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食道心电生理诊疗技术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279611532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食道心电生理诊疗技术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食道心电生理诊疗技术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食道心电生理诊疗技术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食道心电生理诊疗技术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食道心电生理诊疗技术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食道心电生理诊疗技术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食道心电生理诊疗技术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食道心电生理诊疗技术的研究工作报告 杨作富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550500摘要 目的:探讨经食道心电生理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包括窦房结功能、房室结功能测定,旁道前向有效不应期的测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诱发、分型、发作窗口及终止窗口的测定、PSVT发作时的及时终止,对房室结功能根本正常的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时起搏治疗,包括非心脏手术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术中临时起搏治疗。在诊疗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通过改变原有的局部诊疗技术参数而获得更准确可靠的疗效。方法:经鼻孔插入食道双极电极,导管插入最正确深度为: Z=身高cm10+22cm;插入食道电极后以高于根底心率20次的频率测定起搏

2、阀值,随后根据临床诊疗需求设定不同的起搏参数从而获取不同的心电参数来到达临床诊疗目的。结果:我院从2005年4月至2010年6月具不全统计共诊疗了287例病人,实际达300余例。其中窦房结功能测定、房室结功能测定各78例,PSVT检测96例,诱出PSVT65例,房室结双径路40例,隐匿性旁道30例,显性预激8例,未诱出11例,终止PSVT 186人次,经食管心房临时起搏156例,旁道前向有效不应期测定35例,食管内心电图235例。结论:经食道心电生理诊疗技术是无创的电生理诊疗技术,具有可靠的诊断及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临床适用范围广,局部诊疗价值与心内电生理相似,目前除心内电生理诊疗外,无其它

3、任何诊疗方法可以取代。其设备要求条件不太高,局部诊疗操作较简单,如食管内心电图,经食管心房临时起搏,猝发脉冲终止PSVT等,其实用性强,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大,可向基层医院推广。关键词食管 心房调搏 心脏 电生理 检查经食管心房调搏心电生理检查是一项无创性的电生理检查,其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诊断分类及窦房结功能测定结果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根本相似,是射频消融术的术前常规定位检查。我院2005年4月至2010年6月经食管心房调搏行心电生理检查287例。目的为了检测窦房结、房室结功能和PSVT的类型及其诱发和终止窗口,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作出初步评估,现将检查方法及其结果总结如下:1、临

4、床资料11一般情况287例患者中,男,135例,女,152例,年龄11-83岁,平均年龄49.62.5岁。其中作窦房结功能、房室结功能测定分别78例,男48例,女30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59.81.6岁,平静心率32-58次/分,平均心率43.32.2次/分,静息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动过缓。11例有晕厥史,32例有高血压及间歇性胸闷心悸病史,35例无自觉病症,合并腹股沟钭疝9例,睾丸鞘膜积液3例,脑外伤8例,卵巢囊肿5例,慢性胆囊炎13例,子宫肌瘤4例,泌尿系结石5例,甲状腺瘤3例,左臀部包块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例,冠心病24例。经食道心房临时起搏156例,其中男72例,女84例,年

5、龄38-78岁,平均年龄为58.32.6岁,52例为术前起搏阀值测定,术中经食管心房临时起搏保驾,急性病毒性心肌炎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急性农药中毒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例;作PSVT检测96例,男50例,女46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9.52.5岁。6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心悸、胸闷病史,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发作时间持续25分钟至28小时不等,每年发作2-10余次,平静心电图均无异常。显性预激8例,短P-R综合征27例,旁道前向有效不应期测定29例。终止PSVT186人次,其中男36例,女43例,9例反复发作5-40次不等。12、检查方法运用*欣康药械*生产的MCS-

6、型多功能心脏生理程控刺激仪进展检查。猝发脉冲终止PSVT及经食道心房临时起搏(TEAP)采用*欣康药械*生产的FYC-5自救式微型心律失常治疗仪,其技术参数均以该仪器说明书所提供的参数为主。患者在检查前需停服抗心律失常及对自主神经有影响的药物48h或5个半衰期以上1。将食道双极电极插入食道最正确位置(起搏阀值最低的位置)即Z=身高cm10+22cm,以起搏脉宽8-10ms,起搏电压20-35V,分别以80、100、120次/分分级增频连续起搏30秒,测定最大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SNRTma*)及房室结的逸搏功能测定、房室传导时间测定,分别以strauss和Narula法1测定窦房传导时间(SA

7、CT),以RS2、RS3、RS4均以10ms/5ms/2ms步长正负扫描诱发和终止PSVT,同时测定PSVT的发作窗口及终止窗口。以RS2、10ms/5ms步长进展负扫测定房室结、双径路、旁道的前向有效不应期,鉴别伪装成心肌梗死的旁道。13异常结果判断方法1(1)、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的异常判断标准SNRTma*1500ms为异常,2000ms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000ms则是安置永久起搏器的绝对指征。校正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SNRTC)550ms,老年人600ms为阳性。SNRTC=SNRTma*-SCL(窦性周期长度)SNRT指数(SNRTI)1.8为阳性。SNRTI=SNRTma*/

8、SCL。总恢复时间(TRT)5秒或多于6个心搏为阳性。出现继发性停搏为阳性。出现交界性逸搏为阳性。(2)、窦房传导时间(SACT)的阳性标准:总的窦房传导时间(SACTT)300ms或除以2后150ms即为阳性。(3)、房室传导功能异常标准,SR间期,当起搏频率80次/分时0.22秒,100次/分时0.25秒,120次/分时0.28秒为异常。(4)、房室结双经路(DP)的判断。(1)房室传导曲线中断,出现SR跳跃式延长,其延长值50ms。(2)快慢径交替下传。(3)假文氏现象。(4)PSVT发作时,VA间期70ms,体表心电图RP4000ms时,即为安置永久起搏器的直接指征。对SACT及SR间

9、期的测定,可以发现心电图上不能反映的I度窦房传导阻滞和评估房室结功能。从而为患者的病变严重程度,预后治疗方案的选择,起搏器类型的选择起到初步指导作用。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患者常有阵发性心悸的表现,但因就诊时PSVT常已自行终止,体检及常规心电图甚至24h动态心电图常无异常,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PSVT常为折返环的形成而导致,包括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其中以房室结双径路(DP)最常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SART),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随着人工早搏配对间期的逐渐缩短或延长到*一时段而进入折返环的有效不应期时,则PSVT诱发或终止,作者运用2ms的小步长正负扫描更容易进入折返环而诱发和终止PSVT。如冲动进入快径(FP)的有效不应期,则冲动改由慢经(SP)下传。此时SR跳跃式延长,其延长值大于50ms,如沿SP下传的冲动正值FP脱离有效不应期,则折返环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