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教案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79764344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说教案知识与能力:1 . 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2 .学习借鉴本文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过程和方法: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那么、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 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过程:一、课堂拓展韩愈的诗歌代表作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尊师典故宋史一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音zu。,人名)侍立不 云。颐既觉,那么门外雪深一尺矣。子贡结庐守墓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一次,一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 愤。他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数十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 自己不过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 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哀万分,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一直守墓六年。韩愈二举成名历史上一举成

3、名的人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能成名,再举方才得中。头一次,主 考官是陆贽,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贽没有看 中,于是韩愈落第了。过了两年,韩愈再次应试,主考官还是陆贽,试题跟上一次一样,韩 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遍交卷。陆贽仔细看了,这才发现了文章的妙处,便发现 了韩愈,并且取他为第一名。二、文章师说题解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 初中时学过的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种文体。“说”是古代论说文的 一种,与“论”相比拟,“说”较偏重于说明(始自唐宋,明清时尤甚),而且往往带有杂文、 杂感的性质

4、;同时,“说”的内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所以后世对于论说文中的“说”, 又有所谓“杂说”的称呼。本文标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之意,“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 理”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三、作家作品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 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 “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 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

5、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 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四、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 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 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 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对抗流俗,倡言师道,勇

6、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五、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2 .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愚(yu)句读(ddu) 谀(yu)经传(zhuan)郑(tan) 装(chang)聃(面n) 蟠(pAn) 巫(wu)3 .请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六、分析课文(一)朗读:齐读;单读。(二)学生根据注解自己疏通文意。把第一段分为三层,学生分A、B、C三组,每组一层。 然后每组推举代表,向大家翻译课文。(三)总结本段的语法文言文知识:1 .通假字:受一授.古今异义学者:古一求学的人;今一在学问上有较高造诣的人。无:古一无论;今

7、一没有。众人:古一普通人;今一很多人。2 . 一词多义之:古之学者必有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吾从而师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皆出于此乎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吾师道也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古之学者必有师。”教师的职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理论上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择师的标准。“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从师的原那么。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分析课文1 .第2段。(1)请学生朗读(2)分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师道”指什么?明确:“师道”是从师原那么和风气,指上文中所讲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从师的风气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比照论证?明确:a.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于其身也结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结论

9、:“师道之不复,可知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 可怪也欤! ”.第3段(1)学生朗读。(2)分析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明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总结:“圣人无常师”语出论语子论,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要想得到广泛的知 识,就要向许多内行人学习,在这方面,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韩愈从“圣人无常 师”出发,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了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很有 意义。(3)背诵。2 .第4段。分析:作者用哪些话明确表示了他的立场?明确:“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气。“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气。“古道”中的“道”指什么?明确:儒家道德。本段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说明了写作缘由。七、本文写作特点1 .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例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等。2 .论证上有破有立。例如:第1段,教师职责,择师标准。(立)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破)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3 .比照论证。附:板书设计师说韩愈一、解题:说,一种文体。二、韩愈及本文写作背景三、分析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论据:“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