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280665543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语文教案 篇1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讨论交流得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这一特点,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其他植物的特点,初步培养观察的兴趣。此文图文并茂,利于老师创设情境;小松鼠找花生中,心情由高兴变焦急再变奇怪,利于学生朗读练习;课文最后留下疑问: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利于学生续编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口语表达能力。二、教学目标:1、认

2、识12个生字,学会“生、里、果”三个生字,理解“鲜艳”、“奇怪”、“自言自语”等三个词语意思,积累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知道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这一特点,初步培养观察植物的兴趣。三、教学准备:一盆花。四、教学设计:一自主探索与合作,解决字音和课文大意1、学生通过自己读文,争取读准字音;同桌互读,帮助对方纠正错音;学生找出难读字音,老师正音。2、学生边看图,边讲故事,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二创设情境,理解重点词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再讲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边讲边操作。如讲到“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可出示一盆鲜花,让学生感受花的鲜艳,再可将花放在太阳底下或强光下,让学生体验“格外鲜艳

3、”,并用“鲜艳”或“格外鲜艳”说说话。还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指引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当讲到“小松鼠感到很奇怪”时,可提问:小松鼠怎么会感到奇怪?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当说到“自言自语地说”时,可问:哪位小朋友知道自言自语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自己学着小松鼠自言自语地说一说。故事讲完后,老师以“花生真的被偷走了吗?”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而明确花生的果实是长在地里的。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吃的东西也长在地里。三续编故事,展开想象老师引导:小松鼠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后来,小松鼠又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想一想,和别人说一说。四巩固生字,练习书写1、读词语。

4、2、书写生字,注意“里、果”的不同笔顺。小学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2、养成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读中学会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在读书中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2、理解小镇早晨的恬静。教学难点:1、小镇的早晨为什么既是恬静的又是热闹的。2、小镇的早晨是紧张的为什么还是美的。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二、自学课文: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1)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想一想再读。(2)读完后有什么不懂的,和同学讨论。2、小组讨论:通过读书、讨论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

5、题?3、大组讨论,汇报学习情况。质疑。4、你又读懂了什么?三、引导学习:1、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以下三块教学。2、学习课文第一段:个别读,引导评价,重点句指导读,录像入境,美读。体会小镇早晨的“恬静”。3、自由读,看一看小镇到底怎么热闹?想象:假如你是这个小镇上的人,现在你在干什么?情境表演:热闹。齐读课文第二段。4、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你能弄懂什么?汇报学习结果:你读懂了什么?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去干什么了?小结:他们这么紧张就是为了小镇早晨的恬静、小镇早晨的热闹繁荣,更是为了小镇的将来更加美丽。指导朗读。5、说话:因为小镇的早晨是_的、_的、_的,所以我们

6、说小镇的早晨真呀!读好这句话。四、本文小结:你能想象一下小镇的未来吗?将来你会为我们的小镇作些什么呢?五、课堂检测:(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从_、_、_三方面写出了小镇的。(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一读或写出我们这个小镇美丽的景象。板书设计:恬静小镇的早晨 热闹 多美呀紧张小学语文教案 篇3教学要求1、用钢笔描红。2、对照简化字,认读繁体字。3、将句子加点的词改成重叠式,再读一读。4、将关联词语分别选用到3个句子里。5、熟记12个成语。6、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7、学写毛笔字。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读题。2、指导。指导学生读句子。让学生说说比较难写

7、的是哪个字,难在哪里?教师重点指导“唯、装”这两个字。3、练习。学生练习描红。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4、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二、教学第二题。1、指名读题目要求。2、指导。让学生把简化字和繁体字一一对应起来读一读。让学生观察相对应的繁简字,说说它们的异同。3、练习。学生繁简对照,自读词语,并找出较难认的多读几遍。男女生对读。教师打乱顺序,任意指读括号里的繁体字。三、教学第三题1、审题。2、指导。出示句1,指名读句。要求学生将“认真”改成重叠式词语。把改后的句子读一读,比较它和原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重叠式词语有强调语意和丰

8、富表现力的作用)能否将“认真”改成“认真认真”这样的重叠式?为什么?(通过诵读比较)教师归纳做该题的方法:一想(想可换成哪种形式的重叠),二换(换成重叠式),三读(以读来检查这样换是否合适,并和原句比较)3、练习。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变换并验读第2、3句。交流。4、补充练习。只要下狠心,肯定能把情况摸个清楚( ),弄个明白( )。不知过了多少个冬夏,经历了多少风雨( ),玉兰树依然郁葱( ),充满生机。四、教学第四题。1、指名读题。2、学生单独完成练习。3、反馈。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让学生大声朗读加关联词语后的三个句子。4、补充练习。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下面

9、的两句话并成一句话。广玉兰幽香、纯洁,充满活力。我爱广玉兰。明天下雨,我喊叔叔开汽车送我去上学。秋天到了,许多树都落叶了,玉兰树还是那么绿。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五题。1、学生自由读成语,试着理解成语的意思。2、交流:说说理解的成语意思。3、教师讲解。嫣然一笑:形容笑的样子很美好。曲意逢迎:违反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胁肩谄笑:耸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谄媚的丑态。4、练习。学生大声自由练习。同座位练习背诵。指名读;集体背;指名背。二、教学第六题。1、审题。谈话揭示话题。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2、指导。你们经常看的电视栏目有哪些?(相机板书)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栏目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它?它与其它

10、栏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喜欢相同栏目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讨论)指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要说的意思分点有条理地说清楚)这个栏目中哪一期的节目或哪一个片断你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同学间相互启发回忆)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你能根据回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描述一下吗?(先自己对自己说,然后同学间互说)指名说或小组推荐。教师让学生根据要求中的三个问题列好说话提纲。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原因:印象深刻的内容:3、练习。学生列写提纲。四人小组练说。指名汇报,师生评点。4、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向学校红领巾电视台投稿。小学语文教案 篇4案例一天中午,原本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我,因为临时有事,一直到上课前才赶到学校

11、。没想到,我还没赶回学校,就有一个人来找我。这是一位女同志,她走进教室说:“请问周老师在吗?我姓王,是中学老师,请你们告诉周老师,学习心得在这个星期内完成,周六早上一同去交。周老师回来后请她打个电话给我,手机号码是13906152918(还重复了几遍)。”说完就离开了教室。上课铃响了,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刚踏进教室,“老师”小朋友们纷纷举手,说有人找我。“有人找我?”我问,“是谁呀?”嘴上这样问着,心里却灵机一动,何不趁着这个机会让学生学会转述别人的话呢?“是个女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小朋友们都在摇头,是呀,怎么忘了问呢?“女的?女的范围很广,有老奶奶、阿姨”“是位阿姨。”小朋友继续答道。

12、“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穿什么样的衣服?”当小朋友们生动形象地将找我的人从头到脚地描述完毕后,我十分高兴地说:“哎呀,那是中学的王老师啊!肯定是她!”小朋友们感到很兴奋,他们觉得这半天没白说。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学会转述”。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转述别人的一件事、一段话。”(虽然这时候还没有学到练习七,我觉得教材的先后顺序并不是最重要的,要看教师是不是善于利用教材。)“转述,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做到准确,不能含糊。谁能把刚才的情况准确地转述给周老师呢?”于是,小朋友们又向我转述王老师来找我的原因。一位学生说:“周老师,中学的王老师让你把学习心得写好。”我高兴地点点头说:“是中学的王老

13、师找我,学习心得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小朋友们一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学习心得要快点写,这个星期内完成。”“王老师说星期六早上和她一起去交。”我笑了起来:“这么多的内容要转述给我,不过,转告不但要准确,还要讲周到。”这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说:“周老师,阿姨还说,叫你打个电话给她。”“电话号码留下了吗?”我故意问(其实这个手机号码我知道)。大家都在用力地想,“是1390615后面的我就不知道了。”“你怎么知道前面的七个数的?”“我爸爸的手机号码前面就是这几个数。”这是另外一个小朋站起来说:“后面是2918。”我夸奖了她,又连忙问:“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记住的吗?”这个小朋友回答道:最后四位数是29

14、18,我把它记作“你(普通话中的r宜兴话中就读你)就要发”,所以就记住了。我高兴地带头给她鼓掌,连连称赞她讲得好:这个小朋友不但认真听别人讲了什么,而且还想办法记位这些内容。只有这样,转述别人的事情才会准确、周到。“请大家准备准备,看谁能把这件事说得准确周到。说得好的,老师就奖励一本采蜜本。”反思从以上的教学片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口语交际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与过去的听话、说话有着显著的区别,它强调的是多向、互动、交际,强调的是交际过程中民主平等意识的培养。在本案例中,教师抓住生活中的平常事,让学生转述别人的一件事、一段话,通过这听与说这双方互动的过

15、程来达到教学目标。二、口语交际要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天地是活的知识宝库,便是活的书。”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让我充分感觉到口语交际训练其实就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在本案例这种真实的情境里,学生们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还学会了怎样表达。这才是口语交际真正的目的。三、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利用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我们教师要能举一反三。本案例中,虽然练习七的内容还在学期的后面才能进行教学,但这件事发生在前,如何利用这现成的口语交际情境进行教学,我想这也需要老师们要对全册教材进行研究,抓住生活中的亮点,寻找口语交际的场景。如今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得最多的是知识点的传授,是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