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艾滋病现状及对策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50KB
约3页
文档ID:279642718
我国艾滋病现状及对策_第1页
1/3

我国艾滋病现状及对策艾滋病(AIDS)的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最为嘱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也正 面临着艾滋病的严重挑战1985年我国发现了笫一例艾滋病病人,截止1998年底,全国累 计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 12639例,其中包括艾滋病病人417例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均有HIV感染者的报告感染者中大部分是静脉注射吸毒者,也包括性乱人 群和职业供血浆者;HIV感染者男女比为5 : 1;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40岁);感染途径 以静脉吸毒为主,约占75%,性传播、母婴传播均有,感染途径日趋多样化我国HIV的流行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1988年)传入期:HIV感染报 告主要为来华外国人和海外华人,散在分布于沿海一带城市国内感染者仅在浙江省发现4 例血友病病人,因使用进口第WI凝血因子而感染HIV第二阶段(1989〜1993年)播散期: HIV感染者大多数为云南的吸毒者,此期开始于1989年10 当时在云南省西南地区吸毒 人群中发现146例静脉吸毒者感染HIV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增长期:HIV传播超出云 南省,在四川(1995年)、新疆(1996年)、广西(1997年)的吸毒人群中都发现了大量的 HIV感染者,全国的HIV感染者报告数量急剧上升。

其他地区的吸毒者和职业献浆者中也发 现一定数輦的HIV感染者,同时,虽然经性传播所占比例相对还小,但HIV感染者报告数屋 明显增多从全球流行的特点看,我国目前尚处于“聚集性流行”阶段,即感染主要发生在 高危人群和部分脆弱人群,而一般人群的感染率低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既是感染 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也是感染率上升最快的国家之一因此面临的压力会越來越大面对严峻的流行压力,我国政府一直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在总结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 上,结合国情,政府明确了 “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 和原则,其关键策略是政府领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制定了我国艾滋病防治中长期 规划,并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逐步制定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专业机构和队 伍的建设,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防治措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包含四个重要的领域: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提高防治机构的能力; 加强干预活动;改善监测系统;以及加强血液管理等只有在这四个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工 作,才可能有力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其中政策环境与防治能力是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基 础条件;干预活动是防治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措施;监测系统对描述流行程度与评价 干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而加强血液管理是有效阻断血源性传染病(包括HIV/AIDS.乙型肝 炎、丙型肝炎等)传播的重要手段。

改善政策环境包括提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对艾滋病防治的认识,加强与改善多部 门参与的防治体系,健全与实施有关政策法规,创造对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不歧视的社 会环境等由于艾滋病的防治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事业,很多干预活动的开展需要政策的支 持与允许,因此改善政策环境是加强防治工作的必要条件防治机构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其 工作的冇效性,包括组织协调能力、技术指导能力、干预活动能力等但冃前我国在政策坏 境和能力建设方面尚不尽如人意从国家级来看,还缺乏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高素质的队伍, 人力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投入与支持,国家对这方面重要性的认 识日益提高,较多的资源将会用于培养人才,加强能力建设干预和监测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是两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干预即是利用有效的手段或措 施对人类的社会行为施加影响,以促使其改变危险行为以避免对能的感染干预活动主要包 插以下几方面:1 •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大众传媒的宣教、学校教育、社区/家庭帮教、同伴教育、“三 所”(劳教所、妇教所、戒毒所)内外的宣教及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等,国家已经公布了《预 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10条基本知识,这是开展大众宣教的基本教材。

2. 避孕套的市场营销即大力推广、促进避孕套的使用目前国内外对推广使用避孕套 尚存在一些消极意见第一,认为避孕套的保护率并不是100%;第二,认为推广的结果可 能导致性乱加重,特别可能对未婚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但是,避孕套的防病作川是毋庸置 疑的由于任何一种防病措施都不会是100%有效,国内外的很多研究都显示,持续正确使 用避孕套对防止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非常有效,况且目前尚无其他有效阻止艾滋病病毒传播的 工具,因此推广使用避孕套仍是一项非常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孕套的市场营销包括对避孕套 的防病宣传,市场的推广与销售等多方面,如何有效地建立避孕套的市场营销体系,尚是一 个亟待探讨的问题3. 减少静脉吸毒者的危害包插以下几项措施:使静脉吸毒者不共用注射器、使用消毒 的注射器、美沙酮替代疗法等这些措施在国外均有过试点研究,但主要由于政策的限制, 在国内目前尚无法开展,但很可能有人率先开展应用性研究4. 推广性病的病征管理和规范化治疗性传播疾病与艾滋病的传播关系密切,因此加强性 病的管理对控制艾滋病的流行至关重要,性病管理包括病征处理以及对性病诊疗市场的规 范由于性病的特殊性,如果按照止常的诊疗程序,待病人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出来后再予治 疗,其间有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里,病人可能继续传播给其他人,因此加强性病的病征 处理,即针对具有性病临床症状体征的疑似病例进行假设治疗,及早控制症状,是控制性病 传播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可以及时控制其流行、减少危害。

对性病诊疗市场的规范化管 理包括加强性病正确诊疗的培训、对合格个体医的发证与管理、改进性病服务、鼓励性病病 人及时到医疗质量有保障的医疗单位就诊等5. 对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社会关怀包括开发对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非歧 视政策、创造非歧视的社会环境、对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提供咨询服务、给予心理支持、 减轻其个人和家庭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以及提供必要的临床医疗服务等虽然在T•预方面可以做的事很多,但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工作做得很不够,基本上处于探 索试点阶段一方面国际上一些成功的干预措施没有得到推广应用,同时也缺乏对干预措施 的评价以制定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干预对策与手段;国家缺少对干预活动的指导原则;大众传 媒、社团组织、社区、居委会、学校等参与的程度不够;对青年学生的性教育、预防艾滋病 /性病的教育没有充分开展;缺乏对艾滋病病人的临床护理与心理咨询;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干预工作者能力建设亟待加强许多地方性病疹疗管理混乱,存在着性病诊疗不规范、乱诊 断、乱收费、不报疫情等情况性病诊疗专业人员和实验室诊断水平、服务质量也需进一步 提咼等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监测包括血清学监测和行为学监测两方面。

监测的目 的主要有以下儿点:①估计流行规模的大小及其后果的严重性;②追踪流行动态;③发现潜 在流行的危险因素,为决策者制订对策和干预活动提供信息服务;④评价防治对策和干预措 施效果目前国内对艾滋病的监测主要是在少数哨点上对高危人群或脆弱人群开展的血清学监 测,以及更疗机构对艾滋病病例的疫情报告等两项内容,没有或很少包括行为学、社会学方 面的监测内容,这就是所谓的“第一代监测(FGS)”目前很多国家开展的监测也仅限于此, 这种监测对揭示哨点人群的流行规模是非常重要的,并有助于引起社会关注但是多年的实 践与理论均证实,目前的第一代监测存在着两个明显的缺点:①由于缺乏有关行为和社会特 征方面的信息,不能对可能造成流行的高危行为的存在情况进行描述,对艾滋病的流行不能 起到预警作用;②与干预工作的结合不够,哨点血清学监测只是干预的间接结果,行为的改 变是干预的直接结果,而行为的改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反映到感染率的变化上来,因此不能 及时反映干预措施的效果,也不能及时合理地调整干预的策略,以取得干预的最佳效益针对第一代监测的不足,近两年国际上形成了第二代监测的概念,即在血清学和临床报 告的基础上增加行为监测的内容,这是艾滋病监测的一个新的起点。

行为监测旨在对人的行 为改变做出定量估计,以发现人群中可能导致艾滋病感染的高危行为存在的比例,如静脉吸 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使川不消毒注射器的情况、不使用或不正确使川避孕套的比例, 性乱人群中性伴的变化情况、避孕套的使川情况,性病病人的就医行为等,所有这些行为都 与艾滋病的传播直接相关,对艾滋病的流行起着重要的预警作用,同时也为实施正确合理的 T预措施指明了方向行为监测不仅对高危人群非常有效,对脆弱人群和一般人群更可以提 前揭示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威胁我国目前艾滋病虽然尚处于低流行的阶段,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不良的社 会现象也会沉渣泛起而逐渐增多,如吸毒、卖淫、嫖娼等,伴之而来的就是艾滋病传播的危 险性逐渐加大因此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艾滋病挑战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环境,对艾滋病的 战斗将会越来越激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