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与环境关系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280404292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疾病与环境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类疾病与环境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类疾病与环境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疾病与环境关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疾病与环境关系 人类疾病与环境关系 环境与人体的关系是生物发展史上长期形成的一种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人体呈现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许多疾病与环境因素(大气、土壤、水、居住条件等)密切相关。深入研究环境与人体的关系,阐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对于更好地利用环境因素、消除污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体由环境中摄取空气、水和食物,每天大约需要12m3的空气、2-3升的水以及1.5公斤的食物。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后,经过消化、分解,去粗取精,吸收、同化,组成机体细胞和

2、组织的各种成分,并产生能量,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繁殖、生长、发育和工作等)。同时,机体又将摄入体内的不需要的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排入环境,在环境中又进一步的变化,作为其他(动、植物)的营养物质,再被人体所摄取。这种环境与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反复循环,以至无穷。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化学元素,有人对环境和人体组织中的化学元素作了全面的分析,发现构成人体组织的各种元素和环境中元素的分布丰度明显相关。 环境和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环境中各种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对人体的作用,一般保持着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是一种动态平衡。自然界

3、是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构成及状态的任何改变(包括自然的或人为的污染),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又利用机体内部的调节及改造环境,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以维持着这种平衡,平衡的实现是保持人体经常处于健康状态的基本条件。 从原始生命出现到现在,大约经历了30-35亿年,而原始人类的出现,大约是在300万-500万年以前,人类文明史只有几千年。生物和人类都是地球环境演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命对环境既适应又矛盾,在这种对立统一的法则下,生命不断发展,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性到多样性,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生态平衡的破坏,使一些不适应的物种被消灭、淘汰;而另一些

4、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的物种与变化了的环境又建立了新的平衡,使这些物种得以存活和发展。在人类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人体对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巨大的调节机能,以适应环境的任何异常变化,只要环境条件改变不超过人体的适应范围,就不造成机体对环境适应力平衡的破坏,人体的健康及生活能力也就不会受到影响。但人体对环境变化的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环境条件出现任何激烈的异常改变(如气象条件的剧变,自然的或人为的污染),超越了人类正常的生理调节范围,就可引起人体某些功能、结构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呈现病理变化,使人体产生疾病或影响寿命。 环境条件的变化能否造成环境与人体之间生态平衡的破坏,取决于许多条件。一方面取决于环境

5、因素(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的特性、变化的强度、持续作用时间;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机体状况(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生理条件)和接触方式。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只要有环境条件的异常改变,就会对所有人群带来有害影响,而是受影响的人群比例呈现着金字塔形分布,从下往上分别为生理负荷增加(不引起生理变化),生理变化不明显,生理代偿状态、患病、死亡。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