成本”量化为排放指标让企业去市场购买,这样社会成本则可内化为企业成本。 科斯的观点很清楚,当某经济行为存在负外部性时,政府要做的并不是收税,而是要给行为人界定权利。 建学校虽有负外部性,但同时也会拉动周边房产升值,形成正外部性。综合权衡,只要正外部性足可弥补负外部性,居民就不会反对。居民不反对,也就不会产生交易费用。科斯定理说,若交易费用为零,产权界定给谁不重要。既如此,现在居民与投资商意愿一致,没有交易费用,当然用不着政府界定权利了。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