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

上传人:逸向 文档编号:279594852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杵成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铁杵成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铁杵成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铁杵成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铁杵成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杵成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杵成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湖镇荆垌小学教学教研铁杵成针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组课题:铁杵成针课型:精读课单元主题:成长 课时:1课时 设计者:四语组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说出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读出文章表达顺序,说出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3)基于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

2、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4)基于口语交际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有条理,语气适当。 2.教材分析铁杵成针是一则关于李白的传说。大意是: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完成学业,“未成”指没有完成。“弃去”指放弃、离开的意思。3.学情分析本课有一些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一致。比如“倦”是“疲倦”的意思,“贫”是贫穷的意思,“弃”是放弃的意思,“感”是感动的意思

3、。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共同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课文配有一幅“囊萤夜读”图,练囊悬挂,桌案上,地面上堆放很多竹筒,一位贫穷的读书人坐在地面,双手摊开竹简聚精会神的读书。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的理解课文,感受车胤勤奋学习的品质。学习目标1.正确读出“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能根据课后注释读懂全文,说出故事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点词句,说出文中所讲的道理。评价任务任务一:通过课前充分的预习,课堂中的检测,使100%的学生能正确地读准字音。通过课堂中默写,使95%的学生能正确默写。任务二:通过课堂讲

4、解、教师倾听、师生互评等使80%以上学生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任务三:采用反复朗读,采用范读、抽读、赛读的方式使85%的学生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内容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读悟结合等方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3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温故知新。(1)师引导生回顾李白的诗: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你最喜欢哪一首?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2)导入新课。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出示课题:铁杵成针。(3)指导朗读课题。师指导读课题,指名读,读后评议。师教读课题:铁杵/成针。这样读,有了节奏,有了味道。(出

5、示图片,认识铁杵)师引导:图中箭头指的物品就是铁杵,要把它磨成一根针,真是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2.初读文本。(1)出示文本,标好停顿。课件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2)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3)同桌互读,互纠互辅。3.检查初读情况。(1)检查词语学习,重点正音。a.出示词语,指名朗读。b.师领读,指导读连贯,读出节奏;生齐读,读整齐,读响亮。(2)看部首,猜字义。师引导:看“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指的就是老奶

6、奶或老婆婆。(3)书写“卒”字。生观察:“卒”字的“十”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师书写示范,生边看边书空。(4)师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5)生齐读。环节4课堂总结1.了解内容。(1)对照文章听故事。课件出示句子。师述:有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板书:地点磨针溪、象耳山)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师引导:磨针溪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板书:人物李太白)师引导: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世间、世上;“传”就是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语。师述:读着读着,还没

7、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课件出示句子)出示课件,引导理解。课件出示: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a.师引导: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板书:过)他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板书:逢老媪)李白感到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老婆婆说:“我想做一根针。”(板书:问曰)b.理解“过是溪”。师引导:“过是溪”的“过”,谁能组词?(示例:路过、经过、跃过)师继续引导:李白经过哪条小溪?生交流后师小结:就是第一句的“磨针溪”,这里用“是溪”代替了,简洁明了。c.理解“问之”。师引导:谁问?问什么?生回答后师小结:原来一个“之”字就是一句话呀!文言

8、文多么简洁明了!理解“太白感其意,还卒业”。a.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b.师引导:谁能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c.生交流。示例:李白听了,被老奶奶的意志感动了,于是他重新回到山中,继续学习,直到完成学业。(板书:感其意,还卒业)d.师小结:老师对照原文,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我们感觉到,古时一个字就是现在一个词语,有时甚至是一句话,所以文言文语言很简洁、凝练。(2)概括内容。师引导:听了故事,你也来根据板书,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生自由讲故事,全班交流。2.品词析句。(1)调整顺序,感受句式。课件出示下面三句话。生自由读,想一想: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9、?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l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l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l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示例:意思相同,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是白话文,语言不简洁了。读一读课文中的语句。a.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b.师指名读,相机正音;生齐读。组词释义,感受句式。(课件出示:未成,弃去)a.师指名读,引导:分别用“成、弃”组词,你们发现了什么?示例:“成”,完成;“弃”,放弃。它们是一对反义词。b.师指名读;生齐读。(2)“之”“曰”对话,感受句式。出示课件。课件出示:问之,曰:“欲作针。”师指名读,相机引导

10、:“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示例:李太白问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想把它磨成针。”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的字形,说说“曰”的意思。示例: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师小结:原来六个字写出了一段对话呀!师引导朗读:既然是一段对话,你认为应该怎么读?(生自由练习对话)(3)想象补白,感受句式。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师引导: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太白)辩一辩:为什么不用同一个称呼?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预设: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生读上面带有人称的语句。师引导: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

11、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生交流后师小结: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行动。(感其意,还卒业)齐读句子。3.趣味诵读。(1)读一读。课件出示全文。(2)打着节拍,开心诵读。(3)娓娓道来,讲讲故事。师引导:“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世传呐,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生试讲。(4)抑扬顿挫,说评书。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5)总结归纳,提炼方法。师:一篇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4.拓展延伸。(1)师引导: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生抢答)(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3)师指名朗读;生齐声诵读。 板书设计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