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同步练习

上传人:金诺****简谱 文档编号:280276832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同步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孝文帝改革中三长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打击了贪官污吏 B . 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 C . 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 D . 三长直属于中央 2. 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 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 A . B . C . D . 3.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2、”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 . 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 . 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 .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 .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制定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 设立三长制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A . B . C . D . 5. 孝文帝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在此反映北魏孝文帝( ) A . 入主中原的愿望 B . 实行汉化政策 C . 改革的坚强决心 D . 废除宗法制的决心 6.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指孝文帝)雅重

3、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其主要目的在于( ) A . 笼络汉族地主 B . 稳定鲜卑社会 C . 巩固北魏统治 D . 促进民族融合 7. 北魏孝文帝曾对一项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这项措施是( ) A . 均田制 B . 三长制 C . 俸禄制 D . 迁都洛阳 8.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北魏政府的上述规定( ) A . 体现男女平等的待遇 B . 可保证农民土地的长期

4、稳定 C . 均田全部实行私有化 D . 实施范围是西部的种桑地区 9. 小张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张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均田制 三长制 整顿吏治 改穿汉服 A . B . C . D . 10.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确切的是( ) A . 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B . 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

5、. 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D . 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11. 下图是某生历史课堂笔记,请你判断他所记述的内容应为( ) A . 北魏的均田制 B . 太平大国的土地政策 C .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D . 中共的土地改革 12. 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把都城迁往洛阳,从主观动机上不包括( ) A . 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 . 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C . 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 D . 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13. 见下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A .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B .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 . 改鲜卑人为汉人 D . 消灭了鲜卑陋习 14. 北魏孝文

6、帝改革移风易俗的内容包括()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 A . B . C . D . 15. 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 . 井田制 B . 封建土地私有制 C . 均田制 D . 分封制 16. 下列各项对下图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 A .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 . 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 D . 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 17. 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 . 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 B . 易姓改服

7、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 C . 迁都洛阳,适应了游牧需要 D . 实行俸禄制,杜绝了官吏贪腐之门 18. 北魏时期,“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孝文帝即位后却纷纷“始返旧墟”,其主要原因是( ) A . 均田制的推行 B . 民族融合的加深 C .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 社会风俗的变化 19.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 ) A . 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 B . 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 . 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 . 为了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0.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

8、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 . 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 . 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 . 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 . 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由是始议均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 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即种植)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

9、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北魏孝文帝得以顺利推行均田制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一、二中授田的主要方法。 (3)均田制的实施对北魏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改革所产生的影响。就其成因而言,你感悟到了什么? (2)材料2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成立?当时迁都还有哪些客观原因? (3)迁都建议遇到了怎样的阻力?对此孝文帝采取了什么对策? (4)迁都有何意义? (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 (3)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英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